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盧嶽飛:愛閱讀·樂分享

書卷飄香,全民閱讀。近日,在我校劉曉婷老師的推薦下,有幸讀到了作者鮑閱《愛的覺醒》一書,感悟良多。在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與大家分享。《愛的覺醒》一書,作者鮑閱通過很多的案例分析和調查發現,

愛孩子的前提是我們要試著活出一個健康、快樂的自己。我們自己成長了,我們才不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迷茫無助,才不會機械地沿襲我們從父輩母輩身上習得的教養陋習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也才能真正把健康的愛傳遞給孩子,從而養出健康的孩子。成長自己,成就孩子!這是本書的靈魂。下面有幾則書中案例和感悟與大家分享:

作者簡介

盧嶽飛,汩羅江畔湖南平江周公塘人。現任廣州市真光中學副校長,有《寬銀幕德育模式創新發展》《青春印跡》《青春導航》專著等。

一、愛要有界限

1.藥家鑫,一名大三的學生,在2010年10月20日深夜駕車撞人後又刺了傷者八刀致其死亡,接著駕車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時再次撞傷行人。

2011年4月22日,經一審宣判,藥家鑫被判處死刑。2011年6月7日,藥家鑫被執行死刑,終年21周歲。2011年著名主持人柴靜對藥家鑫父母進行專訪,其父母表示:後悔對藥家鑫採取過於嚴厲的教育,導致孩子精神壓力過大,在遇到麻煩時不敢求助於父母,反而消極應對。

2.16歲追星少女楊麗娟迷戀劉德華,開始不上學、不工作、不交朋友。2003年,父母為滿足女兒追星的心願,把家裡的房子賣掉,

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來的房子中。2005年,得知劉德華住所後,楊麗娟與父親赴港,但失望而回。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愈演愈烈,2006年3月,父親通過賣腎籌措資金幫助女兒赴港追星。2007年3月26日,楊麗娟的父親跳海自殺,留遺書大罵劉德華。

活生生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人世間的悲劇多源於極端的教育方式,過於嚴格或過於溺愛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的只能是傷害。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的內心也總有十萬個“為什麼”:孩子為什麼故意跟我作對?我讓他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孩子在幼稚園、小學還很聽話,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就變了一個人似的?孩子一見到玩具就想買,我不給他買他就鬧!孩子總是玩遊戲,我不給他玩他也鬧!這是為什麼?我強迫他多吃點,天冷時多穿點,難道這有錯嗎……

在閱讀了鮑閱《愛的覺醒》一書後,我對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見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中國式家長常不離口的幾句話是:只要你好,我為你做什麼都願意。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實際上,這種做法真的正確嗎?一種沒有界限的親子關係帶給孩子的不是愛,至少不是健康的愛,很多時候還是傷害。事實上,越是健康的愛,越是需要界限。

二、人生規劃要自己做主

在書中,作者提到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向她諮詢職業規劃的問題,作者問她:“你喜歡做什麼呢?”大學生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小時候我身體不好,媽媽為了照顧我辭去了工作;後來因為媽媽長時間離家陪我讀書,爸爸有了外遇,他們離婚了。我覺得媽媽為我犧牲了太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要什麼,媽媽說會計好找工作,所以我大學報了會計專業,我不能辜負媽媽為我做的這些犧牲。但是,我似乎不是做會計的料……”

以上案例中的大學生直至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她的人生與母親的人生是共生的。但事實上,每個生命都是獨立存在的,若我們想要給孩子健康的愛,就必須分清愛的界限。否則,孩子未來活出的並不會是我們期待的樣子,而是會讓我們失望的樣子。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示範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經說:“作為一名職業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準備出差的時候,就覺得做了一件特別對不起孩子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和父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們如此的充實,見到這麼大的世界,帶回來這麼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們能夠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

的確如此,孩子的眼睛好像一台照相機,每天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印象。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孩子。我們怎麼穿衣、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所有的這一切對孩子都具有教育意義。

此書帶給我很多關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家校結合教育等方面的思考。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除了自己獲益外,與更多的閱讀愛好者分享也是一大樂事。先是靜心閱讀,豐富自己的內心,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再去與人分享、探討、共同進步,是善於閱讀的表現。“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閱讀,分享閱讀。讓我們“走心”去閱讀,讓閱讀走進我們的內心,真正讓閱讀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少一分世俗,多一分悟性,多一分美好,多一分生命的品質。

作者問她:“你喜歡做什麼呢?”大學生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小時候我身體不好,媽媽為了照顧我辭去了工作;後來因為媽媽長時間離家陪我讀書,爸爸有了外遇,他們離婚了。我覺得媽媽為我犧牲了太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要什麼,媽媽說會計好找工作,所以我大學報了會計專業,我不能辜負媽媽為我做的這些犧牲。但是,我似乎不是做會計的料……”

以上案例中的大學生直至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她的人生與母親的人生是共生的。但事實上,每個生命都是獨立存在的,若我們想要給孩子健康的愛,就必須分清愛的界限。否則,孩子未來活出的並不會是我們期待的樣子,而是會讓我們失望的樣子。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示範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經說:“作為一名職業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準備出差的時候,就覺得做了一件特別對不起孩子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和父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們如此的充實,見到這麼大的世界,帶回來這麼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們能夠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一些指導。”

的確如此,孩子的眼睛好像一台照相機,每天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印象。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孩子。我們怎麼穿衣、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所有的這一切對孩子都具有教育意義。

此書帶給我很多關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家校結合教育等方面的思考。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除了自己獲益外,與更多的閱讀愛好者分享也是一大樂事。先是靜心閱讀,豐富自己的內心,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再去與人分享、探討、共同進步,是善於閱讀的表現。“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閱讀,分享閱讀。讓我們“走心”去閱讀,讓閱讀走進我們的內心,真正讓閱讀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少一分世俗,多一分悟性,多一分美好,多一分生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