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向上要空間車位一變三 立體停車庫緩解停車難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急劇攀升,停車難問題越發突出,向地下和空中要停車位也成為解決停車問題的一個選擇。記者發現,臨沂一些開發商和物業單位在專案建設之初,考慮到可能面臨停車位不足問題,

已經引入各種立體停車設備。

解放路東段一社區內的地下立體停車位。

立體停車讓車位一層變三層

23日下午2時,一名女車主駕駛本田SUV駛入清華俊景社區負一層機械式立體車庫。她在機械停車立柱上的操控面板上,

輸入自己的車位號101,伴隨著“轟隆隆”的機械傳動聲,101號車位降到地面,於是她把車倒入停車位。

“我們社區的機械立體停車庫從2009年就投入使用了,共有300多個立體車位,現在車位基本都能停滿。”新港物業一名工作人員說,立體停車庫分為三層,一個停車單元包含11個車位元,即本來僅有4個車位的空間,通過立體停車增加到11輛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區停車壓力。

該社區業主彭先生說,

剛開始不敢到立體車庫裡停車,但社區車位緊缺不得不停進去,後來發現在立體車庫裡停車很方便。“停車或者取車,在控制台上輸入車位元數位,由電腦自動控制就可以了。”

據新港物業工作人員介紹,業主可以買斷立體車位,也可以租用,同時每月需要交納60元的管理費,“因為這種立體停車位元需要用電,需要定期保養和維修,所以需要額外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

除了清華俊景社區,金鷹花園、和諧廣場等地也安裝了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臨沂和諧廣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商場的立體停車庫運行得比較好,“一些市民對於立體停車打怵,為了方便顧客停車,我們還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引導,雖然許多顧客還不太適應,但是隨著立體停車設備的增多,市民會逐漸接受這種停車方式。”

臨沂首個智慧立體停車場即將啟用

在大型起重機的牽引下,

一根H型鋼樑被吊到空中,並由工人安裝至立體停車框架上,這是市民政局福彩中心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專案建設時的場景。

去年11月1日,臨沂市政府聯席會議討論通過了市民政局福彩中心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專案建設方案。據悉,這是中心城區獲批的首個室外智慧機械式立體停車庫項目。該項目是地上垂直升降式機械車庫,位於市區通達路與聚才路交會處,

屬於大愛家園健康養老醫院的重要配套設施,是市民政局招商引資項目。

臨沂大愛家園醫養項目負責人陳靜介紹,該立體停車項目占地88平方米,將建設16層,高度約33米,能容納60輛汽車,目前項目鋼結構插架正在進行,後續將進行調試和外包。

記者獲悉,該立體停車項目計畫於5月1日投入使用,由於工期原因時間可能延後,“年內投入使用應該沒有問題。”該專案一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停車場正式投入運營後採用智慧化管理,可自助完成存取車,並實現手機、刷卡支付停車費,能大大減輕周邊停車位緊張的問題。

立體停車專案審批速度加快

位於臨西九路與雙嶺路交會處的華豐國際副食批發城,今年將在市場內建設一處自走式立體停車場。“市場從2009年搬遷到臨西九路,經過近10年的發展,市場商戶停車問題越來越嚴峻,特別是中秋節、春節前客戶集中來市場採購,整個市場被車輛占滿,根本沒地方停車。”華豐國際副食批發城立體停車項目相關工作人員說。

據瞭解,該市場將建立一處3層自走式立體停車場,停車場占地3400餘平方米,規劃車位430個。“現在停車場正在審批手續,一旦手續批完立即開建,計畫於9月1日竣工,”這位工作人員說,停車場建成後將免費對商戶和採購商開放。

“立體停車設施具有投資小、占地小、容量大的特點,能夠節約土地、建設週期也比較短,使用效率比較高。”臨沂市停車設施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高鵬說,目前中心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聯席會議已經通過4處立體停車專案審批,規劃建設面積累計達16000多平方米,累計增加停車位供給1000個。

一名立體停車建設項目的負責人坦言,立體停車場施工速度快,鋼結構很快就能搭建起來,關鍵在於審批流程的快慢。“市政府建立健全中心城區機械式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我們不用再挨個單位跑手續,按照制度的規定流程審批即可,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提高了專案落地速度。”

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朱建成表示,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中心城區車輛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社區、商場、道路停車已經逐漸演變成大家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

“市區幾個立體停車場的建立,將緩解專案周邊市民的停車壓力,同時也標誌著臨沂停車設施向高空、向地下發展,對城區停車位向集約化、智慧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朱建成說,過去臨沂很多老舊社區、辦公樓並沒有規劃足量的停車場,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單純的平面停車場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民的停車需求。通過引入立體停車設施,能夠緩解社區和道路停車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朱建成說,現在像青島、北京、上海等地已先後推進共用停車,通過引入“互聯網+”,把原本空閒的車位提供給急需停車的人,這也是一種緩解城市停車壓力的好方法。

“解決城市停車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政府多個部門齊上陣,共同解決這一問題。”朱建成說,立體停車設施的建設已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同時借助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未來停車難題將會逐步破解。

魯南商報記者 邵明習

停車場正式投入運營後採用智慧化管理,可自助完成存取車,並實現手機、刷卡支付停車費,能大大減輕周邊停車位緊張的問題。

立體停車專案審批速度加快

位於臨西九路與雙嶺路交會處的華豐國際副食批發城,今年將在市場內建設一處自走式立體停車場。“市場從2009年搬遷到臨西九路,經過近10年的發展,市場商戶停車問題越來越嚴峻,特別是中秋節、春節前客戶集中來市場採購,整個市場被車輛占滿,根本沒地方停車。”華豐國際副食批發城立體停車項目相關工作人員說。

據瞭解,該市場將建立一處3層自走式立體停車場,停車場占地3400餘平方米,規劃車位430個。“現在停車場正在審批手續,一旦手續批完立即開建,計畫於9月1日竣工,”這位工作人員說,停車場建成後將免費對商戶和採購商開放。

“立體停車設施具有投資小、占地小、容量大的特點,能夠節約土地、建設週期也比較短,使用效率比較高。”臨沂市停車設施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高鵬說,目前中心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聯席會議已經通過4處立體停車專案審批,規劃建設面積累計達16000多平方米,累計增加停車位供給1000個。

一名立體停車建設項目的負責人坦言,立體停車場施工速度快,鋼結構很快就能搭建起來,關鍵在於審批流程的快慢。“市政府建立健全中心城區機械式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我們不用再挨個單位跑手續,按照制度的規定流程審批即可,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限,提高了專案落地速度。”

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朱建成表示,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中心城區車輛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社區、商場、道路停車已經逐漸演變成大家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

“市區幾個立體停車場的建立,將緩解專案周邊市民的停車壓力,同時也標誌著臨沂停車設施向高空、向地下發展,對城區停車位向集約化、智慧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朱建成說,過去臨沂很多老舊社區、辦公樓並沒有規劃足量的停車場,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單純的平面停車場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民的停車需求。通過引入立體停車設施,能夠緩解社區和道路停車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朱建成說,現在像青島、北京、上海等地已先後推進共用停車,通過引入“互聯網+”,把原本空閒的車位提供給急需停車的人,這也是一種緩解城市停車壓力的好方法。

“解決城市停車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政府多個部門齊上陣,共同解決這一問題。”朱建成說,立體停車設施的建設已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同時借助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未來停車難題將會逐步破解。

魯南商報記者 邵明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