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小靚科技|人工智慧助力四川農業“看圖識病”,未來農業醫生莫非是它?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最近,四川省樂山市召開了首屆國際人工智慧研討會。會上,有關人工智慧在農業科技領域的應用,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重點。美國通用人工智慧協會主席本·戈策爾也參加了這次研討會。要說這位本·戈策爾可不簡單,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機器人索菲亞,她是全球首位擁有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上過各大雜誌和電視節目,而本·戈策爾就是索菲亞的研發者之一。

他提出,可以用人工智慧的識別技術,

幫助農民的農作物“看圖識病”,也就是說,讓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代替農技人員,充當農作物的醫生

提到人工智慧和農業的關係,大家都不會像以前那麼陌生了。去年,北京平谷一家桃園利用智慧分揀機代替工人,對桃子進行分類的新聞,

著實讓人工智慧火了一把。後來,黃瓜分揀機、番茄分揀機也陸續出現,可以說,在農產品分類識別方面,人工智慧已經成長的差不多了。那麼,除了分揀功能以外,它在農業領域還有其它作用嗎?

這是當然!最近,美國通用人工智慧協會主席、漢森機器人公司首席科學家本·戈策爾就為四川樂山帶去了一個點子,

那就是用人工智慧給農作物看病。怎麼看呢?據說,農民只要給自己家地裡的莊稼照張相,然後上傳到機器裡進行識別,機器就會顯示你家的莊稼出了哪些毛病。

看一眼照片就能知道什麼病,

這靠譜麼?對於機器識別的準確率,這位人家科學家特別有把握,他說,現在這台看圖識病的機器可以檢測出14種作物的26種疾病,識別準確率達99%。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呢?就是你上傳的照片必須要符合標準。啥意思呢?就是說如果照片的角度、光線、清晰度有一點問題,識別的準確度都會大大下降。那咱們農民又不是專業照相的,怎麼可能百分百照出符合標準的照片呢?所以說,
這台“看圖識病”的農機醫生,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研發人員正在給農作物照照片

當然,人家研發者也不否認這一點,這次人家來到中國,一方面是分享技術,另一方面也是來尋求幫助的。研討會上,他和中國的專家說起了“看圖識病”背後的原理,聽上去其實和分揀農產品的機器人有異曲同工之處。原來,給農作物看病的機器人也需要學習,而學習的方法就是看照片,而且是海量的照片。就像研發者本所說:“要讓超級大腦學會識別預防病蟲害,首先得賦予它海量的資料進行深度學習,根據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來看,“看圖識病”的機器人想要成功,20%得靠技術,80%得靠資料。”就像咱們俗話說的“見多識廣”,機器人只要收集的資料多了,自然識別度就高了。

給農作物照相的專業鏡頭

有人該說了,這不就是照照片麼,那就給它照,讓機器看唄。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因為農業涉及的不可知因素實在太多了,包括地理位置、土壤環境、氣候、病蟲害等方面,如果要讓一個團隊,或者某個企業去搜集這些資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等完成了也不知道猴年馬月了,所以最直接的方法,還是求助於政府部門,如果政府部門能把自己對病蟲害監測的資料共用給企業,那麼專案的實施就會迅速加快。

人家美國來的科學家也是這麼想的,研發者本希望,借助農業醫生機器人項目在樂山的實施,可以獲取足夠的經驗,然後把這項技術推廣到全世界,惠及更多的農民。對於資料分享的請求,四川省也給出了回應,他們說,現在政府資料公開主要是指部門與部門之間可以共用,但政府部門的資料能否對外公開還涉及脫敏等問題。儘管如此,四川樂山對這次合作還是非常關注,他們說,如果暫時不能打通政府的農業資料,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驅動,鼓勵農民自發參與到資料的採集工作。

如果真讓咱們農民自發採集資料,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參加進來。不過,我們還是希望這次合作可以繼續推進,讓“看圖識病”的農業機器人醫生可以走進農民的田間地頭,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助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推動農業發展。

如果您還有農業技術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可以加入我們的小小靚科技的QQ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和知名專家將在QQ群裡與您互動。

長按上方“二維碼” 加入QQ群!

記者編輯:韓曉

統稿編輯:劉瑜穎

聽上去其實和分揀農產品的機器人有異曲同工之處。原來,給農作物看病的機器人也需要學習,而學習的方法就是看照片,而且是海量的照片。就像研發者本所說:“要讓超級大腦學會識別預防病蟲害,首先得賦予它海量的資料進行深度學習,根據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來看,“看圖識病”的機器人想要成功,20%得靠技術,80%得靠資料。”就像咱們俗話說的“見多識廣”,機器人只要收集的資料多了,自然識別度就高了。

給農作物照相的專業鏡頭

有人該說了,這不就是照照片麼,那就給它照,讓機器看唄。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因為農業涉及的不可知因素實在太多了,包括地理位置、土壤環境、氣候、病蟲害等方面,如果要讓一個團隊,或者某個企業去搜集這些資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等完成了也不知道猴年馬月了,所以最直接的方法,還是求助於政府部門,如果政府部門能把自己對病蟲害監測的資料共用給企業,那麼專案的實施就會迅速加快。

人家美國來的科學家也是這麼想的,研發者本希望,借助農業醫生機器人項目在樂山的實施,可以獲取足夠的經驗,然後把這項技術推廣到全世界,惠及更多的農民。對於資料分享的請求,四川省也給出了回應,他們說,現在政府資料公開主要是指部門與部門之間可以共用,但政府部門的資料能否對外公開還涉及脫敏等問題。儘管如此,四川樂山對這次合作還是非常關注,他們說,如果暫時不能打通政府的農業資料,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驅動,鼓勵農民自發參與到資料的採集工作。

如果真讓咱們農民自發採集資料,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參加進來。不過,我們還是希望這次合作可以繼續推進,讓“看圖識病”的農業機器人醫生可以走進農民的田間地頭,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助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推動農業發展。

如果您還有農業技術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可以加入我們的小小靚科技的QQ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和知名專家將在QQ群裡與您互動。

長按上方“二維碼” 加入QQ群!

記者編輯:韓曉

統稿編輯:劉瑜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