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朵——納西族三朵節

農曆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個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

納西族三朵節

(由來)

三朵節,源于麗江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的意思。在東巴古籍的記載中,三朵是玉龍雪山的神靈,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雄,千百年來,一向被納西族崇奉為保護神、戰神。據說“三朵”屬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

各地納西群眾都要到北嶽廟(即玉龍祠,又叫三朵廟)祭拜祈福。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外,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製食品,燒香祭拜“三朵”,正如詩歌中所說:“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朵。”

納西族同胞認為“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常常顯聖,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已經開始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奉。忽必烈南征大理過麗江時,敕封三朵神為“大聖雪石北嶽定國安邦景帝”。

明代後,納西族木氏土司曾大興土木,拓修三朵神廟,鑄大鼎、大鐘等重器,詳記“三朵”種種聖跡。

(傳說)

傳說一——

從前,有個很能幹的獵人,天天帶著獵犬上玉龍山打獵。有年二月初八恰好屬羊,他在雪山看見一塊怪異的雪石,那雪石很大,像魁梧的武將,但又非常輕,一隻手便能把它托起。獵人十分驚奇,順便把它背下山來。走到山麓,獵人放下雪石,抽袋煙又背,可是哪裡背得動,

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怎麼使力也紋絲不動,人們以為是神的化身,便就地建祠供奉。從此後,人們屢見一位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的神將顯聖:打仗時,他帶領兵馬助戰;有火災,他從雲霧裡降雪滅火;瘟疫流行,他乘風驅散瘴氣;發生水患,他在夜間帶著白衣人來疏導……於是把他尊為保護神“阿普三朵”,每年一次祭祀,求他佑護。

傳說二——

相傳,從西邊加寬地遷來三兄弟,

長兄阿吳瓦住在玉龍山西坡太子洞,二兄剌開剌胡住拉什壩納古瓦山上,三朵神是老三,也曾住雪山西坡可索羅懸崖中,後又來到這裡。他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曾對一個國王說:“你每天供獻我三隻獸,會享大福。”國王照辦,卻久不見大福來臨,王后埋怨說,家畜都供獻完了,福在哪裡?三朵出現了,他說:“我打算讓一半天人下尊你為國王,為什麼私下怨我?我要回玉龍山去了,
供獻的東西加倍還你。”說完,國王供獻的家畜、錢幣都還來了,還比原來多了十倍,可是這個王國卻一天天弱下去了。

這同時,三朵又托夢給麗江的麥琮,說:“麥琮,我是三朵,從北方來幫你作戰,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有使你的王國受福的願望,切勿三心二意!”說完就化成白麝消逝了。此後,麥琮每上戰場,總有一個白色勇將助陣,一打勝伏,就有風雨,又什麼都看不見了。平時,三朵也秘密幫助麥琮。麥琮打獵,常見一隻白麝在玉龍山時隱時現,卻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獵犬圍著一塊白石頭,人們把它抬起,石輕如紙,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動。獵者拿米飯供獻,禱告要它變輕,結果又變得很輕,到山下蓋廟的地方,又抬不動了。於是,麥琮便視白石頭為在暗中佑護他的三朵的化身,於每年的早春二月祭祀“三朵”,求他佑護。

(習俗)

祭祀三朵

麗江三朵節是納西族的標誌性節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納西族先民把對自然的崇拜、祖先的崇拜、英雄的崇拜等多種信仰集中在祭祀“三朵”上,通過這個節日,不斷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麗江三朵節除了祭祀“三朵”外,還是集歌舞娛樂和踏青賞花及農特商品交易等為一體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麗江三朵節期間,各地納西族都需前往玉峰寺附近的北嶽廟和各地“三朵閣”用全羊隆重祭祀祈福,麗江街頭、廣場、古城四方街等地都會載歌載舞。屆時,麗江城鄉中古樂長奏,納西人載歌載舞,賽馬,狂歡,還會帶著火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到拉市海等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郊遊踏青,來歡慶節日。

優美的傳說與雄偉壯麗的玉龍雪山互相映襯,更增添了雪山景觀的絢麗色彩。每逢二月初八祭祀“三朵”的日子,周圍慕名而來的百姓會聚玉龍雪山山麓,舉辦盛大的歌會及各種娛樂活動,美麗的古城處處洋溢著喜悅。1986年8月,麗江人大常委會把每年二月初八定為納西族的傳統民族節日,2005年6月頒佈的《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第7章第57條規定“三朵節”全縣放假3天。

三朵節民俗表演

二月的麗江,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紅李白,菜花嫩黃。玉龍雪山下,無數花朵競相開放,正是麗江踏青遊春的好時節。因此,除祭拜外,人們還郊遊野餐,舉行賽馬、對歌、跳舞比賽等頗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動,同時還要到距離北嶽廟不遠的玉峰寺觀看那株著名的、怒放著的“萬朵茶花”。

三朵也秘密幫助麥琮。麥琮打獵,常見一隻白麝在玉龍山時隱時現,卻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獵犬圍著一塊白石頭,人們把它抬起,石輕如紙,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動。獵者拿米飯供獻,禱告要它變輕,結果又變得很輕,到山下蓋廟的地方,又抬不動了。於是,麥琮便視白石頭為在暗中佑護他的三朵的化身,於每年的早春二月祭祀“三朵”,求他佑護。

(習俗)

祭祀三朵

麗江三朵節是納西族的標誌性節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納西族先民把對自然的崇拜、祖先的崇拜、英雄的崇拜等多種信仰集中在祭祀“三朵”上,通過這個節日,不斷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麗江三朵節除了祭祀“三朵”外,還是集歌舞娛樂和踏青賞花及農特商品交易等為一體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麗江三朵節期間,各地納西族都需前往玉峰寺附近的北嶽廟和各地“三朵閣”用全羊隆重祭祀祈福,麗江街頭、廣場、古城四方街等地都會載歌載舞。屆時,麗江城鄉中古樂長奏,納西人載歌載舞,賽馬,狂歡,還會帶著火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到拉市海等風景秀麗的地方野餐,郊遊踏青,來歡慶節日。

優美的傳說與雄偉壯麗的玉龍雪山互相映襯,更增添了雪山景觀的絢麗色彩。每逢二月初八祭祀“三朵”的日子,周圍慕名而來的百姓會聚玉龍雪山山麓,舉辦盛大的歌會及各種娛樂活動,美麗的古城處處洋溢著喜悅。1986年8月,麗江人大常委會把每年二月初八定為納西族的傳統民族節日,2005年6月頒佈的《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第7章第57條規定“三朵節”全縣放假3天。

三朵節民俗表演

二月的麗江,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紅李白,菜花嫩黃。玉龍雪山下,無數花朵競相開放,正是麗江踏青遊春的好時節。因此,除祭拜外,人們還郊遊野餐,舉行賽馬、對歌、跳舞比賽等頗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動,同時還要到距離北嶽廟不遠的玉峰寺觀看那株著名的、怒放著的“萬朵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