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原:七旬老人嘔心瀝血 百萬字巨著橫空出世

黃河新聞網訊4月25日,百萬字的《晉祠勝境》小樣終於印出來了,

在高蔭桐老人的書桌上擺了厚厚的一撂。全書分上下兩部,共32章,圖文並茂,書寫了晉祠地區橫向200平方公里、縱向4500年的歷史地理沿革,收錄了詩文數百篇,匯總特色景觀80個,收集景觀資料照片千餘幅,手工繪製插畫十餘幅,內容之豐富、史料之翔實、行文之嚴謹,都堪稱晉祠著作史上蔚為大觀者。

《晉祠勝境》主編高蔭桐已經76歲了,現在是太原市小店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

曾任太原市南郊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南郊區政協主席,小店區政協主席。他說:“寫晉祠的人很多,但是缺乏一部能夠全面、客觀反映晉祠及其周邊歷史文化、風物人情的著作。我在晉祠工作生活近30年,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為晉祠立傳是我的夙願。”他組建起了40多人的編輯部,其中不乏古太原研究的翹楚,自2014年開筆,分工協作,經過初稿、六次審稿,終於成稿。

作為《晉祠勝境》的主編和重要執筆人,

高蔭桐說,雖然自己對晉祠十分瞭解,但是要寫成書,必須足夠準確嚴謹,要有出處和依據。他先後查閱了百餘種書籍和史料,走訪文化名人和當地群眾,收集民間資料。近80歲的老人,每天和年輕人一樣八點“上班”,在辦公室筆耕不輟,他說午飯後的時間效率最高,沒人打擾,能靜下來,所以他幾乎從不午休,抓緊每一分每一秒。

在“特色景觀”一章,他整理出80處景觀,

不僅收錄了著名的晉祠內、外八景和天龍山八景,還自己匯總了名人別墅八景,晉祠水鄉十二景,古建三寶、彩塑三絕、古塔三稀、古樹三珍等特色景觀36處,有景觀描述、有詩文佐證、有歷史傳說,十分詳盡,堪稱晉祠勝景之大觀。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手工繪製了《晉祠舊貌示意圖》《天龍山八景示意圖》《晉祠勝境全貌示意圖》等大幅示意圖,最大幅的1.9米長、0.9米寬,歷時半年繪製完成,

採用中國畫的“界畫”手法,橫平豎直,建築規整、樹木蔥蘢,每一塊城牆磚、每一棵樹的枝葉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既是地形地貌示意圖,也是精美的藝術品,對於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來說,繪製這樣的圖難度可想而知。

《晉祠勝境》並不是高蔭桐唯一的作品。2017年4月,古太原文化研究會成立,高蔭桐任第一副會長,他說自己年齡大了,歲月不待人,很多事要急趕著做,他提出第一個“四年計畫”——出版11部歷史文化著作,

目前《晉祠勝境》《古太原史話》《晉陽文化雜談》《細品晉陽》《古今名人詩詠太原書法集》《巡台禦史楊二酉》《昭餘明珠銀圐圙》等七部已基本定稿。

高蔭桐說自己是“自討苦吃”,快八十歲的人,眼睛花了,耳朵也有點背,寫作過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難。但對於古太原文化的熱愛和不甘無為的心情促使他投身於著書立傳中,活到老,寫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