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防治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不少女性朋友在月經前1~2周會出現生理上、精神上及行為上的一些改變。臨床表現為精神緊張、抑鬱、憂慮、煩躁、困倦、頭痛、頭暈、失眠、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神經過敏等精神症狀,

嚴重者可無明顯誘因地哭泣或大怒,甚至孤僻地臥床不起,不願理睬他人。還有的人會自覺乳☆禁☆房脹痛或出現面目及下肢浮腫、腹瀉、全身疼痛、皮膚風疹塊、口腔潰瘍、面部痤瘡、便秘便血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隨著月經週期的到來陸續出現,行經以後才有所減輕或消失,使婦女遭受痛苦,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及學習。此病日久可導致月經不調、不孕等症,
並可使更年期提前到來。

中醫將此病稱之為“月經前後諸症”。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至今未完全搞清,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與水鹽瀦留、內分泌功能失調以及精神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肝、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其中尤以肝最為緊要。因為女性的經、孕、產、乳均要耗血傷肝,肝臟缺少血的柔養容易造成肝鬱氣滯;肝病最易犯脾,出現肝脾不和、脾虛濕停的症狀。

肝血需要腎精的滋養,腎精不足,陰虛陽亢會導致血虛肝旺;腎陽不足,火不生土導致脾失健運,造成月經前期、月經期機體免疫力下降,正氣不足。這時平素潛伏的病機乘虛而起,終致月經前後諸症出現。

當然前面所述經行諸多症狀的出現與女性本身的體質因素、性格修養都有一定的聯繫。舉個例子來說,有的女性在經行前後有明顯的困倦、嗜睡,可有的女性卻有興奮失眠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症狀呢?這與女性的體質稟賦及性格有密切的關係,如有的女性平素形體削瘦,性格急躁,容易發怒生氣,這屬於中醫所說的陰虛肝旺體質。這種體質的女性就易經行出現煩躁失眠,甚至徹夜不寐、亂夢紛紜。若平素形體肥胖的女性,多屬於中醫所說的脾虛多濕的體質,那麼這種體質的女性就容易疲倦、乏力、嗜睡、無精打采,
常伴有浮腫、腹瀉、頭目不清等症。中醫根據女性在月經前後出現的這些異常症狀及患者本人的體質因素,結合醫生的望、聞、問、切進行辨證論治。

女性經前期綜合征的治療大法應以調肝為主,常採用養血柔肝、舒肝行氣的方法。如果臨床伴有脾虛者,當配以健脾;腎虛者配以補腎。具體應用可按以下三種證型進行辨治。

肝鬱氣滯型

臨床表現為經前乳☆禁☆房、乳☆禁☆頭脹痛,或乳☆禁☆頭作癢,

甚至疼痛不能觸衣,或覺小腹脹滿連及胸脅,心煩起急等。治法: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方藥是柴胡、白芍、川芎、陳皮、枳殼、甘草,加丹參、當歸、川楝子、郁金、夏枯草等。如因肝旺克伐脾土,腹痛必瀉者,宜補脾瀉肝,可選用痛瀉要方,即白芍、白術、陳皮、防風。

血虛肝旺型

經行前後出現煩躁失眠、頭暈頭痛、口苦咽幹、面生痤瘡、口舌糜爛、大便乾燥等症。治療:滋陰養血、平肝清熱,可選用杞菊地黃東加味。方藥是枸杞子、菊花、生熟地黃、生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隨症可加炒棗仁、首烏藤、天麻、鉤藤、知母、黃柏等。

脾腎不足型

常見經前、經期,面目、下肢浮腫,困倦無力,或經行腹瀉、食欲不佳、脘腹脹滿,或腰腿酸軟、情緒低落等症,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加味: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甘草、桔梗、陳皮、砂仁,加補骨脂、山茱萸、菟絲子、女貞子等。

選用以上中藥治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自我調節與保健。月經期症狀嚴重者應臥床休息,平時要注意低鹽飲食,不吸煙、飲酒,多吃水果、蔬菜,均有預防效果。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節奏力求平穩,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遇事冷靜,心胸寬闊,與人相處要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要時常記住笑一笑十年少,歡笑會預防本病的發生。生活要多色彩,自己尋找歡樂。在每次行經前可適當運動及做些輕度的體力勞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可以聽聽輕柔舒緩的樂曲,觀看輕鬆愉快的節目,以分散大腦的緊張程度,有利於改善和增進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完整性和協調性,促使本病早日痊癒。

另外在月經前宜增加營養,使正氣充足。可在經前進食中藥藥膳,如陰虛者選用枸杞、沙參、百合各15克,瘦肉250克,煲湯餐用;脾腎不足者可選用生薏苡仁、生山藥、赤小豆各30克,煮粥食用;水腫腹瀉者選用茯苓30克,陳皮6克,鯉魚1條,煮湯進食。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肖承悰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jtzyy@126.com

可選用杞菊地黃東加味。方藥是枸杞子、菊花、生熟地黃、生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隨症可加炒棗仁、首烏藤、天麻、鉤藤、知母、黃柏等。

脾腎不足型

常見經前、經期,面目、下肢浮腫,困倦無力,或經行腹瀉、食欲不佳、脘腹脹滿,或腰腿酸軟、情緒低落等症,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加味: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甘草、桔梗、陳皮、砂仁,加補骨脂、山茱萸、菟絲子、女貞子等。

選用以上中藥治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自我調節與保健。月經期症狀嚴重者應臥床休息,平時要注意低鹽飲食,不吸煙、飲酒,多吃水果、蔬菜,均有預防效果。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生活節奏力求平穩,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遇事冷靜,心胸寬闊,與人相處要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要時常記住笑一笑十年少,歡笑會預防本病的發生。生活要多色彩,自己尋找歡樂。在每次行經前可適當運動及做些輕度的體力勞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可以聽聽輕柔舒緩的樂曲,觀看輕鬆愉快的節目,以分散大腦的緊張程度,有利於改善和增進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完整性和協調性,促使本病早日痊癒。

另外在月經前宜增加營養,使正氣充足。可在經前進食中藥藥膳,如陰虛者選用枸杞、沙參、百合各15克,瘦肉250克,煲湯餐用;脾腎不足者可選用生薏苡仁、生山藥、赤小豆各30克,煮粥食用;水腫腹瀉者選用茯苓30克,陳皮6克,鯉魚1條,煮湯進食。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肖承悰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