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考你一個簡單的小問題,你不一定答得出來:你有多少件衣服?

突發奇想,你知道自己有多少件衣服嗎?能一口答出來的人有多少?估計寥寥無幾。

雖然這個問題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老實說,我也答不出來自己究竟有多少件衣服。甚至,別說答出答案,就是這麼一個問題都沒有想過。

直到這個勞動節到來。我開始想,自己該幹點什麼勞動呢?突然想起,是不是該整理一下衣櫃?因為平時自己在衣櫃找衣服太困難了。

不是衣櫃太小,也不是衣服太多,而是衣櫃裡那些平時不曾怎麼穿,但卻捨不得丟掉的衣服,

真的還不少。以至於平日想找的衣服往往不容易找到。

於是開始整理,雖然有很多難以割捨。或許這難以割捨中,除了衣服本身,更多難以割捨的是情感,懷舊的情感,總覺得某件衣服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願丟掉的理由和意義。

但終歸,“忍痛割愛”,不少衣服被丟了出來,甚至有些是十多年前買了,一直捨不得丟,但基於現在基本沒穿過,最終還是讓它“出局”了。

一番糾結、一番忙碌、一番整理,衣櫃終於清爽了。

一邊整理,一邊思考,是什麼東西衝破了這麼幾十年形成的慣性思維?愛人說:是你自己想通了,以前怎麼勸你都捨不得丟,現在自己想通了,思想通一通百通。

思想是怎麼通了的?哦,原來是受了《極簡主義》的影響。

前兩個月看這本老外寫的書時,有一些感覺,但主要是受益于對手機對網路極簡的享受,作出了一家人手機都不進臥室的“極簡”的決定,而對於衣服,沒怎麼想過。

但現在能做出這麼一個讓衣服也“極簡”一回的決定,追根溯源,還是讀這本書“惹的禍”。

再次翻看了一下這本書,或許自己就是中了這幾句話的毒:

整理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扔掉其中的大部分;

用更少的東西,

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通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得以超越物質。

不由得感慨,怪不得有一個關於閱讀的問答,曾經我以為很土很俗,但是現在看來甚為經典: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答:“當你還是個孩子時,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你的骨骼和肌肉。

讀書也一樣,讀過了又忘記了,你感覺什麼也沒記住,但書已內化成你的思想、強大了你的靈魂。”

這或許就是今年這個勞動節的收穫:曾經在書中的勞動,有了現實中的收穫!

這個收穫名字叫:“頓悟”!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