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合肥製造業奮力由大到強 “合肥造”新時代撲面而來

近年來,合肥製造業發展高歌猛進,明星企業燦若星辰。2018年世界製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將於5月25日—27日在合肥舉辦。消息一經發佈,合肥即吸引著海內外製造業界的廣泛關注。

那麼,合肥到底有何底氣來舉辦這樣的一次世界級盛會呢?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發展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幾十年間,合肥這座皖中省會城市以日月換新顏的雄心推動製造業迅猛發展。全國最大家電製造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和裝備製造基地……如今的合肥,已成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科技成果接連湧現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換道超車”的發展契機,中國製造業積極超前佈局,搶佔戰略制高點,加快製造強國建設進程。

近年來,合肥市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的模式、成果轉化的方式,大力推動製造業發展,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體系,

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迅速崛起。

以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為例,京東方、彩虹、樂凱、康寧、三利譜等70多家上下游企業聚集紮根,形成了涵蓋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以及下游智慧終端機的完整產業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

為了讓創新發揮引擎力,合肥建設了“8+10+7”創新平臺,大企業實現企業技術中心全覆蓋,

吸引了39個國家級技術中心落戶“聚能”。

此外,合肥還構建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採用基金、“借轉補”、財政金融產品、事後獎補等多種政策工具扶持產業發展,近3年財政資金累計投向製造業企業超100億元。

搶抓機遇贏得主動

如今,中國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正處於追趕國際先進水準和面向未來升級謀篇佈局的關鍵戰略機遇期。

瞄準“一新一強”的總目標,

合肥市也在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市。

2017年註定載入“合肥製造”的歷史。這一年,合肥入選“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躋身製造業“國家隊”。而合肥作為試點示範城市,早已有了自己的計畫表。

按照《合肥市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2017-2019年)》,合肥計畫堅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圍繞有特色、有優勢和戰略必爭領域,

做強做優存量、培育壯大增量。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世界級智慧家電產業集群、“中國IC之都”、“中國聲穀”、“中國軟體名城”、“中國光伏第一城”等製造業名片。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打造汽車家電“整機-配套-集群”、電子資訊“屏-芯-終端”、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機-電池-電控”、智慧裝備“主機-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示範應用”等若干全產業鏈。

同時,將深入實施技改三年行動計畫,強力推動製造方式向智慧製造變革。以整廠智慧化改造為重點,重塑製造流程,推進“互聯網+製造”,加快實施“機器換人”和兩化融合“達標貫標”工程;以智慧製造裝備為關鍵環節,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突破一批智慧核心技術,不斷壯大數控機床、機器人、3D列印(增材製造)等智慧裝備產業規模;發展智慧終端機產品,加快智慧家電、智慧汽車、智慧終端機、高端醫療器械等“升級版”產品的研發麵市,形成經濟增長新的爆發點。

創新驅動加速發展

中國大陸首條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第六代生產線、中國首條氧化物面板生產線、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10.5代線……多個全國乃至全球產業突破,書寫了合肥製造業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製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近年來,合肥市持續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瞄準製造業發展薄弱環節,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初步構建了“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的創新全鏈條,製造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國家級中心領跑全國,2018年合肥新增三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42家,占全省半壁江山,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擁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占全省83%,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

未來三年,合肥將投140億元支持製造業發展,並培育發展壯大新型製造業,探索出一條具有合肥特色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之路,現在‘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創建號角已吹響。

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將於5月25日~27日在合肥舉辦,作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交流平臺,世界製造業大會的成功舉辦必將推動合肥市奮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合肥製造”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合肥到底有何底氣來舉辦這樣的一次世界級盛會呢?

舉辦世界盛會的底氣首先來自於自身實力。在製造業上,合肥已成為國家戰略中重要的一塊陣地。眾所周知,製造業是實體經濟支柱,振興實體經濟,製造業是主戰場。近十年,合肥產值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從102戶猛增至1189戶,形成汽車、家電、裝備等4個千億元級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年產值從1488億元跨越至萬億元級別。2017年,合肥入選“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躋身製造業“國家隊”。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試點示範城市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舉措之一。通過試點示範可以將地方的“中國製造2025”實施方案與國家大戰略對接,有望在金融、土地、人才以及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還將因此變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市。

成為製造業“國家隊”中的一員,合肥無疑是幸運的,然而這種幸運的降臨卻是一種水到渠成之勢。

近年來,合肥市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的模式、成果轉化的方式,大力推動製造業發展,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在先進製造業體系的引領下,全市經濟社會不斷展現新姿態、邁上新臺階。

在創新發展模式上,合肥抓住京東方這個龍頭,最終完成產業鏈的集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首創光伏“製造+應用”模式,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此外,合肥市還創新了“敢於無中生有,善於小題大做”“創新+產業化”等模式,體現了符合合肥實際、具有中部特色的轉型路徑選擇。

在創新成果轉化方式上,合肥大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校院所創新主角作用,宣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上,成果轉化在企業裡”,聚力打通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努力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獲批示範城市,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一年多來,合肥製造業創建成效不斷顯現。去年,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94.5%,增加值同比增長9.9%,高於全市工業0.5個百分點,拉動工業增長9.3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98.5%,同比提升6.8個百分點。

在接下來的試點期,合肥市將集中資源、集聚力量,立足“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這個新起點,全面落實“製造強省”部署,對標“國際先進、全國一流、區域引領”,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通過構建“3411”產業體系、優化市域區域兩級佈局、實施九項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產業集群。

同時,合肥還通過搭建基礎科學研發平臺、建設重大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高水準製造業創新平臺、提升企業研發製造能力,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通過實施人才計畫、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打造人才高地。此外,通過優化政策體系、優化政務環境、優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務環境,建成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市。

強力推動製造方式向智慧製造變革。以整廠智慧化改造為重點,重塑製造流程,推進“互聯網+製造”,加快實施“機器換人”和兩化融合“達標貫標”工程;以智慧製造裝備為關鍵環節,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突破一批智慧核心技術,不斷壯大數控機床、機器人、3D列印(增材製造)等智慧裝備產業規模;發展智慧終端機產品,加快智慧家電、智慧汽車、智慧終端機、高端醫療器械等“升級版”產品的研發麵市,形成經濟增長新的爆發點。

創新驅動加速發展

中國大陸首條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第六代生產線、中國首條氧化物面板生產線、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10.5代線……多個全國乃至全球產業突破,書寫了合肥製造業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製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近年來,合肥市持續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瞄準製造業發展薄弱環節,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初步構建了“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的創新全鏈條,製造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國家級中心領跑全國,2018年合肥新增三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42家,占全省半壁江山,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擁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占全省83%,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

未來三年,合肥將投140億元支持製造業發展,並培育發展壯大新型製造業,探索出一條具有合肥特色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之路,現在‘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的創建號角已吹響。

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將於5月25日~27日在合肥舉辦,作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交流平臺,世界製造業大會的成功舉辦必將推動合肥市奮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合肥製造”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合肥到底有何底氣來舉辦這樣的一次世界級盛會呢?

舉辦世界盛會的底氣首先來自於自身實力。在製造業上,合肥已成為國家戰略中重要的一塊陣地。眾所周知,製造業是實體經濟支柱,振興實體經濟,製造業是主戰場。近十年,合肥產值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從102戶猛增至1189戶,形成汽車、家電、裝備等4個千億元級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年產值從1488億元跨越至萬億元級別。2017年,合肥入選“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躋身製造業“國家隊”。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試點示範城市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舉措之一。通過試點示範可以將地方的“中國製造2025”實施方案與國家大戰略對接,有望在金融、土地、人才以及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還將因此變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市。

成為製造業“國家隊”中的一員,合肥無疑是幸運的,然而這種幸運的降臨卻是一種水到渠成之勢。

近年來,合肥市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的模式、成果轉化的方式,大力推動製造業發展,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在先進製造業體系的引領下,全市經濟社會不斷展現新姿態、邁上新臺階。

在創新發展模式上,合肥抓住京東方這個龍頭,最終完成產業鏈的集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首創光伏“製造+應用”模式,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此外,合肥市還創新了“敢於無中生有,善於小題大做”“創新+產業化”等模式,體現了符合合肥實際、具有中部特色的轉型路徑選擇。

在創新成果轉化方式上,合肥大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校院所創新主角作用,宣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上,成果轉化在企業裡”,聚力打通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努力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獲批示範城市,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一年多來,合肥製造業創建成效不斷顯現。去年,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94.5%,增加值同比增長9.9%,高於全市工業0.5個百分點,拉動工業增長9.3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98.5%,同比提升6.8個百分點。

在接下來的試點期,合肥市將集中資源、集聚力量,立足“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這個新起點,全面落實“製造強省”部署,對標“國際先進、全國一流、區域引領”,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通過構建“3411”產業體系、優化市域區域兩級佈局、實施九項重點工程,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產業集群。

同時,合肥還通過搭建基礎科學研發平臺、建設重大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高水準製造業創新平臺、提升企業研發製造能力,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通過實施人才計畫、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打造人才高地。此外,通過優化政策體系、優化政務環境、優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務環境,建成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