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說大賽丨31號作品:一口鍋

文/一錦年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早春的校園乍暖還寒,柳枝吐芽,迎春花笑顏逐開。

一切都在勃勃生機中爭相彰顯新春的活力。叮鈴鈴,一陣放學鈴聲打破了寂靜的校園。

“又是在等你的老戰友嗎?”教室裡急急走出來的同學問等在門口的趙文芳。

“是啊,你看我老戰友總是在磨蹭。”

“姐姐突發靈感寫點東西,你餓了,要不你先走吧。”

“沒事姐陪你,姐早已習慣了你經常如此。更何況姐還吃了早點,你這為了省錢連早點都不吃的人都不餓,

我怎麼會餓呢?”一旁的趙文芳說著笑著走進了教室。

“嗨、嗨、你還有大有小沒?”趙文香紅著臉喊道。不一會兒沸騰的教室就恢復了安靜。

說起這兩人大家都以為是親姐妹。其實不然,緣分有時就是那麼湊巧。她們曾是高中同學,又共同擔任語文課代表。兩人沒有商量竟又報了同一所大學。因此趙文香總是調侃兩人是同一戰壕裡的老戰友。趙文芳放學早,四年大學期間總是站在趙文香的教室門口等她。

這四年來趙文芳可算是這層教學樓的靚麗風景。她雖不在這層教學樓但這層樓沒有人不認識她。話說安靜的教室裡足以聽見趙文香沙沙作響的寫字聲。趙文芳在一旁看著,忽然拽了拽趙文香衣角問道:“老戰友,咱們怎麼辦啊?”

忙碌的趙文香頭都沒有抬說道:“老地方吃飯還用想嗎?”

趙文芳委屈地說到:“誰問你去哪吃飯了?我是想問你實習完後去哪上班?”

“哈哈哈……”一向性格直爽的趙文香大笑著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離上班還有一年呢,怕什麼。”不過她心裡也膽怯,憑藉她一己之力那是杯水車薪。就像這次實習分配,她清楚地知道趙文芳班裡是按成績分配,而她們班裡是憑藉關係和紅包分配。她最近很是猶豫,托關係吧,在這座城舉目無親哪裡還有關係。送紅包吧那可是父母的血汗錢,此刻父母還不知在哪個工地上被包工頭使喚呢!況且這種做事方法她趙文香一直以來嗤之以鼻。

她最崇拜的可是五柳先生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和青蓮居士的“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她私下裡總是一遍遍地叩問自己是時運不濟呢?還是命途多舛呢?本以為耕耘就會有收穫,努力就會有回報。但結果未必是。

在這所學校裡她並不是冷傲清高,她是不想任人欺負,不願與一些人同流合污,

幸好遇見了老戰友趙文芳她才不孤單。此刻她也在迷茫彷徨中,要不然她不會在一紙素箋中抒發情懷。但是這些她都不能讓趙文芳知道,要不然這傢伙一向心思細膩又擔心地吃不下飯了。想到此她也無暇再寫她那傷春悲秋的所謂的靈感文章了。扔下筆,合起本子,對趙文芳說;“走,姐姐餓了,咱們去吃飯。”二人走出教學樓,趙文香的文學細胞加上她的惆悵,不由地大聲感慨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所有的心酸與惆悵仿佛都在這一嗓子裡吼了出來。趙文芳此刻倒坦然,順口接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早春的陽光溫暖柔和,今天的天分外的藍,校園裡粉白的杏花又格外地惹眼,如此甚好的美景也沒有吸引這二人,她倆挽著胳膊只顧往前走,不知不覺二人已走到了學生餐廳門口。“吃什麼啊?”兩人異口同聲面面相覷。

趙文芳笑著說道:“我卡裡剩四塊五毛錢了!”

趙文香說:“沒事,我卡裡還有八塊六毛錢,合起來咱們還能吃頓好的。”

突然兩人被前面一對情侶的對話所吸引。“親愛的,我要吃煮饃,肉多。”

“來碗煮饃,肉放多些。”

“好勒!”工作人員應和到。

趙文芳此刻羡慕地說到:“你看,咱們上一秒還在湊錢吃飯呢,人家直接有播報機叫飯。”趙文香反問趙文芳:“難道你想選擇那樣的生活。”

趙文芳一瞬間像觸電般了,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說:“不,不,不,大姐啊,我才不呢,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那樣的話書就白念了,爹媽還指望我‘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呢,我可不想早早把自己這些年的努力輕而易舉地葬送了。再說了我是那樣的人嗎?”

趙文香憂鬱地說:“話不好說啊,環境影響人,文化塑造人,你看有多少人已經被世俗同化了,就剩下像咱倆這一類人,在這自稱窮酸儒生。”正說著話二人點的小火鍋也上來了。

看二人拿起筷子的架勢,都知道她們想狼吞虎嚥地咥一頓,但事實並未自顧自地吃,而是互相謙讓,趙文香讓趙文芳多吃,說自己宿舍裡還有從自家帶來的饃,趙文芳讓趙文香多吃,她宿舍裡也有從家裡帶來的饃,聽著二人的對話,我們不免詫異,如今的大學生還有從家裡背饃的。

二人吃完飯走出食堂,坐在校園的碧翠湖邊,泛著漣漪的湖面,湖水清澈,幾對白鵝悠閒地在湖水裡嬉戲,還時不時的伸長脖子高歌幾聲,仿佛在刷存在感。二人好像置身世外,對此美景並無心思,只見趙文香抬眼望著東方,又一次調侃到:“剛才我們還在同一口鍋裡吃飯,一個月後,我們就要分道揚鑣,尋找屬於各自的那口鍋了,共用一口鍋的機會還會有嗎?”

趙文芳只是低頭盯著腳底下扣著手指頭並未作答。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誰主沉浮?”

所有的心酸與惆悵仿佛都在這一嗓子裡吼了出來。趙文芳此刻倒坦然,順口接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早春的陽光溫暖柔和,今天的天分外的藍,校園裡粉白的杏花又格外地惹眼,如此甚好的美景也沒有吸引這二人,她倆挽著胳膊只顧往前走,不知不覺二人已走到了學生餐廳門口。“吃什麼啊?”兩人異口同聲面面相覷。

趙文芳笑著說道:“我卡裡剩四塊五毛錢了!”

趙文香說:“沒事,我卡裡還有八塊六毛錢,合起來咱們還能吃頓好的。”

突然兩人被前面一對情侶的對話所吸引。“親愛的,我要吃煮饃,肉多。”

“來碗煮饃,肉放多些。”

“好勒!”工作人員應和到。

趙文芳此刻羡慕地說到:“你看,咱們上一秒還在湊錢吃飯呢,人家直接有播報機叫飯。”趙文香反問趙文芳:“難道你想選擇那樣的生活。”

趙文芳一瞬間像觸電般了,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說:“不,不,不,大姐啊,我才不呢,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那樣的話書就白念了,爹媽還指望我‘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呢,我可不想早早把自己這些年的努力輕而易舉地葬送了。再說了我是那樣的人嗎?”

趙文香憂鬱地說:“話不好說啊,環境影響人,文化塑造人,你看有多少人已經被世俗同化了,就剩下像咱倆這一類人,在這自稱窮酸儒生。”正說著話二人點的小火鍋也上來了。

看二人拿起筷子的架勢,都知道她們想狼吞虎嚥地咥一頓,但事實並未自顧自地吃,而是互相謙讓,趙文香讓趙文芳多吃,說自己宿舍裡還有從自家帶來的饃,趙文芳讓趙文香多吃,她宿舍裡也有從家裡帶來的饃,聽著二人的對話,我們不免詫異,如今的大學生還有從家裡背饃的。

二人吃完飯走出食堂,坐在校園的碧翠湖邊,泛著漣漪的湖面,湖水清澈,幾對白鵝悠閒地在湖水裡嬉戲,還時不時的伸長脖子高歌幾聲,仿佛在刷存在感。二人好像置身世外,對此美景並無心思,只見趙文香抬眼望著東方,又一次調侃到:“剛才我們還在同一口鍋裡吃飯,一個月後,我們就要分道揚鑣,尋找屬於各自的那口鍋了,共用一口鍋的機會還會有嗎?”

趙文芳只是低頭盯著腳底下扣著手指頭並未作答。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