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銀保監會舉行的首個部際聯席會議上,重點整治了誰?

23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在銀保監會召開,來自央行、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等11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表示,

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28.5%,繼續保持“雙降”態勢,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嚴峻形勢主要表現在: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跨省案件持續多發,涉及多個省份乃至全國的重特大案件仍時有發生。

此外,據介紹,針對非法集資呈現出的向新領域、新業態蔓延的趨勢,ICO、民間借貸、股權眾籌成為監管著力規範的領域。

目前,《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等一系列監管辦法正在醞釀中。

手段花樣翻新

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佈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徵。其中,投融資類仲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房地產、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

“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展數占總量的30%以上。”楊玉柱稱。

在地理分佈上,案件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人口大省,但中小城市、城鄉結合地區、農村地區案件也在逐漸增多。

農業農村部經管總站副站長趙鐵橋指出,不法分子會借農民合作社的名義,打著“合作金融”的旗號,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

用於轉貸賺取利差或將資金用於其他方面牟利。

趙鐵橋分析稱,涉農合作組織出現非法集資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與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傳統的銀行儲蓄已不能有效滿足農民投資理財的需要,以及農民風險意識和辨別能力較弱有關。

近年來,非法集資的網路化新手法不斷出現,手段花樣翻新。一些非法集資行為借助互聯網平臺、微信群等吸收資金或發展下線,

隱蔽性強且風險傳染快。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所謂的專案和產品,炒作當下“熱點概念”,誘惑公眾投入資金。

業內人士指出,如今網路平臺非法集資組織結構愈加嚴密、專業化程度更高,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投資者辨別的難度加大。

據楊玉柱透露,今年將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儘快出臺,同時妥善處置化解風險,對一些打著“高大上”旗號、花樣百出、沒有可持續盈利模式的龐氏騙局,推動地方果斷處置、堅決打擊。

有業內專家表示,即將出臺的新條例會使非法集資法律界定清晰化、職責分工法定化、查處主體特定化,實現對非法集資全鏈條、穿透式綜合治理。

ICO被點名

在此次部際聯席會議上,ICO被頻頻點名。

據央行負責人介紹,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專業化趨勢明顯,同時非法集資新型方式層出不窮。雖然風險得到了有效識別和管控,但新型業務不斷冒頭。一些不法分子以ICO、各類虛擬貨幣等“互聯網金融創新”為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隱蔽性強。

對此,央行條法司副司長龔雁在會上指出,央行對涉嫌非法集資的“虛擬貨幣”相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目前,全國摸排出的ICO平臺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

自去年以來,ICO、虛擬貨幣在中國經歷了多次強監管。2017年9月4日,官方祭出的“終極大招”讓ICO走向了終極覆滅。

這個“終極大招”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該公告稱,近期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湧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根據該檔精神,中國境內所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於去年10月前全部暫停交易,所有的ICO專案也將逐一清退。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監管的目的是要遮罩大眾便捷參與炒幣的管道,而非完全禁止,因為它本身很難完全禁止。

會上,央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並配合司法部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

作者:馮玲玲

編輯:楊佳欣

ICO被頻頻點名。

據央行負責人介紹,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專業化趨勢明顯,同時非法集資新型方式層出不窮。雖然風險得到了有效識別和管控,但新型業務不斷冒頭。一些不法分子以ICO、各類虛擬貨幣等“互聯網金融創新”為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隱蔽性強。

對此,央行條法司副司長龔雁在會上指出,央行對涉嫌非法集資的“虛擬貨幣”相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目前,全國摸排出的ICO平臺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

自去年以來,ICO、虛擬貨幣在中國經歷了多次強監管。2017年9月4日,官方祭出的“終極大招”讓ICO走向了終極覆滅。

這個“終極大招”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該公告稱,近期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湧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根據該檔精神,中國境內所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於去年10月前全部暫停交易,所有的ICO專案也將逐一清退。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監管的目的是要遮罩大眾便捷參與炒幣的管道,而非完全禁止,因為它本身很難完全禁止。

會上,央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並配合司法部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

作者:馮玲玲

編輯:楊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