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長們要警惕!手足口病進入高發季節,這些知識你需要瞭解

接種疫苗成為兒童預防疾病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那麼,關於兒童預防接種,您瞭解多少呢?

今天小軒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4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預防接種,守護生命”。

▲4月25日,貴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到慶豐鎮進行預防接種宣傳。

如何做到科學接種疫苗,下面這些內容家長們需要瞭解~~

寶寶必須打的疫苗

01

接種疫苗前後應注意哪些問題?

①接種前,家長可給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種部位皮膚清潔。換上寬鬆柔軟的內衣,向醫生說清孩子健康狀況。

②接種完畢,應在接種場所觀察30分鐘,無異常反應再離開接種單位。孩子打過預防針以後要避免劇烈活動,

對孩子要細心照料,注意觀察,如孩子有輕微發熱反應,一般在1-2天就會好的。

③接種疫苗後,少數兒童接種局部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如反應加重,應立即請醫生診治。有些疫苗接種後還會出現輕度硬結,可採用熱敷的方法加快消散(卡介苗除外),用溫度適宜的乾淨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鐘。

02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接種疫苗?

①患各種疾病的寶寶不宜接種,例如:感冒、腹瀉、發熱、嘔吐等情況下,不能注射。

②如果寶寶患有肝炎、結核等傳染病以及嚴重心臟病等疾病時,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很有可能出現因接種所引發的不良反應,甚至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③患有皮膚病的寶寶也不能進行接種。

④過敏體質的寶寶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應該諮詢醫生以後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

⑤如果你的寶寶不宜接種,但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被狗咬傷而必須接種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疫苗。

此外,宣粉們需要注意,每年的4月至7月為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們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傳播。 據介紹,手足口病一般來說都是輕症,未經治療7~10天可自愈。但是少數患兒由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容易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預防建議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式。此外,家長們還需要注意: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免疫規劃工作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預防接種,守護生命。

這是家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

貴港市網信辦指導 貴港日報/貴港新聞網出品

內容來源 ▍貴港市疾病防控中心 廣西新聞網

圖片作者 ▍羅英 歐鈺宇 部分來源網路,特此鳴謝

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們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傳播。 據介紹,手足口病一般來說都是輕症,未經治療7~10天可自愈。但是少數患兒由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容易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預防建議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式。此外,家長們還需要注意: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免疫規劃工作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預防接種,守護生命。

這是家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

貴港市網信辦指導 貴港日報/貴港新聞網出品

內容來源 ▍貴港市疾病防控中心 廣西新聞網

圖片作者 ▍羅英 歐鈺宇 部分來源網路,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