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笑談東周丨周宣王攻打薑戎錯在哪裡?

【1】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是從宣王中興那會兒開始的。

周宣王接盤周朝江山那會兒,西周的地位還是很尷尬的,因為比起後世東周的天子地位,那當然沒的說,西周天子還是很權威的。

但是比起老祖宗周武王那會兒,無疑,周天子的地位,多少有些落魄了。

一般來說,盛衰無常,西周過了巔峰以後,走向衰落,算是歷史的必然。

因此,固然周宣王很努力,但是呢,西周的中興,也只是比起之前的衰落時候的一點反彈,比起周武王那會,地位還是差遠了。

這無疑是讓周宣王很苦惱的。

恰好在這時候,姜戎和周朝鬧了矛盾。

於是,周宣王發兵攻打薑戎,結果,兵馬折損無數,錢財花費不少,周朝一點便宜沒占到,還被一些諸侯更看扁了。

因此周宣王吃了敗仗以後在太原“料民”——所謂“料民”,就是清點太原的戶籍。

之所以在太原,是因為那會兒,太原算是西周和薑戎交戰的橋頭堡,因此搞清楚太原的人力情況,做下一次戰爭很必要。

而《東周列國志》裡,對於這次料民,只是說,周宣王料民,因為朝廷大臣極力反對,因此,再度討伐薑戎沒能成行。

說白了,不了了之,而周朝的權威,又賠進去了。

【2】

那麼,周宣王錯在哪裡?

其實,錯就錯在,西周沒那麼強大——當時的西周。

戰爭的最高境界,或者說征服敵人的最高境界,

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只要周朝的實力和外敵差的懸殊,那麼,基本上不用動手,外敵也就不敢有不安分的想法。

就說後世的西漢王朝,我們聽說過西漢和匈奴打仗,但是沒聽說哪些小國有底氣主動和大漢開戰,為啥呢?

懸殊啊!

就像現在,你讓非洲的弱小國家主動攻打美國(像甘比亞那樣吹牛情況不算),你看看哪個國家敢那麼幹?

一樣的。

周宣王錯就錯在,周朝實力沒發展到,或者恢復到具備碾壓薑戎一樣的優勢,就貿然開戰,最終,便宜沒拿到,反而被別的諸侯國覺得,這周朝,就是紙老虎嘛。

【3】

歸根結底,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那就是:尊嚴是實力支撐起來的,不是衝動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