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歷史上兩位因此與皇位失之交臂的英明皇子

“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是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遵循的禮法之一,在皇位繼承上尤其如此,雖說這個有不盡合理之處,但是卻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和減少很多同室操戈,兄弟相殘的局面出現(當然完全避免是不可能,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制約的話,那歷朝歷代流血衝突就會非常頻繁);也正因為受此約束,歷史上有不少本來被上一任皇帝看好的皇子最後也只能無奈的被放棄,而他們之間不乏英明果敢的皇子,其中有些還會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今天就說說歷史上兩位因此與皇位失之交臂的皇子。

秦獻王司馬柬

西晉之所以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弱的統一王朝,短短幾十年就亡於異族之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晉武帝司馬炎選錯了皇位繼承人:司馬炎和武元皇后生有嫡皇子三人分別是司馬軌,司馬衷和司馬柬,其中司馬軌早死,剩下的第一皇位繼承人是司馬衷。司馬衷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

智力低能,而弟弟司馬柬沉著聰明,有膽識器量,深受司馬炎的寵愛。雖說最後司馬炎還是選了低能的司馬衷為皇位繼承人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賈南風的作用和自幼聰慧的司馬衷兒子司馬遹的作用),但是長幼有序是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因為西晉離三國歷史不遠,袁紹和劉表的經驗教訓不能不讓司馬炎考慮到改立司馬柬的風險。

司馬炎這一選儲的猶豫把西晉推入了萬劫不復之中,司馬衷本來就是位低能兒,登基後大權被兇悍的皇后賈南風掌握,賈南風不僅設計陷害並殺了司馬炎寄予厚望的皇孫司馬遹,而且肆意妄為,專擅朝政,陷害廢殺了太后,擅殺宗室和大臣,終於引起了導致西晉衰弱和滅亡的八王之亂。

雖然司馬柬英年早逝,在司馬衷即位登基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如果司馬炎當初選了司馬柬為皇位繼承人,在司馬柬死後皇位未必一定會回到司馬衷之手,即便是回到司馬衷之手,那時的情形變數就很多了,

賈南風未必能一手遮天。其實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司馬炎根本不應該把皇位寄託在變數很大的皇孫司馬遹身上而把皇位傳給他的白癡兒子司馬衷,大好的江山就這樣葬送在賈南風之手,中國歷史也進入了兩百多年的最動盪時期。

吳王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生母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楊妃,唐太宗所有皇子裡面,論身份貴重無出其右者,但他不是長孫皇后所出,也就是說它不是嫡出,即便是身份貴重也沒有用。能得唐太宗一句“吳王恪英果類我”至少說明兩點:一點是李恪能力出眾,李世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身影,另外一點就是李世民對他這個兒子還是比較滿意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經歷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和魏王李泰謀儲的雙重打擊之下,新立的太子李治因為性格比較懦弱李世民也不是很滿意,所以李世民一度想再次廢立太子改立吳王李恪為大唐的接班人。

當然唐太宗的這一想法最終胎死腹中的原因很多,比如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極力反對;李恪身兼隋唐楊廣和李世民的血脈,朝臣對此也頗多忌憚等等,但是李治是長孫皇后嫡出,貿然改立皇儲英明的唐太宗不會不知道它的阻力和風險,可想而知如果李世民正式提出易儲,反對的一定比贊成的要多得多。李世民已經老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時間如果往前推個六七年,也許李世民還真有可能會付之於行動。

歷史沒有如果,否則也就不可能有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上位的可能。李恪的結局也不太好,他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被掌握朝中大權的長孫無忌誣陷謀反,在長安宮被縊殺。李恪之死,後人對此無比同情,日後南唐烈祖李昪追諡李恪為孝靜皇帝,廟號定宗。

生母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楊妃,唐太宗所有皇子裡面,論身份貴重無出其右者,但他不是長孫皇后所出,也就是說它不是嫡出,即便是身份貴重也沒有用。能得唐太宗一句“吳王恪英果類我”至少說明兩點:一點是李恪能力出眾,李世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身影,另外一點就是李世民對他這個兒子還是比較滿意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經歷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和魏王李泰謀儲的雙重打擊之下,新立的太子李治因為性格比較懦弱李世民也不是很滿意,所以李世民一度想再次廢立太子改立吳王李恪為大唐的接班人。

當然唐太宗的這一想法最終胎死腹中的原因很多,比如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極力反對;李恪身兼隋唐楊廣和李世民的血脈,朝臣對此也頗多忌憚等等,但是李治是長孫皇后嫡出,貿然改立皇儲英明的唐太宗不會不知道它的阻力和風險,可想而知如果李世民正式提出易儲,反對的一定比贊成的要多得多。李世民已經老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時間如果往前推個六七年,也許李世民還真有可能會付之於行動。

歷史沒有如果,否則也就不可能有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上位的可能。李恪的結局也不太好,他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被掌握朝中大權的長孫無忌誣陷謀反,在長安宮被縊殺。李恪之死,後人對此無比同情,日後南唐烈祖李昪追諡李恪為孝靜皇帝,廟號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