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數學題,但是90%的人都會算錯

滬指連續震盪已經超出一年,雖然這一年多的時間都在不斷攀升,

但介於整個市場估值偏低,所以有人想抄底了。關於抄底,有這麼一個計算題:

張三的股票虧50%,李四去抄底,當張三虧90%時,李四虧多少?

上面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肯定不是40%----李四此時已經虧了80%,只比張三好一點點而已。

其實演算法很簡單:

1,假定張三買的股票,買入價就是10元;2,張三虧到50%的時候,此時股價是5元,李四買入;3,當張三虧到90%的時候,此時股價為1元,李四相當於每股虧4元,
即李四的虧損比率是80%!

股價都跌了一半的時候,李四才去抄底,但李四還是會被套這麼慘----這就是抄底令人悲傷的地方,在底部沒有真正確定前,抄到半山腰和最高位被套,其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對李四而言,抄底的時候肯定是沒有這麼想的,

他真實的想法是:

他做出了一個聰明且幸運的決定,用搬家就買了張三的股票,這已經是大賺了,這也幾乎是所有抄底的人共同心態。

回到李四作出買入股票決策的時間,如果此時真的就是底。那對李四而言自然是美事一樁;但如果不是呢?後果將非常悲慘。這其實無異於賭博,獨對的可能性只有50%。賭贏了,股價不一定上漲100%(從5塊漲到10元),因為前期高點通常都是很難突破的;則需要股價上漲400%(從1元漲到5元),

有幾個人能碰到這樣的大牛股?

冒險還是不冒險?這筆帳其實並不難算。或許你會反駁說:“還是有很多成功抄底的人”,但我們更多要看普遍的情況,而不是少數個案,幸運兒畢竟是少數。

這也正是為什麼穩健的投資者,總是選擇右側交易的原因,即等到確定的反轉信號發出後在抄底,而不是在這之前抄底(即左側交易)。這個明顯的信號,可能是技術指標,

比如一根放量的大陽線;也可能某個事件,比如央行貨幣政策方向逆轉。至於是否確定反轉信號,這就需要經驗來判斷了。

其實,對李四而言,要想達到只虧40%的目的(即總是比張三少虧50%),其實也並不難,減少一半的貪念即可,具體方法如下:

如果張三買的是1萬股,總計耗費10萬元;李四也有本金10萬元,當股價跌倒5元每股的時候,李四全倉可買入2萬股,但李四也只買入1萬股,
李四全倉可買入2萬股,但李四也只買1萬股,其實李四這時候掌握的股票資產和張三是相等的,同時李四還有5萬的現金。如果股價繼續跌倒1元,張三虧90%;同時,李四的股票資產虧了4萬元,虧損比例80%,但李四還有5萬元現金,現在李四的總資產為6萬元,相當於總本金虧損了40%

——這就是分倉的重要性,不要一次性就講籌碼押完,否則毫無轉圜餘地。

一個分倉的極端案例是:

如果一個人有無限的錢,假定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可能性都是50%,且上漲幅度總是100%,下跌幅度同樣100%。比如他先買入1萬元的股票,結果虧完;那他下次投2萬元,如果漲了就能把之前虧的補回來,甚至還能倒賺1萬;如果又虧了,那他就投入4萬,並且一直這樣將投入資金倍增下去,總有一次他賺錢的時候,都能把之前的虧空補充回來並有一萬的盈餘。

一個人不可能有無限的錢,如果你能將有限的資金同樣這樣分倉操作呢?比如你預期這次下跌極限是三次大調整,那該怎麼去分批建倉,上面這個極端案例,就是最好的參考。

總結:

抄底是個技術活,靠感覺去操作將十分危險,精准的計算和對欲望的嚴格掌控都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到,還是乖乖待著不動吧!賺不到錢,也比虧錢好,本金在,希望就在嘛!假定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可能性都是50%,且上漲幅度總是100%,下跌幅度同樣100%。比如他先買入1萬元的股票,結果虧完;那他下次投2萬元,如果漲了就能把之前虧的補回來,甚至還能倒賺1萬;如果又虧了,那他就投入4萬,並且一直這樣將投入資金倍增下去,總有一次他賺錢的時候,都能把之前的虧空補充回來並有一萬的盈餘。

一個人不可能有無限的錢,如果你能將有限的資金同樣這樣分倉操作呢?比如你預期這次下跌極限是三次大調整,那該怎麼去分批建倉,上面這個極端案例,就是最好的參考。

總結:

抄底是個技術活,靠感覺去操作將十分危險,精准的計算和對欲望的嚴格掌控都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到,還是乖乖待著不動吧!賺不到錢,也比虧錢好,本金在,希望就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