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虎石台鎮命名典故

命名典故虎石台鎮的得名也很有意思。據地名檔案載:明末清初,努爾哈赤率部北征勝利後,路過此地,因聽說當地有一隻猛虎經常傷害百姓,就設伏兩天三宿,等老虎出來後將其打死,

放在村東南烽火臺上,得名虎死台。1905年,修建中東鐵路,設火車站,取其諧音虎石台。1983年在此設鎮,名稱沿用至今。這可以算是正史的記載吧。

關於虎石台鎮這個名稱民間也有記載。100多年前,在虎石台鎮吳三家子村的東側,樹有一塊青石玉碑,高約3米,寬1米,上寫楷隸大字:“甯王伏虎碑”。碑文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正面漢字,背面滿文)。上面記載了約200多年前雍正皇帝的侄兒甯王伏虎的一段故事。

一天,甯王率眾來到吳三家子狩獵(當時此地為皇家狩獵之所,稱之為禁苑),可整整一天,不見收穫。眼見夕陽西下,甯王見手下人多生倦意,便揮手趕他們回城去了。只留三個貼身親隨。這時,忽有一陣涼風吹過,侍從大驚,在不遠的樹叢裡,有一隻猛虎出現。

甯王是當時有名的大力士,他不但勇武過人,且又精通武藝,於是,甯王率先同老虎打鬥起來。最終,三人奮搏而致虎於死地。

雍正得知這一消息後,既命在甯王伏虎之地塑一塊甯王伏虎石。石上刻有甯王伏虎畫案。並在伏虎石的西側立一塊青石玉碑,石碑上記載了甯王的功德與勇武。因當時將伏虎石立在一高高的石基臺上,故後人即稱此地為虎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