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Phone的這個功能要涼了,罪魁禍首是安卓?

關於iPhone的任何消息總是特別吸引眼球,如果是涉及到功能上重大改變的訊息就更是如此。近日,包括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內的多個管道均預測,今年發佈的廉價款6.1吋LCD(液晶)iPhone將很可能會“閹割”掉3D壓力觸控模組,

而到了明年,這一舉動將會被擴展到高價的OLED版本上。這也就意味著,iPhone用戶們一度引以為傲的壓力觸控功能,很可能會在兩年之內成為歷史。

壓力觸控有什麼用?簡而言之,搭載了壓力觸控模組的手機不僅可以識別傳統的點擊、滑動、拖拽操作,

它還能測量手指按壓螢幕的力道大小。由於按壓的力是垂直於螢幕的,這就是壓力觸控有時候也被稱之為“3D觸控”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蘋果現在又突然決定要“殺死”壓力觸控功能呢?按照分析師們的說法,首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控制成本。

據報導,由於使用了更複雜的工藝,新款iPhone的(平面)觸摸感測器供應商報價可能會提升15%-25%,來到一片23~26美元(約合164元人民幣)的高價位。面對這樣的零部件漲價,即使是蘋果也不得不掂量一下。而去掉壓力觸控模組,剛好可以“抵消”漲價帶來的整機成本上漲——於是乎,你懂得~

其次,雖然蘋果從iPhone 6s上就開始配備壓感觸控,至今已經發展四代了。但是,即使是蘋果自家在售的產品中,

還有大量iOS設備並沒有壓感硬體(比如iPad mini4、新iPad、iPhone SE)。

而這就意味著,蘋果並不能像當初強制推廣64位APP那樣去強行要求所有開發者針對壓感觸控做優化。一旦蘋果官方不督促——指望程式師們自主適配,怎麼可能?

最後,也許是大家最想不到的一點原因,不在於蘋果自身、也不在於偷懶的程式師,

而在於競爭對手谷歌。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在於穀歌推出的,佔據了當今智慧手機市場絕對份額的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

就在iPhone 6s上市前一天,華為發佈了一台定位超薄、時尚的大屏手機Mate S,它的硬體設定並不算高,但卻先於iPhone一天,

成為了世界首款具備壓力觸控功能的智慧手機。

自那之後,中興、小米、魅族也都先後推出過帶有壓力觸控功能的手機,但是所有的這些廠商和產品都遭遇到了同一個困境:“谷歌爸爸”並不看好這一新技術,也完全沒打算在新版安卓系統中對壓力觸控提供原生支援。

穀歌不支持壓力觸控,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所有的安卓軟體都不會主動針對這個新硬體進行適配。安卓手機廠商們要想讓自家產品上的壓力觸控,就不得不自行與軟體發展者溝通。很顯然,這直接導致了壓力觸控技術在安卓手機上“斷糧”乃至絕跡。

如此一來,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絕大多數的手機不支持壓力觸控,全球所有智慧手機使用者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也不熟悉這個技術、對它並不感冒……這種情況下,蘋果還有什麼理由強行堅持這一已經“被小眾”了的產品賣點呢?

不要忘記,蘋果並不是“神”也不是慈善家,它只不過是一家比競爭對手們稍微更捨得花錢上新技術的廠商而已。在面對利潤增長的需求時,蘋果所做的選擇和其他手機品牌並沒有什麼兩樣。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安卓手機廠商們要想讓自家產品上的壓力觸控,就不得不自行與軟體發展者溝通。很顯然,這直接導致了壓力觸控技術在安卓手機上“斷糧”乃至絕跡。

如此一來,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絕大多數的手機不支持壓力觸控,全球所有智慧手機使用者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也不熟悉這個技術、對它並不感冒……這種情況下,蘋果還有什麼理由強行堅持這一已經“被小眾”了的產品賣點呢?

不要忘記,蘋果並不是“神”也不是慈善家,它只不過是一家比競爭對手們稍微更捨得花錢上新技術的廠商而已。在面對利潤增長的需求時,蘋果所做的選擇和其他手機品牌並沒有什麼兩樣。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