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再見!這輛滿載溫暖的富陽最小公交,即將駛離山道!

都市快報

作者:大杭州小組編輯

奚良忠和他的富陽最小公交

4月30日上午9點10分,在杭州富陽區常安汽車站,一輛特殊的公車慢慢開出車站,車上坐著四位加起來近300歲的乘客,終點站也是這趟車的唯一網站——景山村。

一個從鎮裡到村裡需要翻過兩座山,坐落在第三座大山山腰處的村莊。說這輛公車特殊,是因為它實際上是一輛計程車,一共就四個座位,每天三個來回往返于常安汽車站和景山村之間,全程12公里,其中8公里是山路,每位乘客收費2元。

5月1日開始,有一輛9座的大通車代替這輛計程車。86歲的汪爺爺早早地在鎮上稱了白糖和豬肉,還買了幾壺酒;72歲的王老伯和68歲的老伴帶上車的是大米、茶葉和一些水果;同樣超過七十歲的倪老伯,

則是買了一些種植的秧苗和幾根油條。四位老人有些忐忑和不舍。自從去年10月30日這輛最小公車開通以來,半年時間裡,他們已經習慣了。

5月1日開始開往景山村的大通車

因為路況不好,深山村落的出行問題去年得到解決。四人座換成九人座,原本應該是件高興的事,讓老人們不舍的,其實是司機奚良忠,也就是這輛特殊公車的主人。

2017年,富陽開始實施“村村通客車"計畫,但是海拔700米的杏梅塢村和海拔500米的景山村,由於進村道路坡高彎大,一般公車沒辦法開進去。富陽區交通運輸局在進行道路改建的同時,出臺了一個過渡方案——讓計程車替代客車臨時營運。

路況複雜,被選中的司機奚良忠,駕駛技術無疑是過硬的。不過,回憶起半年前第一次前往景山村,這個開了二十多年計程車,從來沒被投訴,也沒有違章記錄的老司機也是有點懵。“第一次我是一個人來的,憑經驗我覺得沒問題,但實際真有點難開,山路不僅坡陡,彎還大。"

30日,老人們還在誇他:“師傅技術真好,以前我們坐車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暈,坐你的車一點感覺都沒有。

"奚良忠坦言,一開始的時候,在一些轉彎處會掉不過頭來。“有時候碰上急轉彎,需要倒一把方向,才能順利通過。"開了幾趟之後,哪裡的彎有多大、坡有多陡,都記在了奚師傅的心裡。儘管對路況越來越熟悉,不過奚良忠還是會提醒每一位上車的人系好安全帶。他說:“很多人年紀比較大,有七八十歲了,所以更加要注意安全。"

就這樣,半年時間裡,奚師傅和他的浙ACT117每天載著村民們進出大山,

只有在春節前那場大雪期間,休息過一天半。他說:“一開始就說讓我過來開3個月,沒想到這麼快半年就過去了。"

手機成了熱線,平均每天要接四五十個電話。村民們第一次見到奚良忠和他的車時,感到有點奇怪。大夥兒早就知道村裡要通公車,沒想到來了輛這麼“迷你"的。奚良忠解釋,這是因為在修馬路,代替開幾個月的。從陌生到熟悉,奚良忠適應得很快。一個月後,他就發現了乘客的坐車規律。奚良忠說:“像景山村,一般常坐的就那五六十個人,差不多三五天下一次山,有的是去鎮裡辦事情,有的就是去買點東西。"

慢慢地,奚良忠開始主動問老人們是不是有要緊的事,要是買點生活用品,他就直接幫著買回來了。“有些村民年紀比較大,買東西都需要我幫著搬上車、搬回家,不如我直接幫著買回來好了,他們還能省4塊錢車費。"奚良忠說。一開始,老人們都不太好意思,但漸漸發現這個司機師傅沒脾氣又熱心,有了一系列“習慣"。比如,習慣奚師傅開車到自家門口,而不是固定網站;習慣奚師傅幫著買早飯;習慣問問奚師傅在哪裡,去哪裡接他們一程……

奚良忠說,現在他的電話是熱線,一天能夠接到四五十個電話。“以前手機充滿電能用一天,現在隨時要帶資料線,一上車就開始充電。今後老人們坐車舒服開心,我也開心。"

成為富陽最小公交司機之前,奚良忠在富陽市區開計程車。早上7點半出門,中午回家吃飯午休,下午5點下班,有時間就打掃衛生或者帶帶小孫子。成為富陽最小公交司機之後,奚良忠早上6點20分出門,開車25公里到常安汽車站,提前20分鐘等著乘坐7點45分班次的乘客。一開始,他分單雙日在常安和景山村、杏梅塢村之間往返。2月10日後,杏梅塢村進村道路修繕完成開通客車,他就成了景山村的“專職司機"。下午3點45分下山,不堵車的話6點就能到家,家人會等他一起吃晚飯。30日中午,奚良忠接到一個電話。“我下午5點要回市區喝喜酒,能早一些出發嗎?"他同意了,最後一天,他大概能夠早一點到家。

當記者問他,以後不開“富陽最小公交"了,打算做什麼?他說:“還是會回市區開計程車,不過要先騰半天時間出來,把車門下面的劃痕修修好,太難看了。"這處劃痕是去年大雪過後,有一天在路上,一塊三四百斤的落石突然滾落,車子來不及避閃造成的。修車要花半天時間,平時他並沒有休息天。

30日,奚良忠在老年活動中心休息的時候,有人已經知道他是最後一天開這趟公車。“這幾個月,見你的時間比見我兒子還多,他一年到頭也就回來十來次。"汪大伯感慨,奚良忠帶給景山村的,不僅是出行和生活的便利,還有溫暖的關懷和陪伴。下山之前,村幹部告訴他,“前兩天有人聽說你要走,還來村裡反映能不能由你繼續來開這趟公交。"他說:“半年下來,真要離開了,其實有點捨不得。"不過,奚師傅並不打算和他的乘客們一一告別。

他說:“希望公車通上去以後,老人們能夠坐得舒服、開心。"

被大石頭卡過的地方

景山村要通定制款客車,票價2元不變。30日,記者從富陽公交公司證實,5月1日開始,常安汽車站到景山村的公車正式運行。取代奚良忠奔騰車的是一輛能夠搭載9名乘客的大通車。富陽公交公司副總經理王波說,這個車是根據前往景山村和杏梅塢村得道路通行條件專門定制的。“相比而言,前往景山村的道路更加複雜,需要整改的地方更多一些,所以完善通行條件需要的時間也就相應較長。"

此前,行業管理部門已經確認前往景山村的道路條件符合通車要求。公交公司經過現場查看以後,確認了道路已具備通行條件,所以決定從5月1日開始正式通車。相對於“最小公交",由於行車路線有所調整,在2元每人次票價不變的前提下,正式運行的公車沿途網站和發車時間有了調整。

常安汽車站到景山,中途會經過下沙地—上沙地—前山塢—七一(安禾村)—七一煤礦—古城村—橫搓等網站,班次為一天兩趟。“這只是暫定的方案。以後,網站設置和班次還會根據具體客流情況做相應的調整。"

一個月後,他就發現了乘客的坐車規律。奚良忠說:“像景山村,一般常坐的就那五六十個人,差不多三五天下一次山,有的是去鎮裡辦事情,有的就是去買點東西。"

慢慢地,奚良忠開始主動問老人們是不是有要緊的事,要是買點生活用品,他就直接幫著買回來了。“有些村民年紀比較大,買東西都需要我幫著搬上車、搬回家,不如我直接幫著買回來好了,他們還能省4塊錢車費。"奚良忠說。一開始,老人們都不太好意思,但漸漸發現這個司機師傅沒脾氣又熱心,有了一系列“習慣"。比如,習慣奚師傅開車到自家門口,而不是固定網站;習慣奚師傅幫著買早飯;習慣問問奚師傅在哪裡,去哪裡接他們一程……

奚良忠說,現在他的電話是熱線,一天能夠接到四五十個電話。“以前手機充滿電能用一天,現在隨時要帶資料線,一上車就開始充電。今後老人們坐車舒服開心,我也開心。"

成為富陽最小公交司機之前,奚良忠在富陽市區開計程車。早上7點半出門,中午回家吃飯午休,下午5點下班,有時間就打掃衛生或者帶帶小孫子。成為富陽最小公交司機之後,奚良忠早上6點20分出門,開車25公里到常安汽車站,提前20分鐘等著乘坐7點45分班次的乘客。一開始,他分單雙日在常安和景山村、杏梅塢村之間往返。2月10日後,杏梅塢村進村道路修繕完成開通客車,他就成了景山村的“專職司機"。下午3點45分下山,不堵車的話6點就能到家,家人會等他一起吃晚飯。30日中午,奚良忠接到一個電話。“我下午5點要回市區喝喜酒,能早一些出發嗎?"他同意了,最後一天,他大概能夠早一點到家。

當記者問他,以後不開“富陽最小公交"了,打算做什麼?他說:“還是會回市區開計程車,不過要先騰半天時間出來,把車門下面的劃痕修修好,太難看了。"這處劃痕是去年大雪過後,有一天在路上,一塊三四百斤的落石突然滾落,車子來不及避閃造成的。修車要花半天時間,平時他並沒有休息天。

30日,奚良忠在老年活動中心休息的時候,有人已經知道他是最後一天開這趟公車。“這幾個月,見你的時間比見我兒子還多,他一年到頭也就回來十來次。"汪大伯感慨,奚良忠帶給景山村的,不僅是出行和生活的便利,還有溫暖的關懷和陪伴。下山之前,村幹部告訴他,“前兩天有人聽說你要走,還來村裡反映能不能由你繼續來開這趟公交。"他說:“半年下來,真要離開了,其實有點捨不得。"不過,奚師傅並不打算和他的乘客們一一告別。

他說:“希望公車通上去以後,老人們能夠坐得舒服、開心。"

被大石頭卡過的地方

景山村要通定制款客車,票價2元不變。30日,記者從富陽公交公司證實,5月1日開始,常安汽車站到景山村的公車正式運行。取代奚良忠奔騰車的是一輛能夠搭載9名乘客的大通車。富陽公交公司副總經理王波說,這個車是根據前往景山村和杏梅塢村得道路通行條件專門定制的。“相比而言,前往景山村的道路更加複雜,需要整改的地方更多一些,所以完善通行條件需要的時間也就相應較長。"

此前,行業管理部門已經確認前往景山村的道路條件符合通車要求。公交公司經過現場查看以後,確認了道路已具備通行條件,所以決定從5月1日開始正式通車。相對於“最小公交",由於行車路線有所調整,在2元每人次票價不變的前提下,正式運行的公車沿途網站和發車時間有了調整。

常安汽車站到景山,中途會經過下沙地—上沙地—前山塢—七一(安禾村)—七一煤礦—古城村—橫搓等網站,班次為一天兩趟。“這只是暫定的方案。以後,網站設置和班次還會根據具體客流情況做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