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年的婚姻,2/3是糟糕的,卻為何放不下?

讀者私信:

我是一個47歲的女子,兒子23歲,今年大學畢業。

我與老公高三相識相戀,五年後結婚生子,他是我唯一愛過的男人。

我們結婚7年的時候,我發現了他的婚外情。當時感覺天都塌了,

無數次有想死去的念頭。那種還愛著他、離不開他,又痛恨他的感覺,真是生不如死。

後來他道歉,賭咒發誓永不再犯。於是我選擇了原諒,孩子還太小,我想給他一個完整的家。

誰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在以後的N年裡,我無數次發現他出軌。

有一次,為了這個我們激烈爭吵,他惡狠狠的說讓我不要再管,不要再自取其辱。

我聽到自取其辱這個詞,心都涼了,告訴他:請你記住今天我的話,

你讓我嘗到的痛苦,今生我一定會讓你全部都品嘗一遍。

此後,我再也沒有跟他爭吵過。

後來,我遇到了一個暗戀我多年的同學。

他對我很好很好,每天甜言蜜語,呵護備至。我沉迷在其中好幾個月,那種被寵的感覺真好。

直到有一次,他要出差幾天,讓我去陪他。我下決心去了,跟他的相處也很好。但三四天后,我突然覺得厭倦,很想老公,明知道那個男人一次次的背叛我,

我還是愛他,離不開他。

此後我再也沒有想過背叛他。

然而,三年前,他媽媽和妹妹來我們家生活後,我徹底看清了他。

他家本來有三套上百萬的房子,給他妹一套,弟弟兩套,沒有我們的。但他弟媳容不了他媽,所以他媽到了我家。當時我高興的接納了她們,積極的幫她們安置下來。

一開始,她們還有點內疚。後來看我好說話,就和老公一起給我臉色。

有次深夜,我起來上廁所,

婆婆和老公在廚房講話,老公說,要把我攆回老家。聽到這話,我心裡一片冰涼。對這個男人徹底死心。

二十多年的付出,得到這麼一句話。想過離婚,但我不再衝動,要考慮好細節,所以也沒有多說。

他後來倒是很誠懇的跟我道歉,說是昏頭了等等,但我都沒有表態。

去年,和一個朋友一起,在離家200公里的小城開了一家店。偶爾回家,老公看我的眼神也是冷漠和厭煩。

我告訴他,我們離婚算了。他說他不會離婚,他只是煩心事多,對我的感情沒變。

而我,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在那個陌生的小城裡,孤獨寂寞。

去年年底,在書店偶然認識了一個大我五歲的單身男人,我們加了微信,慢慢的就熟了起來。

後來很自然的在一起了。慢慢相處後,

他對我很細心,不忙的時候會做飯送給我吃。兒女不在家時,會邀請我去他家一起做飯,一起散步。

我們有很多話題聊,看法都差不多,總之我們相處很輕鬆。

慢慢的,認識了他前面兩個老婆,跟她們相處也都很好。

最近,他越來越離不開我,說如果我離婚了他一定娶我。

我也很煎熬,我不能周旋在兩個男人之間,但我也無法選擇。

離婚嗎?二十多年的婚姻,我們有太多共同的朋友,親人,還有孩子。我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不會同意,他們一致認為他難相處,但不至於離婚。

而我也捨不得離開這個給我溫暖的男人,他對我來說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我只想緊緊抓住他。

如果你是我,你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的人生都是有很多事件組成。事件之間關係是如此複雜,線索是如此紛亂,以至於——如果我們主題不一樣,視角不一樣,服務物件不一樣,那我們隨手可以編出不同版本的人生故事。

我們故事還會涉及到其他人,那麼,在其他人眼裡,對於同一個故事,因為敘事的視角不同,版本自然就更不相同。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我看到了一個大概的線索。

和自己當年唯一相愛過的男人結婚,後來,他出軌了。

因為他對你的傷害,所以,你也給了自己兩次出軌的機會。

第一回,是想報復丈夫的出軌。第二回,是因為丈夫和母親、妹妹一起說自己的壞話,還要把自己趕回老家去。

但如今,你愛上了第二次出軌的這個物件。現在,面臨了要不要離婚的問題。

這個版本的人生故事,雖然看起來不那麼理性,但是從情緒上看,又有合理的地方。

不過,我仍然對其中有些被略過的地方,心存疑惑;也會因為故事裡一些奇怪的地方,而感到對這段婚姻有更多的不解。

所以,我想提出來,讓你和其他讀者一起看到,一起思考。這樣也會讓這個故事更加的完整,也更加的深刻,那麼,從中我們就能讀懂更多,收穫更多。

到底什麼叫忠於婚姻?

顯然,丈夫對婚姻存在不忠的行為。這一點大家可能不會有分歧,畢竟他曾經多次出軌。但是有一點,他從來沒想過離婚。

在你的描述裡,你出過兩次軌,看起來都有前因。但是,如今,是你動了離婚的念頭。

所以,讓人困惑的地方就來了:

出軌行為,你們都有,只是他在先;離婚的念頭,只有你有,他沒有。

那麼,到底誰更忠誠於婚姻呢?

如果按照誰先有出軌行為的標準,那麼應該是他不忠。而如果說按照誰先有離婚的念頭,那麼可不可以說,是你不忠呢?

當然,這裡就扯出另外一個話題:對於不幸福的婚姻,我們有必要忠誠嗎?有必要一定堅持嗎?

婚姻裡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痛苦,為何放不下?

結婚七年他開始出軌,從此你們的情感就出現破裂。後來他屢次出軌,你們吵架。到後來分居兩地,婚姻有名無實。

堅持到現在,一共二十多年。也就是說,你們關係正常、還算幸福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

但你說你仍然放不下這段婚姻,二十多年的婚姻——但是,其中三分之二是糟糕的。那你放不下的是什麼呢?

你說你們有太多共同的親人朋友,還有孩子。那麼,這樣的婚姻,對於這些人,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在書店裡遇到現在這個男人之前,你沒考慮過離婚。但當你發現這個男人能給你溫暖的時候,你就動了離婚的念頭。

或者,我們可以再直接一點——當你有了看起來更好的選擇的時候,你就動了離婚的念頭。

反過來講,之前的堅持,讓婚姻持續了這麼久,是不是只是因為——你還沒遇到值得你權衡利弊的人?

選擇性的選材講故事,會讓我們無法真正認識自己

在你的故事裡我看到,婆家分房子,只有丈夫的弟弟和妹妹的,沒有丈夫的。你也沒去爭。但結果是,婆婆和妹妹卻對你極不友善。

你和丈夫為什麼沒去爭?

她們為何對你如此不友好?

這些沒有詳細的描述,讓人有些無法理解。

對於丈夫為何要對自己的家人要把你趕回老家,我們也看不到緣由在哪裡。這些年來,丈夫對你,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緒?

對於現在談戀愛的這個男子,你看到了他對離異的“老婆”都很好,看到了他可以和“前妻們”和你和諧地聚餐——這在你看起來好像很和諧,但我讀到的時候,感覺是有一些怪怪的。

在你眼裡,他善良,能擔當。但是,如此善良的人,是如何讓兩段婚姻走到了頭?他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這些經歷的——這些卻沒有任何的談及。

你對他前兩段婚姻如果真十分瞭解,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有信心產生和他結婚的念頭,而不擔心自己會步“前妻們”的後塵呢?

總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一開始,丈夫是你唯一相愛的人。後來,他卻變成了出軌慣犯,還夥同家人對付自己。

我們沒看到的是,除了吵架,除了以牙還牙,你們對婚姻做過什麼建設性的努力。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我們當然不會反對任何人追求幸福的權力。但任何一個選擇,一旦做出,後續可能仍然需要我們去努力維持它的義務。

如果我們只喜歡選擇,而不願意去對選擇負責,那可能我們的心會註定漂泊,無處安置。

親人,還有孩子。我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不會同意,他們一致認為他難相處,但不至於離婚。

而我也捨不得離開這個給我溫暖的男人,他對我來說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我只想緊緊抓住他。

如果你是我,你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的人生都是有很多事件組成。事件之間關係是如此複雜,線索是如此紛亂,以至於——如果我們主題不一樣,視角不一樣,服務物件不一樣,那我們隨手可以編出不同版本的人生故事。

我們故事還會涉及到其他人,那麼,在其他人眼裡,對於同一個故事,因為敘事的視角不同,版本自然就更不相同。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我看到了一個大概的線索。

和自己當年唯一相愛過的男人結婚,後來,他出軌了。

因為他對你的傷害,所以,你也給了自己兩次出軌的機會。

第一回,是想報復丈夫的出軌。第二回,是因為丈夫和母親、妹妹一起說自己的壞話,還要把自己趕回老家去。

但如今,你愛上了第二次出軌的這個物件。現在,面臨了要不要離婚的問題。

這個版本的人生故事,雖然看起來不那麼理性,但是從情緒上看,又有合理的地方。

不過,我仍然對其中有些被略過的地方,心存疑惑;也會因為故事裡一些奇怪的地方,而感到對這段婚姻有更多的不解。

所以,我想提出來,讓你和其他讀者一起看到,一起思考。這樣也會讓這個故事更加的完整,也更加的深刻,那麼,從中我們就能讀懂更多,收穫更多。

到底什麼叫忠於婚姻?

顯然,丈夫對婚姻存在不忠的行為。這一點大家可能不會有分歧,畢竟他曾經多次出軌。但是有一點,他從來沒想過離婚。

在你的描述裡,你出過兩次軌,看起來都有前因。但是,如今,是你動了離婚的念頭。

所以,讓人困惑的地方就來了:

出軌行為,你們都有,只是他在先;離婚的念頭,只有你有,他沒有。

那麼,到底誰更忠誠於婚姻呢?

如果按照誰先有出軌行為的標準,那麼應該是他不忠。而如果說按照誰先有離婚的念頭,那麼可不可以說,是你不忠呢?

當然,這裡就扯出另外一個話題:對於不幸福的婚姻,我們有必要忠誠嗎?有必要一定堅持嗎?

婚姻裡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痛苦,為何放不下?

結婚七年他開始出軌,從此你們的情感就出現破裂。後來他屢次出軌,你們吵架。到後來分居兩地,婚姻有名無實。

堅持到現在,一共二十多年。也就是說,你們關係正常、還算幸福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

但你說你仍然放不下這段婚姻,二十多年的婚姻——但是,其中三分之二是糟糕的。那你放不下的是什麼呢?

你說你們有太多共同的親人朋友,還有孩子。那麼,這樣的婚姻,對於這些人,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在書店裡遇到現在這個男人之前,你沒考慮過離婚。但當你發現這個男人能給你溫暖的時候,你就動了離婚的念頭。

或者,我們可以再直接一點——當你有了看起來更好的選擇的時候,你就動了離婚的念頭。

反過來講,之前的堅持,讓婚姻持續了這麼久,是不是只是因為——你還沒遇到值得你權衡利弊的人?

選擇性的選材講故事,會讓我們無法真正認識自己

在你的故事裡我看到,婆家分房子,只有丈夫的弟弟和妹妹的,沒有丈夫的。你也沒去爭。但結果是,婆婆和妹妹卻對你極不友善。

你和丈夫為什麼沒去爭?

她們為何對你如此不友好?

這些沒有詳細的描述,讓人有些無法理解。

對於丈夫為何要對自己的家人要把你趕回老家,我們也看不到緣由在哪裡。這些年來,丈夫對你,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緒?

對於現在談戀愛的這個男子,你看到了他對離異的“老婆”都很好,看到了他可以和“前妻們”和你和諧地聚餐——這在你看起來好像很和諧,但我讀到的時候,感覺是有一些怪怪的。

在你眼裡,他善良,能擔當。但是,如此善良的人,是如何讓兩段婚姻走到了頭?他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這些經歷的——這些卻沒有任何的談及。

你對他前兩段婚姻如果真十分瞭解,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有信心產生和他結婚的念頭,而不擔心自己會步“前妻們”的後塵呢?

總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一開始,丈夫是你唯一相愛的人。後來,他卻變成了出軌慣犯,還夥同家人對付自己。

我們沒看到的是,除了吵架,除了以牙還牙,你們對婚姻做過什麼建設性的努力。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我們當然不會反對任何人追求幸福的權力。但任何一個選擇,一旦做出,後續可能仍然需要我們去努力維持它的義務。

如果我們只喜歡選擇,而不願意去對選擇負責,那可能我們的心會註定漂泊,無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