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守泰:莫言的教書生涯

作者:梁守泰

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說過:“第一個教大學的人,

必定從未上過大學。”這話當然正確,但似乎還存在“漏洞”,可以改為:“教大學的人,未必都上過大學。”拿我國來說,梁漱溟高中畢業,華羅庚初中畢業,沈從文則僅有小學文憑,他們不僅登上了大學講臺,而且成為“大師級人物”。其實,還有一個“大師級人物”,連小學都沒畢業,卻在部隊給戰士講大學課程,到高校為大學生授課或發表演講,乃至走上了國外知名大學的講壇。
他,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青年時期的莫言,從去棉油加工廠打工到從軍服役,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變換了多個工作崗位,包括司磅員、戰士、班長、教員、保密員、幹事、創作員等。其中的教員職業,對他來說有些特殊,並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言的運氣還算不錯,靠著叔叔在棉油加工廠擔任主管會計的關係,於1976年進廠當上了司螃員,負責過磅稱重。在此之前,莫言已自學完了大哥的高中課本,

閱讀了幾十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還把《新華字典》翻“爛”了,有一定的語文水準。再加上他辦黑板報、寫新聞報導和上臺發言的優異表現,廠領導讓他兼任了夜校語文老師。有關這期間的史料不多,莫言在回憶中也“著墨”很少,故當時的教學情況不得而知。不過憑莫言的能力和責任意識,相信效果不會差。

1976年,莫言幾經周折成功“逃掉”,到黃縣實現了“當兵夢”。

當時,部隊領導推薦他複習文化課,準備參加高考,他便刻苦複習了半年中學課程,後雖因取消高考名額而作罷,卻由此提高了文化水準。之後適逢全軍掀起學文化熱潮,領導便讓莫言兼任文化課教員,專教中學語文、數學。為儘快熟悉教材,提高教學水準,莫言利用星期天到當地中學向老師們請教,然後回來教戰士。他的教學得到領導的好評,被戰士們稱讚“教得很棒”。後來,
領導聽了他一堂“三角函數”課,非常滿意,認為很有水準,便於1979把他調到保定訓練大隊擔任政治教員。

在保定,莫言先是給新兵連搞佇列訓練,後給戰士們上政治課,課程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近代史、黨史等,均為大學教材。他深知作為教師“欲給學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為搞好教學“啃”了不少馬列原著,包括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的《邏輯學》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

獲益匪淺。他一大早就跑到河邊的楊樹林裡,對著楊樹練習講課,背誦要講的內容。有一次,政治部、宣傳科領導聽莫言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課程。莫言精心準備,認真講課,倒背如流:“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重大的反作用……”課後,領導的評價是“水準很高,前途無量”。由於教學成績突出,加上當時又發表了兩篇小說,莫言被特別關照,破格提幹。之後,莫言又於1983年被調到延慶,任宣傳科理論幹亊,負責幹部和戰士的理論教育。

1997年從部隊轉業後,莫言在檢察日報社和文化部藝術研究院工作。隨著創作成績的提升和名氣的增大,他先後被山東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聘為專職、兼職或客座教授,多次走上大學講臺授課或進行演講,闡述自己獨特的文學理念和創作經驗。特別是在2000年後,莫言還被山東大學聘為研究生導師,多次為研究生講課,與賀立華教授(“雙導師”制)共同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培養了一批研究生。此外,他還多次登上一些國外知名大學的講堂,進行演講或授課,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先後在六、七年的時間裡教書,期間已開始了業餘創作。儘管對文學創作“近乎成癖”,但那畢竟是業餘做的事,他始終堅持在做好本職工作即教好書的前提下發展業餘愛好。這樣,不管幹什麼都容易得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有一個順利成長的良好環境。

莫言的教書歷練對自己的成長與成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上臺授課鍛煉了他的演講能力。如今,他在眾多場合發表演講或授課,總是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妙語連珠,詼諧幽默,深得受眾喜愛。這無疑受益於他多年的教書生涯。另一方面,通過不知疲倦地學習和教學,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他為了教好學博覽群書,廣泛閱讀,完善了知識結構,開闊了思維視野,增強了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對文學創作是十分重要的。

學歷不等於學力,文憑不等於水準。莫言以小學肄業的文化程度開始闖蕩“江湖”,他憑自己超強的自學能力和堅韌意志,不僅一步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識水準,當上教員,而且很快提高了寫作能力,成為著名作家。他敢於走上大學講臺,必然有足夠的底氣作支撐,而底氣當然是來源於實力。他只上過小學但不是小學水準,而是達到甚至超過了中學水準、大學水準。這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和機遇因素,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刻苦勤奮與不懈努力。

破格提幹。之後,莫言又於1983年被調到延慶,任宣傳科理論幹亊,負責幹部和戰士的理論教育。

1997年從部隊轉業後,莫言在檢察日報社和文化部藝術研究院工作。隨著創作成績的提升和名氣的增大,他先後被山東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聘為專職、兼職或客座教授,多次走上大學講臺授課或進行演講,闡述自己獨特的文學理念和創作經驗。特別是在2000年後,莫言還被山東大學聘為研究生導師,多次為研究生講課,與賀立華教授(“雙導師”制)共同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培養了一批研究生。此外,他還多次登上一些國外知名大學的講堂,進行演講或授課,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先後在六、七年的時間裡教書,期間已開始了業餘創作。儘管對文學創作“近乎成癖”,但那畢竟是業餘做的事,他始終堅持在做好本職工作即教好書的前提下發展業餘愛好。這樣,不管幹什麼都容易得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有一個順利成長的良好環境。

莫言的教書歷練對自己的成長與成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上臺授課鍛煉了他的演講能力。如今,他在眾多場合發表演講或授課,總是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妙語連珠,詼諧幽默,深得受眾喜愛。這無疑受益於他多年的教書生涯。另一方面,通過不知疲倦地學習和教學,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他為了教好學博覽群書,廣泛閱讀,完善了知識結構,開闊了思維視野,增強了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對文學創作是十分重要的。

學歷不等於學力,文憑不等於水準。莫言以小學肄業的文化程度開始闖蕩“江湖”,他憑自己超強的自學能力和堅韌意志,不僅一步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識水準,當上教員,而且很快提高了寫作能力,成為著名作家。他敢於走上大學講臺,必然有足夠的底氣作支撐,而底氣當然是來源於實力。他只上過小學但不是小學水準,而是達到甚至超過了中學水準、大學水準。這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和機遇因素,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刻苦勤奮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