華文網

時隔三年再提“擴大內需”,週期股迎來2018年的春天?

今天的A股一改近日萎靡的態勢,以1.99%的漲幅收盤,創兩個月最大漲幅。這其中,週期股的反彈功不可沒。

2016年4月底,股災之劫後餘生,政治局會議文件定調“保持股市健康發展”,5月3日開盤滬指上漲1.83%,此後並開始了從2900點直至3400點的企穩行情。

而在兩年後的今年,政治局會議再提保持股市健康發展,滬指的漲幅則再次定格在了1.99%。滬指一路收復3100點,盤中漲幅一度達到2.20%。從個股方面來看,滬深兩市超3000只個股收紅。

時至今日,久經去杠杆,黑天鵝洗禮的A股能否再度迎來企穩行情?讓我們對政治局會議文件,

做一番解讀:

“週期經濟向好”

4月24日,週期股開盤即集體走強,鋼鐵、水泥建材、有色、機場航運等板塊領漲,久立特材漲停,柳鋼股份、方大特鋼跟漲,華夏航空、吉祥航空漲超4%。藍籌股也毫不示弱,上證50今日也實現了逾2%的漲幅。

市場猜測,政治局會議通稿中關於為目前週期性經濟狀況定調“我國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的措辭,

成為了週期類個股行情反轉的證明。

近來的週期股漲勢明顯,頗有崛起的跡象。上週四(4月19日)週期股就是將上證指數拉回3100點的主力軍。

事實上,伴隨著生產旺季的臨近以及各公司良好的業績表現,已經持續走低一個季度的週期股,或許終於迎來了新一輪行情。

除了大政方針的調整,週期股的上漲自然也離不開現貨、期貨的價格上行。

今日,延續此前的回暖態勢,螺紋鋼1805合約以3890元/噸的價格收盤,

漲107元或2.83%。事實上,自3月26日以來,螺紋鋼期貨價格便穩步回升,主力1810合約區間最大漲幅逾12%。

商品市場黑色系表現同樣搶眼。其中,焦煤1808合約、焦炭1809合約價格漲幅分別達到4.94%和2.51%。有分析指出,黑色系走強的原因在於限制進口煤政策發酵,市場情緒得到改善。

不過,黑色商品價格上漲的根源仍在於鋼鐵和煤炭的供需基本面上。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螺紋鋼市場供需兩旺,

帶動市場成交持續維持高位,而螺紋鋼社會庫存連續6周下滑,伴隨著下游需求的回暖,未來期價或可保持回暖。

時隔三年重提“擴大內需”

對股市最直接的利好消息應來自於昨日(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

根據新聞通稿,其要求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

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對於時隔幾年再度回歸政策視線的“擴大內需”,市場普遍認為,內部消費升級趨勢顯著,而貿易戰與逆全球化思潮致使外部國際收支平衡需求增強的大背景下,以白馬股為主的消費類個股,成為了今天繼銀行、週期個股之後的熱門板塊。

而在輔導內需進入快車道的必要條件上,許多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或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表示,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貨幣政策進行適度微調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今年4月17日,央行公佈的“定向降准”已經釋放了1.3萬億的基礎貨幣。

雖然由於此後資金面緊張而被認為貨幣政策的轉換是“假寬貨幣”,但“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貨幣市場的短暫緊縮,是政策切換時的結構性摩擦現象,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傾向的態度。

有分析指出,對於擴大內需的具體舉措來說,2017年消費為GDP的貢獻率已近60%,遠超投資;而此前的刺激房市或大搞基建等措施都與當下提倡的“助推經濟穩步邁向高品質發展”不相符,因此未來通過降准來提供流動性可能會成為新常態。

此外,政治局會議還特意提到,“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這是首次將這“五大市場”放在一起。

上次政治局會議提及股市發展還要追溯到2016年4月份,彼時所稱為“保持股市健康發展”,而有意思的是,就在會議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16年5月3日,此前已經連跌三日上證指數實現了1.85%的漲幅,收於2992.64點。

量價政策多環節配合

近期宏觀層面也給予週期行業一定的支撐。近日,六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要點》,今年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的目標任務,亦對市場構成利多刺激。

不過,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經濟資料平穩向好,將支持需求的持續性增加。據統計局資料,我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3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增速為10.4%,增速創三年新高,房屋新開工面積超預期,同比增長17.79%,預計短期仍有釋放空間。

財通證券指出,一季度壓制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得到釋放,同時央行的降准系意識到國內經濟的低迷和貿易摩擦的衝擊,“穩增長”有望重新回到市場,整個週期品產業的需求預期有望被徹底逆轉,進而改變板塊的估值中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上周在俄鋁被美經濟制裁影響下,大漲一番的鋁及其他基本金屬,又在美國釋放放鬆俄鋁制裁的消息下出現暴跌。4月24日,滬鋁出現下跌。

除了外界的刺激之外,得益於2016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以及週期性商品價格暴漲,週期股板塊上市公司利潤業績表現亮眼。

鋼鐵行業在2017年增長明顯。據統計,鋼鐵指數2017年12月5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065點,全年最大漲幅255點,創下2011年10月20日以來的新高。龍頭企業寶鋼股份在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4%,淨利潤同比增長111.22%。

據鋁行業板塊公司目前已經發佈2017年年報資料顯示,宏創控股、東陽光科、雲鋁股份等公司營收同比增幅都在40%以上。其中,中國鋁業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4.86%,淨利同比大增274.16%;雲鋁股份的淨利增長更是接近500%。

同時,目前已經公佈了2017年業績的22家煤炭企業中,11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增幅超100%,中國神華與陝西煤業的淨利潤超過100億元。50家發佈了年報的有色行業企業中,40家淨利潤出現增長,包括廈門鎢業、贛鋒鋰業、江西銅業等在內的23家公司淨利潤增長超過100%。而在137家發佈年報的化工行業企業中,也有106家淨利潤同比增長。

這一良好的增長態勢延續至了2018年一季度。12家目前已經披露了一季報的鋼鐵企業中,11家淨利潤都出現同比增長;28家公佈一季報的化工企業中,22家業績同比增長。水泥企業的一季度業績預測也是紛紛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萬年青預增33.14倍至33.6倍,華新水泥預增4.2倍至4.7倍,海螺水泥預增120%。

有研報分析指出,在經濟增長動能並不弱、環保限產繼續推進、庫存消耗疊加等背景下,週期商品行情已經進入再次啟動階段。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表示,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貨幣政策進行適度微調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今年4月17日,央行公佈的“定向降准”已經釋放了1.3萬億的基礎貨幣。

雖然由於此後資金面緊張而被認為貨幣政策的轉換是“假寬貨幣”,但“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貨幣市場的短暫緊縮,是政策切換時的結構性摩擦現象,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傾向的態度。

有分析指出,對於擴大內需的具體舉措來說,2017年消費為GDP的貢獻率已近60%,遠超投資;而此前的刺激房市或大搞基建等措施都與當下提倡的“助推經濟穩步邁向高品質發展”不相符,因此未來通過降准來提供流動性可能會成為新常態。

此外,政治局會議還特意提到,“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這是首次將這“五大市場”放在一起。

上次政治局會議提及股市發展還要追溯到2016年4月份,彼時所稱為“保持股市健康發展”,而有意思的是,就在會議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16年5月3日,此前已經連跌三日上證指數實現了1.85%的漲幅,收於2992.64點。

量價政策多環節配合

近期宏觀層面也給予週期行業一定的支撐。近日,六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要點》,今年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的目標任務,亦對市場構成利多刺激。

不過,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經濟資料平穩向好,將支持需求的持續性增加。據統計局資料,我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3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增速為10.4%,增速創三年新高,房屋新開工面積超預期,同比增長17.79%,預計短期仍有釋放空間。

財通證券指出,一季度壓制的需求有望在二季度得到釋放,同時央行的降准系意識到國內經濟的低迷和貿易摩擦的衝擊,“穩增長”有望重新回到市場,整個週期品產業的需求預期有望被徹底逆轉,進而改變板塊的估值中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上周在俄鋁被美經濟制裁影響下,大漲一番的鋁及其他基本金屬,又在美國釋放放鬆俄鋁制裁的消息下出現暴跌。4月24日,滬鋁出現下跌。

除了外界的刺激之外,得益於2016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以及週期性商品價格暴漲,週期股板塊上市公司利潤業績表現亮眼。

鋼鐵行業在2017年增長明顯。據統計,鋼鐵指數2017年12月5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065點,全年最大漲幅255點,創下2011年10月20日以來的新高。龍頭企業寶鋼股份在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4%,淨利潤同比增長111.22%。

據鋁行業板塊公司目前已經發佈2017年年報資料顯示,宏創控股、東陽光科、雲鋁股份等公司營收同比增幅都在40%以上。其中,中國鋁業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4.86%,淨利同比大增274.16%;雲鋁股份的淨利增長更是接近500%。

同時,目前已經公佈了2017年業績的22家煤炭企業中,11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增幅超100%,中國神華與陝西煤業的淨利潤超過100億元。50家發佈了年報的有色行業企業中,40家淨利潤出現增長,包括廈門鎢業、贛鋒鋰業、江西銅業等在內的23家公司淨利潤增長超過100%。而在137家發佈年報的化工行業企業中,也有106家淨利潤同比增長。

這一良好的增長態勢延續至了2018年一季度。12家目前已經披露了一季報的鋼鐵企業中,11家淨利潤都出現同比增長;28家公佈一季報的化工企業中,22家業績同比增長。水泥企業的一季度業績預測也是紛紛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萬年青預增33.14倍至33.6倍,華新水泥預增4.2倍至4.7倍,海螺水泥預增120%。

有研報分析指出,在經濟增長動能並不弱、環保限產繼續推進、庫存消耗疊加等背景下,週期商品行情已經進入再次啟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