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千年四大國寶:一件是清朝傳國玉璽,一件是“中華第一龍”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這一點,從出土文物中可以得到印證。自民國時起,中國就有文物出土,許多文物被稱為稀世國寶。下面介紹中國五千年比較典型的四大國寶,

都在國家博物館收藏,一件是清朝傳國玉璽,一件是“中華第一龍”,一件是明朝皇后鳳冠,一件是中國青銅文化精品。

“皇帝之寶”玉印。清朝傳國玉璽,通高16.1釐米、邊長16.1匣米、鈕高9.8釐米。印文為陽刻滿、漢文“皇帝之寶”,印鈕為盤龍狀。這枚玉璽為清朝皇帝頒發詔所用,

當初放置在故宮的交泰殿,由專門的機構—尚寶司來管理。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考定玉譜,藏於交泰殿之印25方。這方盤龍紐玉印,印文為滿、漢文篆書篆刻。滿漢文合璧印為常用之印章,代表皇權。

孝端皇后鳳冠。明神宗孝端顯皇后所戴鳳冠,1956年北京市昌平區定陵出土。

徑 20cm,重 2.95kg,高 35.5cm。這項鳳冠是皇后在接受冊命、拜謁宗廟祭祀祖先、參加朝會時所佩戴。它此鳳冠以髹漆細竹絲編制,通體飾翠鳥羽毛點翠的如意雲片,18朵以珍珠、寶石所制的梅花環繞其間。冠前部飾有對稱的翠藍色飛鳳一對。冠頂部等距排列金絲編制的金龍3條,其中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冠後部飾六扇珍珠、寶石製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冠口沿鑲嵌紅寶石組成的花朵一周。

“婦好”青銅鴞尊。商後期(約西元前14~前11世紀)盛酒器,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器高45.9釐米、口長徑16.4釐米、足高13.2釐米、蓋高13.2釐米、重16.7千克。 此器由器蓋與器身兩部分組成,器身口內壁鑄銘文“婦好”。整器為一站立鴞形,器蓋置於鴞首後部,

鴞昂首,歧冠高聳,器通體以雲雷紋為地,器蓋飾饕餮紋,前端有一立鳥,尖喙,歧冠,鳥後飾一龍,拱身卷尾,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中的精品。

玉龍。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出土文物,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出土,器高26釐米,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

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