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錯字,幫蔣石打贏一場生死之戰

戰場瞬息萬變,一個極其微小的差錯,都可有導致戰爭結果大逆轉。

1934年4月,為抗擊蔣介石大軍,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結成了反蔣聯盟,發動了聲討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兩人決定各出一支精銳軍隊,馮玉祥隨即下了一道急令,準備將部隊調到沁陽和閻部匯合。從當時的戰爭局面來講,這場戰爭兩人本佔據天時地利、勝券在握。誰知參謀對河南不熟,加上粗心大意,誤將沁陽的沁字給寫成了泌字。巧合的是,在河南境內,還真有個叫泌陽的地方。

泌陽和沁陽相距甚遠,另外泌陽離蔣介石軍隊很近,馮玉祥的軍隊佈置在那裡無異於自投羅網。眼看會師時間已過,但閻錫山連馮玉祥部隊的影子都沒看到,忙發急電詢問。馮玉祥這時才知道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然而,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這一小小的誤差讓蔣介石贏得了集結大軍的寶貴時間,眼看自己的隊伍即將被蔣煮餃子,馮忙急令撤退,並取消了跟閻錫山的作戰計畫,討蔣以失敗告終。那個粗心大意的參謀也被槍斃。蔣部從此在中原步步為營、穩打穩紮,很快穩定了局勢。

從這個層面來講,他的一個錯字,幫介石“打敗”了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