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受今生|王六一:莫斯科地鐵的傳奇與輝煌

莫斯科的地鐵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它擁有10條不同方向的線路和1條環線。它們將莫斯科像白螞蟻窩一樣,團團圍住。莫斯科的地鐵是世界最美的地鐵,它的各個不同風格的車站,形成了一個個集建築、藝術、照明、科學與技術交相應輝煌的藝術殿堂。

那些美妙的壁畫,富麗堂皇的裝飾,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具有了文物的價值。我在不同的年代和季節造訪莫斯科,在我的記憶中,時代變了,可莫斯科地鐵給我的美好沒有變,無論在炎熱的夏日,還是在寒冷的冬天,地鐵都是我和俄羅斯朋友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我在行經這一舉世聞名的地鐵時,對它的今身前世產生了興趣,經過與俄國朋友的交談,閱讀有關歷史書刊,對它有了一知半解。可要想真正認識它,談何容易,它已經成為一門顯學。

莫斯科的地鐵是蘇聯在20世紀末和30年代初開始執行的“五年計劃”的產物,是史達林調動國家的力量和利用了勞動人民煥發起來的革命熱情,動用了近10萬名工人,不分晝夜,付出了難已想像的艱苦和辛勞修建的地下長城。共產黨有調動和集中資源的力量。蘇共當年從全國各地動了千軍萬馬投入了這一工程,他們中來自烏克蘭和西伯利亞煤田和鋼鐵廠,

第聶伯河水電站,和突厥斯坦西伯利亞的鐵路建築工人,礦工,從其它城市派遣的各行各業的專家隊伍。在地鐵建設中使用的材料有西伯利亞庫茲涅茨克的鋼材,俄羅斯北部,巴庫和高加索生產的水泥,瀝青,木材,從卡累利阿,克裡米亞,高加索,烏拉爾和蘇聯遠東地區採石場運來大理石和花崗岩……。

史達林將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的親信,莫斯科市委書記,蘇聯交通人民委員卡岡維奇。他不折不扣的完成了這一使命。卡岡諾維奇綽號是“鋼鐵政委”。他下定決心不計成本,不惜犧牲來完成莫斯科地鐵的建設。沒有卡岡諾維奇的管理能力,莫斯科地鐵會遇到同期建設的蘇維埃宮失敗的命運。卡岡維奇任命他在烏克蘭工作時的老朋友赫魯雪夫為莫斯科工程總指揮。赫魯雪夫得以表現了他的能力,為他以後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當莫斯科地鐵在1935年投入使用時,它不僅立即成為公共交通的樞紐,更是史達林時代喚起人民群眾的理想之心,引導他們走蘇維埃道路的藝術宣傳工具。地鐵變成了展示社會現實主義藝術的公共場所。它充分的體現了列寧“藝術不能為政治服務就毫用處”的思想。莫斯科地鐵是美學、技術和意識形態三者完美結合典範。它以現實主義宏大藝術敘事的方法永久地激勵人民革命熱情。

首批建成的13座莫斯科地鐵站內的美術作品,體現了史達林時代的革命價值和社會意識。例如,斯維爾德洛夫廣場地鐵站的特色瓷淺浮雕描繪了蘇聯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迪納摩體育場地鐵站運動員頌揚了實力強大的新“蘇維埃人。”這些美術作品一下子在國內外名聞遐耳,它們被吹捧為新社會的象徵,莫斯科地鐵被視為用現代工程技術興建的共產主義大教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鐵站都擁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美的大理石藝術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燈、玻璃拼花以及月臺頂部那些代表著建築者精湛技藝的馬賽克鑲嵌畫,使車站成了一座藝術博物館。 地鐵的建築風格站除了根據民族藝術的特點設計,建造外,還以名人、重大歷史政治事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題。

莫斯科地鐵有以“普希金”、“契訶夫”、“屠格涅夫”等俄國大文豪命名的地鐵站。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雅可夫斯基”站。“馬雅可夫斯基”站是為了紀念蘇聯革命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而建造的。詩人目光深邃的頭像聳立在地鐵入口。“馬雅可夫斯基”站之所以有名,不僅在於詩人的名氣,更是由於車站的建築特色。這個地鐵站的建築風格被歸入“史達林式新古典主義”。 它將前衛的設計理念融入了傳統的裝飾元素,別有一番詩人般的浪漫情懷。大廳兩側的每座大理石拱門都鑲有不銹鋼。嵌在穹頂的是一盞盞圍成圓形照明燈。地鐵中央用紅色大理石鋪成的“通道”,猶如一條紅色的迎賓地毯,歡迎每位乘客。地鐵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花板。在這些天花板上鑲嵌著31幅由蘇聯著名畫家傑伊涅卡創作的馬賽克壁畫。這一令人歎為觀止的設計方案於1938年在紐約國際展上獲得大獎,使“馬雅可夫斯基”站成為世界頂級的地鐵站。

莫斯科 地鐵的設計充分滿足了史達林要使乘客能夠仰望人造太陽要求。莫斯科的地鐵的吊燈和光源充分體現了這一工程的美學效果和技術水準。地鐵中反光的大理石牆壁,高大寬敞的天花板,巨大宏偉的吊燈,經過燈光設計師的精心設計的“人工地下太陽”體現了一個光芒四射的未來。

在一部名《燈光與建築1930-1950》書中,詳細介紹了具劃時代意義的安裝在莫斯科地鐵站站的吊燈風格和特點:

據書介紹,莫斯科地鐵的首席設計師燈光師是德米斯基。他畢業於國家高等藝術技術學院,二戰期間被分配到的地鐵施工工廠擔任照明部主任。德米斯基意識到光源表現美妙建築物的開發價值。他的研究小組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最常用的澆注青銅,鋁,黃銅片,鋼鐵,)和方法來優化技術。

在莫斯科眾多的地鐵車站中,由建築師列昂尼德·波利亞科夫設計的卡盧加州車站體現了俄羅斯的藝術風格。他的設計靈感來自經過重新詮釋俄羅斯古典建築。他設計的吊燈是象徵勝利的火炬形狀,他認為在車站內壁上安裝的所有吊燈的藝術美感上與風格上的統一使其成為整個建築組成中最為成功的原素。

而由雷日科夫和韋傑夫設計的塔幹斯基環線地鐵站又體現了另一種藝術風格。他們設計的主題是戰爭和勝利的畫面,他們所要求達到的是儀式般的整體效果。他們採用極為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在車站月臺安裝的藍色吊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莫斯科地鐵的地下人工太陽令所有莫斯科的地鐵乘客讚歎不已。可是,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根本就沒有料到,在莫斯科的地底,還有更多的秘密。

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後,莫斯科地底下還埋什麼,終於露出了冰山一角。根據歷史學家和研究者考證,莫斯科的地底幾百年以來,已經修建了世界城市中最為錯綜複雜的地下通道,掩體和防核武器設施。俄羅斯的統治者,在中世紀,從恐怖伊凡雷帝開始,就非常熱衷於在地下修建地洞和通道,目的是用於埋黃金珠寶,在遭到敵人襲擊時逃跑。有歷史學家分析,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共產黨延續了傳統,建造了巨大的防彈掩體。史達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動用原子彈襲擊日本廣島和長崎感到恐怖,他下令要在莫斯科“深挖洞”,修建固若金湯的地道,掩體和防核武器設施以防止核武器的攻擊。當年的蘇聯,新建了一條代號為D-6的秘密地鐵系統。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才從歷史學家,前政府官員和地下探險家披露出的資料得知,這一地鐵系統僅供蘇聯高官和軍事人員使用,它穿過克里姆林宮,克格勃總部,國防部,從莫斯科延伸許多公里,一直達到位於伏努科沃的政府專用機場,核武器庫和官員在郊區的住所。這一條地鐵線路現已經關閉,與莫斯科街道下巨大的掩體,通道和下水道隔離。將這一線路隔離的原因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說普京總統認為史達林時代的這一地鐵線路還有利用的價值。

儘管這樣,今天還是有一些“好事者”成立了名為“地下發掘俱樂部”。這些探險家出沒在地下廢棄的洞穴和通道中,時有新的發現,他們有時還為國外的旅遊者擔任導遊。一位名叫米海爾羅夫的探險家居然有一次帶領遊客在衛兵大驚失色中,從紅場的人孔口冒了出來。

米海爾羅夫的一技之長在關鍵的時刻派上了用場。國家安全機構的人員經常向他進行諮詢。2012年當車臣的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劇場劫持了850名人質時,在米海爾羅夫的幫助下,特種部隊通過地下水道和通道,突襲劇場,解救了人質。

現在人們還有機會親眼目睹一段莫斯科地下掩體的歷史。1990年代對外開放的“冷戰博物館”座落在2號地下掩體,它曾經是紅軍地下指揮中心。在館內有模擬核打擊美國數個城市的場面。在指揮中心巨大的頻幕上,播放著熊熊的烈焰中,美國人狼狽逃竄的場面。

莫斯科的地鐵一直在發展,它連接了過去和現在,通向未來。如一位俄羅斯詩人所說的那樣:莫斯科地鐵是我們城市的靈魂!

王六一:

國際多媒體文化協會秘書長、亞太動漫協會秘書長、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組委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客座教授、三辰出版社總編輯,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國際版權業務及動畫產業與會展的策劃和經營。

赫魯雪夫得以表現了他的能力,為他以後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當莫斯科地鐵在1935年投入使用時,它不僅立即成為公共交通的樞紐,更是史達林時代喚起人民群眾的理想之心,引導他們走蘇維埃道路的藝術宣傳工具。地鐵變成了展示社會現實主義藝術的公共場所。它充分的體現了列寧“藝術不能為政治服務就毫用處”的思想。莫斯科地鐵是美學、技術和意識形態三者完美結合典範。它以現實主義宏大藝術敘事的方法永久地激勵人民革命熱情。

首批建成的13座莫斯科地鐵站內的美術作品,體現了史達林時代的革命價值和社會意識。例如,斯維爾德洛夫廣場地鐵站的特色瓷淺浮雕描繪了蘇聯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迪納摩體育場地鐵站運動員頌揚了實力強大的新“蘇維埃人。”這些美術作品一下子在國內外名聞遐耳,它們被吹捧為新社會的象徵,莫斯科地鐵被視為用現代工程技術興建的共產主義大教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鐵站都擁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美的大理石藝術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燈、玻璃拼花以及月臺頂部那些代表著建築者精湛技藝的馬賽克鑲嵌畫,使車站成了一座藝術博物館。 地鐵的建築風格站除了根據民族藝術的特點設計,建造外,還以名人、重大歷史政治事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題。

莫斯科地鐵有以“普希金”、“契訶夫”、“屠格涅夫”等俄國大文豪命名的地鐵站。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雅可夫斯基”站。“馬雅可夫斯基”站是為了紀念蘇聯革命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而建造的。詩人目光深邃的頭像聳立在地鐵入口。“馬雅可夫斯基”站之所以有名,不僅在於詩人的名氣,更是由於車站的建築特色。這個地鐵站的建築風格被歸入“史達林式新古典主義”。 它將前衛的設計理念融入了傳統的裝飾元素,別有一番詩人般的浪漫情懷。大廳兩側的每座大理石拱門都鑲有不銹鋼。嵌在穹頂的是一盞盞圍成圓形照明燈。地鐵中央用紅色大理石鋪成的“通道”,猶如一條紅色的迎賓地毯,歡迎每位乘客。地鐵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花板。在這些天花板上鑲嵌著31幅由蘇聯著名畫家傑伊涅卡創作的馬賽克壁畫。這一令人歎為觀止的設計方案於1938年在紐約國際展上獲得大獎,使“馬雅可夫斯基”站成為世界頂級的地鐵站。

莫斯科 地鐵的設計充分滿足了史達林要使乘客能夠仰望人造太陽要求。莫斯科的地鐵的吊燈和光源充分體現了這一工程的美學效果和技術水準。地鐵中反光的大理石牆壁,高大寬敞的天花板,巨大宏偉的吊燈,經過燈光設計師的精心設計的“人工地下太陽”體現了一個光芒四射的未來。

在一部名《燈光與建築1930-1950》書中,詳細介紹了具劃時代意義的安裝在莫斯科地鐵站站的吊燈風格和特點:

據書介紹,莫斯科地鐵的首席設計師燈光師是德米斯基。他畢業於國家高等藝術技術學院,二戰期間被分配到的地鐵施工工廠擔任照明部主任。德米斯基意識到光源表現美妙建築物的開發價值。他的研究小組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最常用的澆注青銅,鋁,黃銅片,鋼鐵,)和方法來優化技術。

在莫斯科眾多的地鐵車站中,由建築師列昂尼德·波利亞科夫設計的卡盧加州車站體現了俄羅斯的藝術風格。他的設計靈感來自經過重新詮釋俄羅斯古典建築。他設計的吊燈是象徵勝利的火炬形狀,他認為在車站內壁上安裝的所有吊燈的藝術美感上與風格上的統一使其成為整個建築組成中最為成功的原素。

而由雷日科夫和韋傑夫設計的塔幹斯基環線地鐵站又體現了另一種藝術風格。他們設計的主題是戰爭和勝利的畫面,他們所要求達到的是儀式般的整體效果。他們採用極為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在車站月臺安裝的藍色吊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莫斯科地鐵的地下人工太陽令所有莫斯科的地鐵乘客讚歎不已。可是,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根本就沒有料到,在莫斯科的地底,還有更多的秘密。

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後,莫斯科地底下還埋什麼,終於露出了冰山一角。根據歷史學家和研究者考證,莫斯科的地底幾百年以來,已經修建了世界城市中最為錯綜複雜的地下通道,掩體和防核武器設施。俄羅斯的統治者,在中世紀,從恐怖伊凡雷帝開始,就非常熱衷於在地下修建地洞和通道,目的是用於埋黃金珠寶,在遭到敵人襲擊時逃跑。有歷史學家分析,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共產黨延續了傳統,建造了巨大的防彈掩體。史達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動用原子彈襲擊日本廣島和長崎感到恐怖,他下令要在莫斯科“深挖洞”,修建固若金湯的地道,掩體和防核武器設施以防止核武器的攻擊。當年的蘇聯,新建了一條代號為D-6的秘密地鐵系統。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才從歷史學家,前政府官員和地下探險家披露出的資料得知,這一地鐵系統僅供蘇聯高官和軍事人員使用,它穿過克里姆林宮,克格勃總部,國防部,從莫斯科延伸許多公里,一直達到位於伏努科沃的政府專用機場,核武器庫和官員在郊區的住所。這一條地鐵線路現已經關閉,與莫斯科街道下巨大的掩體,通道和下水道隔離。將這一線路隔離的原因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說普京總統認為史達林時代的這一地鐵線路還有利用的價值。

儘管這樣,今天還是有一些“好事者”成立了名為“地下發掘俱樂部”。這些探險家出沒在地下廢棄的洞穴和通道中,時有新的發現,他們有時還為國外的旅遊者擔任導遊。一位名叫米海爾羅夫的探險家居然有一次帶領遊客在衛兵大驚失色中,從紅場的人孔口冒了出來。

米海爾羅夫的一技之長在關鍵的時刻派上了用場。國家安全機構的人員經常向他進行諮詢。2012年當車臣的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劇場劫持了850名人質時,在米海爾羅夫的幫助下,特種部隊通過地下水道和通道,突襲劇場,解救了人質。

現在人們還有機會親眼目睹一段莫斯科地下掩體的歷史。1990年代對外開放的“冷戰博物館”座落在2號地下掩體,它曾經是紅軍地下指揮中心。在館內有模擬核打擊美國數個城市的場面。在指揮中心巨大的頻幕上,播放著熊熊的烈焰中,美國人狼狽逃竄的場面。

莫斯科的地鐵一直在發展,它連接了過去和現在,通向未來。如一位俄羅斯詩人所說的那樣:莫斯科地鐵是我們城市的靈魂!

王六一:

國際多媒體文化協會秘書長、亞太動漫協會秘書長、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組委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客座教授、三辰出版社總編輯,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國際版權業務及動畫產業與會展的策劃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