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秘三國特種部隊之無當飛軍(3):射殺連諸葛亮都害怕的張郃

推薦:探秘三國特種部隊之無當飛軍(2):再戰五子良將張郃

文/洪與

(據說,這是一代名將張郃中箭處)

【作者簡介】洪與,男,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學文化。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文匯》特邀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青少年文學導師。因致力於監獄文學創作,被譽為“新監獄文學”領軍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獄三部曲:《敵人》《監獄長》《AB門——貪官的後半生》;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大國相——蜀漢丞相諸葛亮》等。其中《大國相》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作品獎,

被列為全國農家書屋採購目錄。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木門道)

我們先來瞭解兩個成語:屈指可數和雅歌投壺。

屈指可數這個成語,一般的解釋是說來自韓愈的詩句:“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其實,

最早出現在《三國志》裡:"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這句話是張郃對魏文帝曹丕說的。

事情是這樣的:司馬懿聞諸葛亮兵敗街亭,便在荊州訓練水軍,意圖再明顯不過了,就是準備順沔水入長江進攻東吳。

228年春,街亭慘敗,第一次北伐失敗;228年冬十二月,諸葛亮在接到東吳陸遜大敗曹魏將領曹休于石亭的消息後,趁機再次率軍北上,料想到關中防務空虛,出兵散關,

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

陳倉的守軍是多少呢?史載:將軍郝昭、王生等率軍千余人屯兵陳倉。諸葛亮率領的蜀漢軍是多少呢?幾萬人是有吧?而就在228年八月,陸遜大敗曹休于石亭,曹休差點連命都丟了,魏國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調往東線,防備孫權。

你說魏文帝曹丕著急不?曹丕急召張郃回京,

“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曹丕把負責他的安保的虎賁軍都給了張郃,你說他急不急?

即便這樣,曹丕還是不放心,親往河南城,置酒餞行,反復詢問張郃:“比及將軍兵至,恐亮已得陳倉乎?” 張郃胸有成竹,便對曹丕說了上面那句話。

張郃星夜兼程,兵至南鄭,蜀漢軍果然沒有糧食了,不得不撤兵。(《三國志》)

這仗打得很窩囊,,雷聲大雨點小,

攻城20多天,最後不得不撤離,估計諸葛亮很窩火。

(木門道武侯祠)

而雅歌投壺,是魏明帝給張郃說的。

啥意思呢?就是吟雅詩和作投壺遊戲,這是文士愛搞的活動,一般武將都不肖一顧。可張郃偏偏好這一口。所以,常用來形容武將之儒雅行為。

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推薦同鄉卑湛給魏明帝,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明帝下詔說:“祭遵(東漢中興名將)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置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一起唱詩,耍投壺遊戲。現在張將軍統軍在外,還注重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讚賞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三國志》)

兩個成語,說明張郃跟張飛一樣,並不是所謂的只會殺人的莽夫。

(木門道)

縱觀張郃的一生,鮮有敗績,特別是對付馬超,簡直是馬超的剋星,百戰百勝。唯一一次就是敗在同姓家門張飛的手上。

《三國志》記載張郃獨立指揮的戰役有八次,七勝一負,這在三國時代是不多見的,恐怕連諸葛亮都沒有這樣的戰績。

(1)太祖(曹操)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勝)

(2)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大勝)

(3)太祖(曹操)征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勝)

(4)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容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敗)

(5)文帝(曹丕)詔郃部與曹真討安定盧水胡及東羌,召郃與真井朝許宮,遣南與夏侯尚擊江陵。郃別督諸軍渡江,取洲上屯塢。(勝)

(6)明帝即位,遣南屯荊州,與司馬宣王擊孫權別將劉阿等。追至祁口,交戰,破之。(勝)

(7)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8)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大勝)

(木門道)

曹操把張郃比成韓信,是有道理的。

陳壽說張郃“以巧變為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諸葛亮當然怕他了,但更恨他,街亭之恥,記憶猶新,做夢都想除之而後快。我們可以想像,當231年夏,諸葛亮在撤兵途中聽到張郃率軍追擊而來,他是怎麼樣一種亢奮,當即給王平下達死命令,設伏,射殺張郃。

木門道位於秦州區西南牡丹鎮王家鋪,東西兩面雄山對峙,壁立千仞,空穀一線。峽谷寬僅約50米,峽谷窄處僅有一小道可通,俗稱峽門。在這樣的山地設伏,是無當飛軍的拿手好戲。

張郃率軍追至木門道,被無當飛軍射殺無數,張郃也被射中了右膝。

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明設伏的究竟是哪一隻部隊,但我推測非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莫屬。《三國志》說:“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張郃只是被射中了右膝,最嚴重的的後果是箭頭射入膝蓋骨裡,按照張郃這麼高的級別,肯定會被緊急救護,就算保不住右腿,也不至於死亡。但是他確實死了,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箭頭是淬了毒的,傷口感染了。

而用毒,這是無當飛軍的另外一項本領。

(木門道武侯祠)

也有人質疑張郃之死,與司馬懿排除異己有關。無論怎麼說,曹魏最後一位五子良將隕落了。

儘管這次北伐,諸葛亮斬獲頗豐,但也是功敗垂成。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有趣了。

“九年,夏六月,亮糧盡退軍。”糧盡不得不退兵,這個毋容置疑。

諸葛亮把責任全部推到李平身上,那麼這與李平有多大關係呢?陳壽在李平傳中說在夏秋之際,天降大雨,糧食運輸困難,李平讓部下把諸葛亮叫回來的。隨後推託自己的責任,被諸葛亮彈劾罷免。

可是諸葛亮和眾臣彈劾李平的上表中,說“聞軍臨至,西向托疾還沮、漳,軍臨至沮,複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勤諫乃止。”而諸葛亮與司馬懿首先在鹵城(今禮縣鹽關)交戰,沮、漳在前線西南,李平先稱病退到沮、漳,等戰線到了沮,他又要退回江陽,被部下勸阻。

難道李平也在祁山前線?而且彈劾的內容隻字未提軍糧之事。難道是李平私自領自己的部署跑了,影響了全域,諸葛亮才不得不退兵?

第二件有趣的事兒是,諸葛亮聯合了大批文臣武將聯名具折,車騎將軍劉琰、征西大將軍魏延、前將軍袁綝、左將軍吳壹、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相府長史楊儀、揚武將軍鄧芝、征南將軍劉巴、偏將軍費禕,甚至包括資歷尚淺的薑維。

就是沒有王平。

(位於木門道武侯祠的文臣廊)

可能很多人很納悶,我也納悶。只能說明,王平還沒有進入蜀漢最高軍事決策層,抑或諸葛亮是在做其他佈局。

不過,王平沒能進入諸葛亮大本營決策層,與他本人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前面已經講過,王平的血統是賨人,是個文盲,大字不識一個。

諸葛亮是荊州有名的文士,對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心裡多少有些疙瘩。這倒不是諸葛亮人品問題,而是那個時代的風氣。

(位於木門道武侯祠的諸葛亮塑像)

漢朝,特別是到了東漢,豪族出現,社會階層進一步分化。就是同一階層,等級觀念也近乎極端化。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的伊籍,在荊州遊學時,與劉巴還有些交情,劉巴這個人出身豪族,與一般士族學士不一樣,他去拜訪劉巴,劉巴正叫人將一把紅木椅子拿出去扔了。伊籍很詫異,便問:“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扔掉?”劉巴說:“剛才來了一個士族學士,自以為有幾點墨水,找我論道……”

就因為一個比劉巴門第低一些的讀書人坐了那把椅子,劉巴就要扔掉,那麼在他的眼裡,只有世襲爵位的豪族才能與他相提並論。

諸葛亮儘管不能和劉巴之流相提並論,但不可能超脫于當時的世風。所以,諸葛亮在世,王平註定也只是個幹事情的主兒。

(這裡民間傳說甚多,據說:東側的張郃坪是埋過張郃的首級之處,而張郃的軀體被埋在對面山上。)

推薦:

淫烝報通,這四字告訴我們:2700年前有個“性開放”時代
三國:小霸王孫策豪氣干雲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推薦同鄉卑湛給魏明帝,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明帝下詔說:“祭遵(東漢中興名將)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置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一起唱詩,耍投壺遊戲。現在張將軍統軍在外,還注重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讚賞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三國志》)

兩個成語,說明張郃跟張飛一樣,並不是所謂的只會殺人的莽夫。

(木門道)

縱觀張郃的一生,鮮有敗績,特別是對付馬超,簡直是馬超的剋星,百戰百勝。唯一一次就是敗在同姓家門張飛的手上。

《三國志》記載張郃獨立指揮的戰役有八次,七勝一負,這在三國時代是不多見的,恐怕連諸葛亮都沒有這樣的戰績。

(1)太祖(曹操)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勝)

(2)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大勝)

(3)太祖(曹操)征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勝)

(4)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容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敗)

(5)文帝(曹丕)詔郃部與曹真討安定盧水胡及東羌,召郃與真井朝許宮,遣南與夏侯尚擊江陵。郃別督諸軍渡江,取洲上屯塢。(勝)

(6)明帝即位,遣南屯荊州,與司馬宣王擊孫權別將劉阿等。追至祁口,交戰,破之。(勝)

(7)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8)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大勝)

(木門道)

曹操把張郃比成韓信,是有道理的。

陳壽說張郃“以巧變為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諸葛亮當然怕他了,但更恨他,街亭之恥,記憶猶新,做夢都想除之而後快。我們可以想像,當231年夏,諸葛亮在撤兵途中聽到張郃率軍追擊而來,他是怎麼樣一種亢奮,當即給王平下達死命令,設伏,射殺張郃。

木門道位於秦州區西南牡丹鎮王家鋪,東西兩面雄山對峙,壁立千仞,空穀一線。峽谷寬僅約50米,峽谷窄處僅有一小道可通,俗稱峽門。在這樣的山地設伏,是無當飛軍的拿手好戲。

張郃率軍追至木門道,被無當飛軍射殺無數,張郃也被射中了右膝。

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明設伏的究竟是哪一隻部隊,但我推測非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莫屬。《三國志》說:“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張郃只是被射中了右膝,最嚴重的的後果是箭頭射入膝蓋骨裡,按照張郃這麼高的級別,肯定會被緊急救護,就算保不住右腿,也不至於死亡。但是他確實死了,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箭頭是淬了毒的,傷口感染了。

而用毒,這是無當飛軍的另外一項本領。

(木門道武侯祠)

也有人質疑張郃之死,與司馬懿排除異己有關。無論怎麼說,曹魏最後一位五子良將隕落了。

儘管這次北伐,諸葛亮斬獲頗豐,但也是功敗垂成。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有趣了。

“九年,夏六月,亮糧盡退軍。”糧盡不得不退兵,這個毋容置疑。

諸葛亮把責任全部推到李平身上,那麼這與李平有多大關係呢?陳壽在李平傳中說在夏秋之際,天降大雨,糧食運輸困難,李平讓部下把諸葛亮叫回來的。隨後推託自己的責任,被諸葛亮彈劾罷免。

可是諸葛亮和眾臣彈劾李平的上表中,說“聞軍臨至,西向托疾還沮、漳,軍臨至沮,複還江陽,平參軍狐忠勤諫乃止。”而諸葛亮與司馬懿首先在鹵城(今禮縣鹽關)交戰,沮、漳在前線西南,李平先稱病退到沮、漳,等戰線到了沮,他又要退回江陽,被部下勸阻。

難道李平也在祁山前線?而且彈劾的內容隻字未提軍糧之事。難道是李平私自領自己的部署跑了,影響了全域,諸葛亮才不得不退兵?

第二件有趣的事兒是,諸葛亮聯合了大批文臣武將聯名具折,車騎將軍劉琰、征西大將軍魏延、前將軍袁綝、左將軍吳壹、右將軍高翔、後將軍吳班、相府長史楊儀、揚武將軍鄧芝、征南將軍劉巴、偏將軍費禕,甚至包括資歷尚淺的薑維。

就是沒有王平。

(位於木門道武侯祠的文臣廊)

可能很多人很納悶,我也納悶。只能說明,王平還沒有進入蜀漢最高軍事決策層,抑或諸葛亮是在做其他佈局。

不過,王平沒能進入諸葛亮大本營決策層,與他本人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前面已經講過,王平的血統是賨人,是個文盲,大字不識一個。

諸葛亮是荊州有名的文士,對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心裡多少有些疙瘩。這倒不是諸葛亮人品問題,而是那個時代的風氣。

(位於木門道武侯祠的諸葛亮塑像)

漢朝,特別是到了東漢,豪族出現,社會階層進一步分化。就是同一階層,等級觀念也近乎極端化。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的伊籍,在荊州遊學時,與劉巴還有些交情,劉巴這個人出身豪族,與一般士族學士不一樣,他去拜訪劉巴,劉巴正叫人將一把紅木椅子拿出去扔了。伊籍很詫異,便問:“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扔掉?”劉巴說:“剛才來了一個士族學士,自以為有幾點墨水,找我論道……”

就因為一個比劉巴門第低一些的讀書人坐了那把椅子,劉巴就要扔掉,那麼在他的眼裡,只有世襲爵位的豪族才能與他相提並論。

諸葛亮儘管不能和劉巴之流相提並論,但不可能超脫于當時的世風。所以,諸葛亮在世,王平註定也只是個幹事情的主兒。

(這裡民間傳說甚多,據說:東側的張郃坪是埋過張郃的首級之處,而張郃的軀體被埋在對面山上。)

推薦:

淫烝報通,這四字告訴我們:2700年前有個“性開放”時代
三國:小霸王孫策豪氣干雲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