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12"十周年前夕 北川第1000個再生育家庭喜獲女嬰

4月24日,綿陽市中心醫院,北川震後第1000個再生育家庭誕生了一名女嬰。

圖為孩子父親董強在給剛出生的女兒拍照。

董強和老母親在給孩子餵奶。

4月24日上午8點45分,一個女嬰誕生在綿陽市中心醫院,女嬰的父母都是綿陽市北川人。

“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吳清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獨自一人生活了9年,直到遇到董強,

兩人組建了新的家庭。

女嬰一出生,就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她誕生於北川震後第1000個再生育家庭,也是北川震後再生育家庭的第1006個新生兒。

“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已臨近,小女嬰成了這個新家庭的新成員,對於在災難中經歷了生死離別的家人來說,這個女嬰的誕生,是“上天的眷顧”,也是新的希望。

十年之後

北川有了1000個再生育家庭

4月24日上午8點45分,綿陽市中心醫院產房,

一名健康的女嬰出世。聽到“手術成功,母女平安”,產房外的董強激動不已。

他和妻子吳清芳都是綿陽市北川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兩人都是單身狀態。直到兩年前,經人介紹,董強和吳清芳走到了一起,組建了一個新家庭。對於年齡都超過40歲的兩人來說,這個新生命的誕生,意味著很多,生活也有了新的希望。此時,董強夫婦並不知道,他的家庭和孩子還有了一個特別的身份。

24日下午,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綿陽市衛生計生委獲悉,董強一家已成為北川震後第1000個再生育家庭,而這個還沒取名字的小女嬰,也是北川震後再生育家庭的第1006個新生兒。

據瞭解,早在2008年,為幫助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實現再生育一個健康孩子、重建幸福家庭的願望,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明確要求,省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再生育的決定》,

這個決定明確了因地震有子女傷殘或者死亡等情形的家庭可申請再生育的政策。

十年過去,綿陽全市共有1339個震後再生育家庭實現了再生育的願望,董強夫婦也是綿陽市第1339個震後再生育家庭。

新的生活

他們堅強和踏實感動彼此

24日下午3點,綿陽市中心醫院住院樓6樓23號病床旁,董強正小心翼翼地洗著嬰兒奶瓶,從前一天妻子身體出現分娩特徵到現在,

他只休息了不到1個小時。董強一邊忙碌著,一邊跟身邊的老母親請教帶孩子的注意事項。雖然身體已經很疲憊,但他依然充滿動力。病床上的妻子術後身體有些虛弱,剛剛睡著。

“喂孩子的時候你要注意到,看她有沒有睡著,有沒有吞咽。”董強的母親正抱著孩子餵奶,他就蹲在一旁,仔細聽著母親的話,眼裡滿是溺愛。

董強今年44歲,是北川中學一名音樂老師,妻子吳清芳42歲,在北川人社局工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吳清芳的丈夫和孩子,之後9年時間,她都獨自一人,沒有再戀愛。

直到去年,經過身邊朋友介紹,吳清芳認識了同樣也是單身的董強。說起為何組建新家庭,兩人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兩個字“緣分”。

“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浪漫,就是兩個字,緣分。”董強說,認識吳清芳後,從她身上感受到了堅強,自己被她的堅韌性格深深打動,能和她走到一起非常幸運。“這麼多年,她一個人走過來,讓我感覺到深深的不易,也更讓我堅定了要和她在一起想法。”

面對同樣的問題,躺在病床上的吳清芳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丈夫的踏實、顧家,讓她多年來沉寂的內心出現了點點漣漪。“緣分吧。他踏實的品性是我最喜歡的。”扭頭看了眼在一旁忙碌的丈夫,吳清芳眼裡滿是幸福。

“那場地震中,我也失去了親人,很多東西都是感同身受的。”董強告訴記者,他之前是個工作狂,把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但自從見到吳清芳後,他意識到生活的重要。“通過接觸,我們都覺得對方不錯,再說年齡都不小了,又都是過日子的,所以不久後我們就結婚了。”

 歷經艱辛

新生兒給生活帶來新希望

坐在嬰兒床旁邊,董強拿出手機給女兒拍了兩張照片,他準備用來做手機屏保。

董強說,妻子身體一直不好,去年有一天,妻子打電話來叫他一起去醫院檢查,當時他並沒有多想。去醫院後,確認了妻子懷孕的資訊,他感到格外驚喜,心想“一定是上天的眷顧”。

“其實,我當初都沒想到孩子出生能如此順利。檢查時,她血糖偏高,又是高齡產婦,困難太多了。”董強說,妻子懷孕後,身體出現很多狀況,再加上不能用藥,在那段時間真的非常艱辛。

董強說,妻子23日早上來到醫院準備待產,當時離預產期還有幾天。23日晚上,他還正在北川的家裡寫東西,突然接到電話後聽說妻子要生了,於是丟下所有事情,在24日淩晨趕到了綿陽。

“第一次當父親。早上站在產房外等待寶寶的降臨,心裡非常激動。”董強說,孩子是給他和妻子最好的禮物,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夫妻倆就把各種育兒用品準備好了。不過,孩子的名字到現在還沒取好。對於未來,董強表示,他會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平安健康成長。”

綿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潘長青是為吳清芳做剖腹產手術的醫生,地震後的這些年來,他接生的嬰兒不少。“震後再生育的母親,很多都在這兒做產檢。”潘長青說,對於這些震後再生育家庭,他心裡是充滿敬意的,孩子確實得來不易。“這些新生兒,不僅僅是家庭新的成員,更重要的是,小生命的誕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們經歷了那麼多艱難困苦,更需要我們所有人去關心照顧。”

一份資料

震後十年 綿陽已有1339個再生育家庭

據綿陽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除了按照相關要求,綿陽市堅持對災後再生育物件實行全程服務,落實“五個一”服務模式,滿足群眾需求,即:一站式服務、一卡通運行、一對一聯繫、一月一隨訪、一家一檔案,努力滿足再生育服務物件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切實做到確保每個家庭都能得到幫助,確保每一個再生育對象都能能隨時隨地接受服務,並享受到個性化服務。”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每一項服務措施都記錄在檔,盡力確保每一例分娩都安全無事故。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後到目前近十年時間,綿陽市各級衛計部門為災後再生育物件提供心理疏導、孕前健康檢查、生育力評估、終止避孕措施、診治影響生育疾病、優生指導、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等各項技術服務151411人次,全市1339個震後再生育家庭實現了再生育的願望。

其中,2009年12月18日,北川曲山鎮楊柳坪村劉洪英在原綿陽市計劃生育指導所順利誕下震後四川首例再生育試管嬰兒。2010年4月17日,全省年齡最大的再生育對象——綿陽安縣(今安州區)河清鎮49歲的翁正蓉在原安縣人民醫院順利生下一女。

在北川人社局工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吳清芳的丈夫和孩子,之後9年時間,她都獨自一人,沒有再戀愛。

直到去年,經過身邊朋友介紹,吳清芳認識了同樣也是單身的董強。說起為何組建新家庭,兩人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兩個字“緣分”。

“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浪漫,就是兩個字,緣分。”董強說,認識吳清芳後,從她身上感受到了堅強,自己被她的堅韌性格深深打動,能和她走到一起非常幸運。“這麼多年,她一個人走過來,讓我感覺到深深的不易,也更讓我堅定了要和她在一起想法。”

面對同樣的問題,躺在病床上的吳清芳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丈夫的踏實、顧家,讓她多年來沉寂的內心出現了點點漣漪。“緣分吧。他踏實的品性是我最喜歡的。”扭頭看了眼在一旁忙碌的丈夫,吳清芳眼裡滿是幸福。

“那場地震中,我也失去了親人,很多東西都是感同身受的。”董強告訴記者,他之前是個工作狂,把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但自從見到吳清芳後,他意識到生活的重要。“通過接觸,我們都覺得對方不錯,再說年齡都不小了,又都是過日子的,所以不久後我們就結婚了。”

 歷經艱辛

新生兒給生活帶來新希望

坐在嬰兒床旁邊,董強拿出手機給女兒拍了兩張照片,他準備用來做手機屏保。

董強說,妻子身體一直不好,去年有一天,妻子打電話來叫他一起去醫院檢查,當時他並沒有多想。去醫院後,確認了妻子懷孕的資訊,他感到格外驚喜,心想“一定是上天的眷顧”。

“其實,我當初都沒想到孩子出生能如此順利。檢查時,她血糖偏高,又是高齡產婦,困難太多了。”董強說,妻子懷孕後,身體出現很多狀況,再加上不能用藥,在那段時間真的非常艱辛。

董強說,妻子23日早上來到醫院準備待產,當時離預產期還有幾天。23日晚上,他還正在北川的家裡寫東西,突然接到電話後聽說妻子要生了,於是丟下所有事情,在24日淩晨趕到了綿陽。

“第一次當父親。早上站在產房外等待寶寶的降臨,心裡非常激動。”董強說,孩子是給他和妻子最好的禮物,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夫妻倆就把各種育兒用品準備好了。不過,孩子的名字到現在還沒取好。對於未來,董強表示,他會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平安健康成長。”

綿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潘長青是為吳清芳做剖腹產手術的醫生,地震後的這些年來,他接生的嬰兒不少。“震後再生育的母親,很多都在這兒做產檢。”潘長青說,對於這些震後再生育家庭,他心裡是充滿敬意的,孩子確實得來不易。“這些新生兒,不僅僅是家庭新的成員,更重要的是,小生命的誕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們經歷了那麼多艱難困苦,更需要我們所有人去關心照顧。”

一份資料

震後十年 綿陽已有1339個再生育家庭

據綿陽市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除了按照相關要求,綿陽市堅持對災後再生育物件實行全程服務,落實“五個一”服務模式,滿足群眾需求,即:一站式服務、一卡通運行、一對一聯繫、一月一隨訪、一家一檔案,努力滿足再生育服務物件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切實做到確保每個家庭都能得到幫助,確保每一個再生育對象都能能隨時隨地接受服務,並享受到個性化服務。”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每一項服務措施都記錄在檔,盡力確保每一例分娩都安全無事故。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後到目前近十年時間,綿陽市各級衛計部門為災後再生育物件提供心理疏導、孕前健康檢查、生育力評估、終止避孕措施、診治影響生育疾病、優生指導、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等各項技術服務151411人次,全市1339個震後再生育家庭實現了再生育的願望。

其中,2009年12月18日,北川曲山鎮楊柳坪村劉洪英在原綿陽市計劃生育指導所順利誕下震後四川首例再生育試管嬰兒。2010年4月17日,全省年齡最大的再生育對象——綿陽安縣(今安州區)河清鎮49歲的翁正蓉在原安縣人民醫院順利生下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