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試駕初體驗:性能與性價比兼修的賽科龍RT3

正文共:1829 字 33 圖

預計閱讀時間: 5 分鐘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國產中量級大踏板車型賽科龍RT3(睿途250),這款車在去年底發佈後便引起關注,而它今年下線時也在我們的五款中量大踏板車橫評的用戶投票中拔得頭籌,

投票結果直觀反映出市場對它抱有較高期待值。

原文連結:國內五款中量級大踏板橫向對比,你最中意哪一款?

目前看來RT3在這個排量級別當中處於領跑優勢,無論做工、配置以及科技感,均屬上乘。話不多說抬腿上車,

和小編進一步瞭解一下這款車吧。

靜態感受

該車發動機採用進口250CC雙凸水冷四氣門發動機,實際排量為247CC,配備德爾福電噴系統,最大功率為17.5kw/8000rpm,最大扭矩為22.5N.m/6500rpm,帳面資料與同排量級別車型幾乎一致,部分資料略佔優勢。

RT3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極富設計感,在山寨當道的國產車大環境下,RT3略帶侵略性的外觀可謂一股清流,讓我們找不出任何一點山寨抄襲的氣息。

燈光系統採用LED光源,

配備日間行車燈,清晰易讀的液晶超大儀錶,標配無鑰匙啟動,一鍵開啟座桶,側踢熄火,雙USB充電介面,高配版本配備博世ABS……全車完美詮釋了科技感與人性化設計的完美結合。

寬厚的座墊,扎實的填充物,使得座感更加舒適;加高的前風擋可減小由正面風阻造成的不適感;超大容積的儲物空間為日常使用提供便利,就算騎它去超市大採購也變得得心應手,絕對是日常通勤以及中短途休閒旅行的不二之選。

輪胎規格,前120/70/15,後140/60/14,典型的前大後小,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強車輛在一些特殊路面的通過能力。

評價一台車好壞的基本要素有兩點——跑得快還得停的住。

RT3的制動系統採用前後對向雙活卡鉗,前碟為浮動碟,能夠提供更高效的制動能力,原廠刹車牛角為四段式可調,能夠根據使用者習慣自行調節制動拉杆間隙。

RT3在細節上還是做出了很多人性化設計的,比如在發生的電器系統故障或者全車沒電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手動拉線的方式順利打開座桶。

座桶液壓頂杆以及座桶內照明燈,有了這些 ,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在漆黑的夜裡打開座桶找東西時既要一隻手扶著蓋,嘴裡還要叼著手機照明,另一隻手翻找東西的尷尬局面了。

試駕感受

今天我們試駕的是黑色頂配ABS版RT3——車身採用亮光結合磨砂漆面處理,並配以銀色裝飾板作為點綴,顯得質感十足,整體感更加突出,使得車身造型極富張力。對於顏控的小編來說還是比較滿意滴。

RT3座高755mm(小編腿長172CM,體重130KG),雙腳全腳掌著地毫無壓力。

由於187KG的整備品質,坐上車的第一感受還是稍顯沉重,不知道這種笨重感會不會影響到騎行感受?

RT3的軸距為1545mm,最低離地間隙150mm,小編認為基本可以提供日常騎行良好的通過性,下個馬路崖子啥的還是沒有問題滴。

當我真正騎上這台賽科龍RT3的時候,先前對它“體重”上的顧慮全都一掃而光,反而讓我感覺到了扎實沉穩的安全感。

油門回應靈敏,動力輸出線性流暢,沒有過多拖泥帶水的感感覺,但急加油門的時候會有同早先很多GY6發動機車型相似的那種“忽悠忽悠”的闖動感,這一點對於騎行感受會稍有影響。

在操控方面,RT3的表現還算是可圈可點,能夠積極配合駕駛者的意圖做出相應準確的回饋,前後避震器在出廠調教情況下,單人騎行避震器支撐力以及回彈阻尼表現不錯,路感回饋清晰明確。通過彎角時較靈活。

在試駕過程中小編請攝影師歐巴親身感受了一下後座的乘坐感受,據他反映,實際情況是坐姿舒適,座墊軟硬程度適中,乘坐位置空間充裕;但在帶人情況下,後避震器下壓阻尼偏硬,路面濾震性能較差,通過非鋪裝以及較差路面時乘坐會很難受,有一種前天的早飯都要顛出來的既視感。

RT3對於這一點應該是早有預見,非常用心的在原廠工具包中附贈了可供調整後避震器的月牙扳手,可見宗申對於這款車在細節上的重視程度。

在鋪裝路面下RT3可謂是表現的遊刃有餘,不論是日常通勤,亦或是週末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去山裡出遊,遛遛山,賞賞景,吃吃魚,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總結

RT3定位為中級別排量休旅大踏板,個人感覺側重群體適合20~40歲左右追求個性,特立獨行,不甘願被生活的枷鎖所束縛的人群。

如今踏板車的定位以不僅僅是一種日常代步交通工具,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擁有比跨騎車型更舒適的騎乘感受,同時擁有更多的置物空間,能夠讓你更好的享受騎行所帶來的樂趣。

性能方面,RT3在同級別處於領先水準,二萬多元的售價可說是一台性價比非常高的國產中排量級別踏板車型了。

通過上述介紹,不知道您有沒有對它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反正我是真的有點動心了。

就算騎它去超市大採購也變得得心應手,絕對是日常通勤以及中短途休閒旅行的不二之選。

輪胎規格,前120/70/15,後140/60/14,典型的前大後小,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強車輛在一些特殊路面的通過能力。

評價一台車好壞的基本要素有兩點——跑得快還得停的住。

RT3的制動系統採用前後對向雙活卡鉗,前碟為浮動碟,能夠提供更高效的制動能力,原廠刹車牛角為四段式可調,能夠根據使用者習慣自行調節制動拉杆間隙。

RT3在細節上還是做出了很多人性化設計的,比如在發生的電器系統故障或者全車沒電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手動拉線的方式順利打開座桶。

座桶液壓頂杆以及座桶內照明燈,有了這些 ,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在漆黑的夜裡打開座桶找東西時既要一隻手扶著蓋,嘴裡還要叼著手機照明,另一隻手翻找東西的尷尬局面了。

試駕感受

今天我們試駕的是黑色頂配ABS版RT3——車身採用亮光結合磨砂漆面處理,並配以銀色裝飾板作為點綴,顯得質感十足,整體感更加突出,使得車身造型極富張力。對於顏控的小編來說還是比較滿意滴。

RT3座高755mm(小編腿長172CM,體重130KG),雙腳全腳掌著地毫無壓力。

由於187KG的整備品質,坐上車的第一感受還是稍顯沉重,不知道這種笨重感會不會影響到騎行感受?

RT3的軸距為1545mm,最低離地間隙150mm,小編認為基本可以提供日常騎行良好的通過性,下個馬路崖子啥的還是沒有問題滴。

當我真正騎上這台賽科龍RT3的時候,先前對它“體重”上的顧慮全都一掃而光,反而讓我感覺到了扎實沉穩的安全感。

油門回應靈敏,動力輸出線性流暢,沒有過多拖泥帶水的感感覺,但急加油門的時候會有同早先很多GY6發動機車型相似的那種“忽悠忽悠”的闖動感,這一點對於騎行感受會稍有影響。

在操控方面,RT3的表現還算是可圈可點,能夠積極配合駕駛者的意圖做出相應準確的回饋,前後避震器在出廠調教情況下,單人騎行避震器支撐力以及回彈阻尼表現不錯,路感回饋清晰明確。通過彎角時較靈活。

在試駕過程中小編請攝影師歐巴親身感受了一下後座的乘坐感受,據他反映,實際情況是坐姿舒適,座墊軟硬程度適中,乘坐位置空間充裕;但在帶人情況下,後避震器下壓阻尼偏硬,路面濾震性能較差,通過非鋪裝以及較差路面時乘坐會很難受,有一種前天的早飯都要顛出來的既視感。

RT3對於這一點應該是早有預見,非常用心的在原廠工具包中附贈了可供調整後避震器的月牙扳手,可見宗申對於這款車在細節上的重視程度。

在鋪裝路面下RT3可謂是表現的遊刃有餘,不論是日常通勤,亦或是週末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去山裡出遊,遛遛山,賞賞景,吃吃魚,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總結

RT3定位為中級別排量休旅大踏板,個人感覺側重群體適合20~40歲左右追求個性,特立獨行,不甘願被生活的枷鎖所束縛的人群。

如今踏板車的定位以不僅僅是一種日常代步交通工具,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擁有比跨騎車型更舒適的騎乘感受,同時擁有更多的置物空間,能夠讓你更好的享受騎行所帶來的樂趣。

性能方面,RT3在同級別處於領先水準,二萬多元的售價可說是一台性價比非常高的國產中排量級別踏板車型了。

通過上述介紹,不知道您有沒有對它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反正我是真的有點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