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西疾控發預警:天氣漸熱,出門要防著它!

即將進入夏天,氣溫升高,各種昆蟲開始活動頻繁。廣西疾控部門近日發出警示,市民外出需提防蜱蟲叮咬。

一隻小蟲帶上百種病原體

蜱蟲又名草爬子,種類繁多,多以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液為生。

不吸血時,體型乾癟如綠豆般大小,也有極小如米粒的;吸飽血後,體型飽滿的能有黃豆大小,大的可有指甲蓋大。

這東西並不陌生,也不容忽視。近年來,河南、山東等地都曾經發生過蜱蟲叮咬致人死亡的事件。

網頁截圖。

自治區疾控中心提醒,人被蜱蟲叮咬吸血時,通常是無痛感的,所以多數情況下並不知道自己“中招”了。

被叮咬後會出現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

還可引起繼發性☆禁☆感染。

有些蜱蟲可引起“蜱癱瘓”,是由於蜱蟲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導致人體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致使肌肉麻痹,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蜱蟲叮咬還可能引起“蜱咬熱”,在被叮咬後1~2天,患者出現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網路配圖。

據介紹,蜱蟲叮咬之所以需要重視,是因為可能患上“蜱傳病”。蜱蟲攜帶上百種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螺旋體,如布尼亞病毒、漢坦病毒、森林腦炎病毒、巴貝蟲等。蜱蟲叮咬會把這些病毒傳染給人,從而導致嚴重後果。

在我國,蜱傳病已有暴發報告,如2008年在河南、湖北、山東、江蘇等地發生多例由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病例。

被叮咬後別硬拽

夏天是蜱蟲活動的頻繁期,人們外出旅遊或是踏青時,最好避免在樹林和草叢中長時間坐臥。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生拉硬拽,強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把其捏碎,因為這麼做會讓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裡,造成更大的傷害。

網路配圖。

被叮咬後怎麼辦?

正確的做法是使用鑷子,貼著皮膚夾住蜱蟲的頭部,向上用力均勻地垂直拔出,不要扭轉或壓碎。

如果沒有鑷子,可用線綁住蜱蟲的口器,然後拔出,最後用酒精消毒傷口。

拔出蜱蟲時,如果頭部折斷在皮膚裡,應先用酒精清潔皮膚,再用消毒過的針撥開皮膚,露出蟲的頭部,然後剔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到醫院接受專業處理。

同時,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身體酸痛、叮咬部位發炎破潰或長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外出遛狗注意防蟲

很多市民關心,蜱蟲有沒有可能存在貓、狗等寵物身上?自己的寵物會不會成為危險的來源?

網路配圖。

疾控專家表示,蜱蟲多活動在山區、林區等地,城市衛生條件較好,寵物攜帶蜱蟲的概率較小,但仍然建議主人做好寵物的皮毛清潔。

經常帶寵物外出活動的市民,尤其是去過草叢、樹林等場所的,回家前注意檢查寵物身上是否附有蜱蟲。一旦發現寵物長時間有抓撓行為,就要查看是否已經染上了蜱蟲。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1.避免在樹林和草叢中久留。

2.如果因為工作等需要,必須在野外久留,那就應該加強個人防護,進入林區或野外,最好穿長袖長褲,紮緊腰帶、褲管和袖口,頸部系上毛巾。

3.裸☆禁☆露的皮膚噴含有避蚊胺(DEET)和埃卡瑞丁成分的驅蚊液(只推薦2歲以上的人使用),可預防蜱蟲叮咬。

4.外出歸來洗澡更衣,檢查身上和衣物上是否帶有蜱蟲,以防把蜱蟲帶回家。

轉發擴散

提醒身邊人注意

同時,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身體酸痛、叮咬部位發炎破潰或長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外出遛狗注意防蟲

很多市民關心,蜱蟲有沒有可能存在貓、狗等寵物身上?自己的寵物會不會成為危險的來源?

網路配圖。

疾控專家表示,蜱蟲多活動在山區、林區等地,城市衛生條件較好,寵物攜帶蜱蟲的概率較小,但仍然建議主人做好寵物的皮毛清潔。

經常帶寵物外出活動的市民,尤其是去過草叢、樹林等場所的,回家前注意檢查寵物身上是否附有蜱蟲。一旦發現寵物長時間有抓撓行為,就要查看是否已經染上了蜱蟲。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1.避免在樹林和草叢中久留。

2.如果因為工作等需要,必須在野外久留,那就應該加強個人防護,進入林區或野外,最好穿長袖長褲,紮緊腰帶、褲管和袖口,頸部系上毛巾。

3.裸☆禁☆露的皮膚噴含有避蚊胺(DEET)和埃卡瑞丁成分的驅蚊液(只推薦2歲以上的人使用),可預防蜱蟲叮咬。

4.外出歸來洗澡更衣,檢查身上和衣物上是否帶有蜱蟲,以防把蜱蟲帶回家。

轉發擴散

提醒身邊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