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考,我該如何對你?

心理門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考生:

睡不好覺的(躺床上怎麼也睡不著;半夜醒;白天昏昏沉沉……);

心慌著急,越急越學不進去;

情緒不好,想要好好學,就是沒精神;

身體不舒服,肚子疼、頭疼、噁心、眩暈、氣短……

一到考場大腦就一片空白,考完後題都會做;

脾氣大,看什麼都不順眼

……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家長:

愁眉苦臉的,怒氣衝衝的,焦慮不安的,咬牙切齒的,生無可戀的……

每年臨近高考時,我們都會推送關於高考的文章,但也只有一兩篇,有點像“臨陣磨槍”,

難免倉促,可談的內容相當有限,這次我們打算把高考期間大家常遇到的問題都談一談,讓各位考生和家長心裡有數,平平靜靜的去考試。

不過,在談“問題”之前,我還有些體會分享給大家:

對於高考,我們不能太重視它。

付麗娟在《高考,越重視越破壞》裡說到:“最近十年,每到高考前夕,看起來是為了考生保駕護航,交通管制、禁鳴禁噪;媒體也大肆渲染高考的苦情劇,

遺失准考證、遲到與高考失之交臂、考生帶病考試、家人去世隱瞞考生等等。學校黑板上的倒計時、學生一邊備考一邊打營養針、班主任的諄諄教誨。所有的資訊都在突出:高考不僅僅只是考生的事情,全社會都在重視你們,祝福你們。這不是面對考試的態度,而是面對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的高度戒備的狀態。

這些潛意識的資訊,也許是對考生最大的攻擊。這讓他們不得不把控制的範圍加大,

再加大。原本應該靜心和專注地應對考試本身,升級成了處理周圍的緊急高壓氣氛,再有承受能力的人,也難以扛住。”

仔細想想,我們做了很多事,為考生提供便利和保證,一方面在表達我們的好意,另一方面也在傳遞我們的期待,而期待必然會帶來壓力。有些孩子內心有很好的界限感,你期待你的,我做我的,互不影響,這種狀況下,孩子內心較平靜,也不太容易被周圍環境影響;很多孩子還是會在意,

在意自己是否足夠好,能“配得上”外界給的期待,這種狀況下他們會努力,但是努力的結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當他們發現努力並沒有“對得起”外界給的期待時,就會變得非常焦慮,焦慮反過來又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由此構成一個惡性循環。

很多孩子來門診上告訴我:老師說了,高考拼的是心態,可是我現在這麼緊張,心態崩了,

是不是我的高考也完了……其實事情並沒有這些孩子擔心的這麼嚴重,但是他們的感受就是“非常嚴重”。這種感受是真實的體驗,沒有對錯。

不想讓他們有這樣的體驗?第一種辦法是從小訓練,在長期的“訓練”中,孩子變得心態越來越穩,應對壓力得心應手,本身不容易被打垮;另一種辦法,就是作為周圍環境的我們,盡可能少給他們施加壓力,對於高考這件事重視即可,但不用小心翼翼,也不用草木皆兵,正常生活學習,緊張與放鬆並存,順其自然的給予陪伴和照料,就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至於祝福,不用發到朋友圈,在心裡就好了。

也不用草木皆兵,正常生活學習,緊張與放鬆並存,順其自然的給予陪伴和照料,就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至於祝福,不用發到朋友圈,在心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