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蠟染大師的粉墨人生:致力非遺傳承和保護

4月29日,2018山東省民間藝術博覽會如期在聊城古城區舉行,此次博覽會藝術門類眾多,大師雲集,其中就包括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蠟染大師青林海。

從小薰陶立志發展蠟染非遺技藝

青林海出生於中國西南部貴州山區的仡佬族家庭,從小就受到貴州苗族蠟染技藝的薰陶:當地幾乎家家都會這種古老的防染工藝。他小時候會常常到一些作坊去看那些巧婦們如何製作,她們用蠟刀蘸上融化的蠟,在白布上繪製出各種圖案,然後將它們染色、晾乾。家鄉獨特的儺戲、蠟染和刺繡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一個偶然的機會,青林海被選進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

退伍後,青林海進入了一家銀行工作,時間不長,出於對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熱愛,青林海毅然辭去了這份在當時看來非常不錯的好工作,專門從事蠟染經營,這一經營就是二十多年。

不過,一向熱衷於推廣苗族蠟染的青林海卻並非苗族,而是仡佬族。據他講,當地很多民族風氣大致相同,蠟染技藝很早就已經共用,苗族蠟染技術已為當地各民族人所共知。

如今,青林海已經把蠟染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從一開始的興趣使然發展為宣傳蠟染非遺技藝傳承,有人戲稱他為帶著蠟染闖世界的“非遺”傳播者。

回歸故里敬畏祖先

青林海說,他是第一次來聊城,此次參加民博會也是帶著一顆敬畏的心前來,

蚩尤是很多民族的祖先,而聊城陽穀縣就有一座蚩尤陵,他告訴記者,此次前來即是參展,也是尋根溯源,在青林海看來,參加展覽就是回歸故里,更是宣傳弘揚蠟染傳統非遺技藝的一次絕佳機會,在他所創作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圍繞中國遠古時期的歷史故事為背景,以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文化為創作素材,其中就包括獲得中國文聯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作品《龍鳳傳說》。

按照青林海的說法,非遺文化作品都是有人文氣息的,他說,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化在傳承,就是因為傳承的作品中有人文氣息,在他所創作蠟染的作品中,波浪紋和迴旋紋就代表黃河和長江。他又把鳥頭、魚身、花、蝴蝶組合起來。

鳥代表吉祥,魚代表富裕,花代表美好,蝴蝶代表幸福,加在一起,就代表萬千的美好。他說,貴州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現的都是美好和吉祥。

蠟染技藝和聊城本土非遺文化的碰撞

聊城是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底蘊,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這也令青林海欽佩不已,儘管青林海已經是民間工藝博覽會的常客,但是他依然精心準備,並且親自動手布展,他告訴記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消退的今天,在聊城能看到如此規模的非遺展覽讓他很是激動,此次展覽中有聊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葫蘆和木板年畫等,這些傳統文化雖然和他的蠟染畫布有著技藝上的不同,但是所呈現的文化底蘊都是一樣的,葫蘆雕刻和木板年畫也是依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為背景所創作出來,他相信此次展覽必將產生南北文化交流的碰撞,會為自己在今後的蠟染創作中積累靈感和素材。他說,聊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走出去,所衍生的產品一定要創新,這樣才能打響品牌,創造價值。

非遺文化日漸消退 非遺如何傳和保護承

這幾年,青林海一直致力於蠟染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但是現在時代發展迅速,很多年輕人不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多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消亡,古代交通封閉,民族傳統工藝才有了生存的空間,才有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間推移,現代科技已經覆蓋了世界,很多古老的村落都有了現代科技的影子,很多從事蠟畫的工匠也不在從事這個行業,傳統的技藝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這種情況令青林海心焦不已,青林海說:“保護和傳統這些民族文化,不僅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也需要文化載體來存儲記憶,更需要社會上的有識之士來共同出謀劃策。”

什麼是蠟染?

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蠟染的歷史極為悠久。如今,我國蠟染藝術,多集中于貴州、雲南等多民族地區。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自然條件好,有山有水,適合種植靛藍和養殖蜜蜂,為蠟染的創造提供了必要條件。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與絞纈、夾纈並稱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這也令青林海欽佩不已,儘管青林海已經是民間工藝博覽會的常客,但是他依然精心準備,並且親自動手布展,他告訴記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消退的今天,在聊城能看到如此規模的非遺展覽讓他很是激動,此次展覽中有聊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葫蘆和木板年畫等,這些傳統文化雖然和他的蠟染畫布有著技藝上的不同,但是所呈現的文化底蘊都是一樣的,葫蘆雕刻和木板年畫也是依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為背景所創作出來,他相信此次展覽必將產生南北文化交流的碰撞,會為自己在今後的蠟染創作中積累靈感和素材。他說,聊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走出去,所衍生的產品一定要創新,這樣才能打響品牌,創造價值。

非遺文化日漸消退 非遺如何傳和保護承

這幾年,青林海一直致力於蠟染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但是現在時代發展迅速,很多年輕人不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多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消亡,古代交通封閉,民族傳統工藝才有了生存的空間,才有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間推移,現代科技已經覆蓋了世界,很多古老的村落都有了現代科技的影子,很多從事蠟畫的工匠也不在從事這個行業,傳統的技藝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這種情況令青林海心焦不已,青林海說:“保護和傳統這些民族文化,不僅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也需要文化載體來存儲記憶,更需要社會上的有識之士來共同出謀劃策。”

什麼是蠟染?

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蠟染的歷史極為悠久。如今,我國蠟染藝術,多集中于貴州、雲南等多民族地區。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自然條件好,有山有水,適合種植靛藍和養殖蜜蜂,為蠟染的創造提供了必要條件。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與絞纈、夾纈並稱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