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這些成語的意思是這個,我居然全理解錯了,你呢?

萬人空巷

【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示例】:喜訊傳來,首都萬人空巷,人們興高采烈走上街頭,在廣場舉行慶祝遊行。

【誤用】:常被誤用作街巷空空無人之意。

登堂入室

【解釋】: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水準,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鑽研,終會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誤用】:常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望其項背

【解釋】: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示例】:面對五四時期的偉大作家,現在的很多所謂的作家,實難望其項背。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趕不上”。

目無全牛

【解釋】:眼中沒有完整的牛,

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技藝已達到非常純熟的地步。

【示例】: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達到得心應手、目無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誤用】:常被誤用為沒有全域觀念。

七月流火

【解釋】: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農曆七月,大火星西行,

天氣轉涼。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誤用】:常被理解為七月驕陽似火。

罪不容誅

【解釋】: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殘忍、情節非常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罪不容誅。

【誤用】: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7首當其衝

【解釋】: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

【示例】:平原的遊擊根據地將首當其衝。

【誤用】:常被誤用替代“首先”。

危言危行

【解釋】:危:正直。指的是講正直的話,

做正直的事。

【示例】:《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害怕發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不刊之論

【解釋】:刊,古代指消除刻錯的字;不刊意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示例】:這些經典著作,內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論,應該好好閱讀。

【誤用】:常被誤認為是“不能刊登的言論”。

明日黃花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資訊來源只有報紙、收音機,當他們斷斷續續地傳到人們耳朵裡時,早已是明日黃花了。

【誤用】:常被誤寫作“昨日黃花”。

無所不為

【解釋】:沒有不幹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權大,目中無人,無所不為。

【誤用】:常被誤指為能力強,沒有什麼不能做的。

炙手可熱

【解釋】:比喻權勢大,氣焰盛,(多指權貴氣勢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劉志軍炙手可熱地時候,一些問題大家都不敢開口。

【誤用】:現常被誤用為某樣事物很紅或很搶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差強人意

【解釋】:差,程度副詞,勉強。大體上使人滿意。

【示例】:那幾幅畫都不怎麼樣,只有這一幅梅花圖還差強人意。

【誤用】:經常被誤用為不能使人滿意。

不足為訓

【解釋】: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示例】:過於誇大的道義規範會導致空虛迂腐的行為,這些不足為訓。

【誤用】:常被誤用為“不足以成為教訓”。

文不加點

【解釋】: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約稿邀請,一揮而就,文不加點。

【誤用】:常被誤用來形容寫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標點。

目中無人,無所不為。

【誤用】:常被誤指為能力強,沒有什麼不能做的。

炙手可熱

【解釋】:比喻權勢大,氣焰盛,(多指權貴氣勢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劉志軍炙手可熱地時候,一些問題大家都不敢開口。

【誤用】:現常被誤用為某樣事物很紅或很搶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差強人意

【解釋】:差,程度副詞,勉強。大體上使人滿意。

【示例】:那幾幅畫都不怎麼樣,只有這一幅梅花圖還差強人意。

【誤用】:經常被誤用為不能使人滿意。

不足為訓

【解釋】: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示例】:過於誇大的道義規範會導致空虛迂腐的行為,這些不足為訓。

【誤用】:常被誤用為“不足以成為教訓”。

文不加點

【解釋】: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約稿邀請,一揮而就,文不加點。

【誤用】:常被誤用來形容寫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