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漢文學家桓麟的故事 打小不聽他人的奉承話

桓麟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他小時候很聰明,又有才學,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桓麟的伯父叫桓焉,是當時很有權勢的大官,家裡有不少食客。食客,就是有權有勢的封建貴族家裡養著的一批人,

這些人專門替主人出謀劃策,跑腿辦事的。

一天,桓麟到伯父家玩。一個食客知道桓焉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心想:這可是討主人高興的好機會,我誇他幾句,桓焉一高興,說不定能得到點兒好處。於是,這個食客寫了一首詩,稱讚桓麟的聰明,還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甘羅十二,楊烏(甘羅、楊烏都是少年時就才華出眾的人)九齡;昔有二子,今則桓生。參差等蹤,異世齊名。

”詩的意思是說:

從前有甘羅、楊烏這樣兩個了不起的少年,現在有桓麟。他們之間在聰明、才學方面差不了多少,雖然不是生活在一個時代,他們的名聲都是一樣高。

果然不出所料,桓焉聽了這首詩,臉上堆滿了笑容,一再誇獎詩寫得好。這位食客也自以為是辦了一件聰明事,

十分得意。桓麟聽了卻一點兒也不高興。

伯父問他:“你覺得這首詩寫得好嗎?”

桓麟很認真地說:“我覺得不好。”

伯父聽了他的回答,覺得很奇怪,收起了臉上的笑容。食客的得意神情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桓麟停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說:“我和甘羅、楊烏他們比起來差得太遠了。甘羅是個極聰明的孩子,他幾句話就說服了連丞相都說服不了的張唐,又能作為國家的正式使臣到趙國去,

說服趙王獻出了地盤兒,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了貢獻。一般的孩子怎能和他相比呢?楊烏飽覽群書,博學多才,這也是世人公認的。我呢,年齡雖然和他們差不多,但是很慚愧,在很多方面我都遠遠趕不上他們。您對我這樣誇獎,實在是太過分了,我真是無法接受啊!”

桓麟看了一眼那位食客,又接著說:“不顧實際情況,有意過分抬高別人,並不是好事情。

如果被誇獎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從此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起來,難道還能進步嗎?”

那位食客聽了桓麟這一番話,討了個沒趣兒,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乾瞪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