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點導讀」標準化指標不能替代判斷力

資料和指標為企業提高績效帶來了動力,但同時也弱化了人在判斷中的價值,

帶來了許多弊端。美國歷史學教授傑裡·穆勒(Jerry Z. Muller)在他的新書《指標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trics)中指出了標準化指標的三大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引發指標博弈,偏離組織目標。

穆勒指出,依賴標準化的資料去衡量賞罰,往往會導致指標博弈,就是指:員工努力讓指標的數值最大化,但實際效果卻與組織的長遠目標不符。拿員警部門來舉例,員警部門使用犯罪報告來決定在哪裡部署警車,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用警力。但是如果一個地區的重大犯罪率將決定主管官員能不能晉升,一些官員就可能不記錄犯罪,或者把嚴重犯罪降級為輕罪來記錄,顯然不符合指標設計的初衷。

第二個缺陷是以犧牲其他重要職能為代價達成指標。

比如老師以考高分為目標教育學生,而忽略難以用指標考察的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公司高管通過削減研發開銷實現季度利潤最大化等。穆勒指出,諸如合作能力之類的基本素質是無價的,無法用標準化的指標進行衡量。而且事先確定了目標,員工發揮主動性的空間就很小,承擔風險的意願也會降低,就會極大地壓抑組織創新。

第三個缺陷是消耗工作精力。

穆勒表示要進行指標考核就意味著要大量地收集資料,而這個過程就會耗費應該用於正常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時候員工花了大量的時間記錄和分析各種資料,但是真正起到的作用卻很有限,這也會導致公司的士氣低落,不利於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

總之,指標不能作為判斷力的替代品,有效的衡量要求管理者運用自己的判斷力。意識到指標特有的缺陷,是幫助企業恢復判斷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