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守護綠色發展 岳陽市加快構建生態發展新格局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劉敏文)暮春時節,萬木吐翠綠草如茵。在東風湖新區,市民三五成伴,父母帶孩子放風箏笑語歡聲,另一旁,配套商業、住宅社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場景。

僅僅一年多以前,東風湖還是全市中心城區最大的黑臭水體,該片區也是髒、亂、差典型區域,如今,經過整體升級開發改造,不僅環境煥然一新,周邊經濟帶動也初顯效應,已然成為岳陽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的一張新名片。

近年來,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的岳陽,緊跟中央、省綠色發展浪潮,以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資源環境相協調為主線,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城市空間功能佈局,加強生態保護治理,擦亮生態底色,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今年2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和生在全市市縣鄉負責幹部大會上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力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和市域重點河湖綜合整治,

還河湖一片安瀾,還群眾一泓淨水;加強城市山體水體保護和生態修復,加強土壤、大氣污染防治,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讓“岳陽綠”成為城市的鮮明底色,讓“岳陽藍”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讓“岳陽人”可以愜意自由深呼吸!

大江大湖過去是岳陽的發展優勢,現在更多的是岳陽的環保壓力。特別是中央開展環保督察,以及省委省政府啟動湘江、洞庭湖綜合治理之後,

岳陽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更加艱巨、壓力更加明顯。

在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雙重國家規劃下,我市提出了生態發展新格局的新思路。在更廣視角下考量,岳陽是湖南發展新增長極的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通過轉型升級,在綠色發展、轉型發展、集約發展上下更大功夫,打造岳陽發展的“升級版”,助推經濟從中高速增長階段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

3月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率先在全省開展了年後市級總河長“第一巡”。她乘船沿洞庭湖、長江一路行進,實地察看污水垃圾收集、排污口整治、非法采砂整治等情況,提出要按照“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恢復大生態、提升大協作”的總體要求,以落實河長制為抓手,加快構建岳陽生態發展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決策者提出,要進一步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保護,實現“含金量”與“含綠量”的同步提升。

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全流域綜合整治、截汙、禁養和生態治理等,實現了城區排水管網全覆蓋和排水分流制改造,實施了一批河湖治理項目:

投入26億元,完成全省最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項目——王家河流域綜合治理;投入33億元,實施梅溪河、北港河綜合治理等6個重點專案;

投入31.4億元,實施“13118”南湖綜合工程,並啟動東風湖、吉家湖等生態修復工程;

出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個專項行動方案,深入推進水系綜合整治、江湖連通、引水調水、水利安全、重點流域治理等一批重點專案建設。

接下來,我市還將突出抓好湘江、洞庭湖水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擴大集中整治成果,大力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繼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采砂秩序整治、工業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突出抓好城市內湖內河治理,加快推進南湖、芭蕉湖等治理工程,東風湖治理加快步伐,力爭打造城市建設新名片;同時加強鐵山水庫等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突出抓好河長制落實和環保監管執法,始終保持懲治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湖光山色盡瀲灩,鄉愁詩意寄巴陵。既是新的增長極,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深呼吸城市”,這正是岳陽的追求。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岳陽正以生態為底色,以高品質發展為目標,持續優化產業、城鎮化和區域發展佈局,在更大範圍、更廣空間塑造綠色競爭新優勢。

並啟動東風湖、吉家湖等生態修復工程;

出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個專項行動方案,深入推進水系綜合整治、江湖連通、引水調水、水利安全、重點流域治理等一批重點專案建設。

接下來,我市還將突出抓好湘江、洞庭湖水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擴大集中整治成果,大力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繼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采砂秩序整治、工業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突出抓好城市內湖內河治理,加快推進南湖、芭蕉湖等治理工程,東風湖治理加快步伐,力爭打造城市建設新名片;同時加強鐵山水庫等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突出抓好河長制落實和環保監管執法,始終保持懲治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湖光山色盡瀲灩,鄉愁詩意寄巴陵。既是新的增長極,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深呼吸城市”,這正是岳陽的追求。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岳陽正以生態為底色,以高品質發展為目標,持續優化產業、城鎮化和區域發展佈局,在更大範圍、更廣空間塑造綠色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