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又一黑科技領先全球,僅10克就能養活全世界,多國請求加入

能源問題,幾乎是一個永恆的熱點話題,更是21世紀的最大難題。各國都在大力開發清潔高效的新型能源,誰掌握了新能源技術,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據參考網4月22日報導,中國核聚變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其可控核聚變反應時間穩定達到100秒,在各國都在100秒以下掙扎時,中國這一技術突破無疑又是一個壯舉。核聚變,是輕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結合成較重原子核(例如氦)時放出巨大能量,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新能源,核聚變原材料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不會產生污染,是未來能源的主力軍。

位於中國安徽的科學島,其上建有世界上唯一的一台執行時間超過100秒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核聚變設備,每次光開啟機器,就要花費15萬美元。

可控核聚變是一項昂貴且困難的技術。既然有這些問題,各國又怎麼會大力研發呢?這一切都只因為原材料便宜,且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巨大並且無污染。核聚變所需要的原材料,氘和氚都可以從海水中提取,每一千克海水中就可以提取0.03克氘,而0.03克氘在核聚變中產生的能量,抵得上300升汽油燃燒的能量。或許這麼說大家不是很理解,換一種說法,

十克氘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就能滿足人類一年的電能,僅僅10克就可以養活全世界,而且不會產生廢棄物,是真真正正的高效清潔能源。

為此,全世界都在研究核聚變,目前最為先進的就是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穩定達到100秒,其他各國都紛紛請求加入,

包括美國、日本、巴西和歐盟在內。因為,核聚變一旦成功,就相當於造就了一個“人造太陽”,將擁有取之不盡的高效清潔能源,而且,核聚變完全可以取代現在的核反應爐技術,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中國核聚變技術雖然暫時領先世界,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相信在我國科學家的辛勤鑽研下,我國未來必然是第一個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民用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