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梅子青時》:所謂一個女人的史詩,不過尋常而已

原文@吉吉 載於中讀App

《梅子青時》這本書是從友人的書單裡竊來的。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樣,最初會被這清新的書名吸引,多半是感受到了這幾個字裡滲出的千萬般酸澀,以及遐想間所觸及的主題周邊:懵懂年少、青蔥歲月,

還有……愛情。再看副標題處赫然寫著:外婆的青春紀念冊,似乎與猜測吻合。然細細讀來,方知“樸實的年代感”才是此書的主旋。

回顧主人公劉梅香的一生,我不禁聯想起著名作家嚴歌苓的作品——《一個女人的史詩》:的確,這個女子成長的每一步看似平凡,可與之相關的親情、友情、愛情背後是貫穿全書的悠悠家國情懷,即便不夠恢宏,也可謂之盪氣迴腸。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樣的時代背景是渲染,而湘西師範曲折的遷校史、那個年代教師的命運,以及嵌在歷史環境裡的人情冷暖才是精神內核。在虛實詳略間,觀者自能從中體味關於人生、關於生命的真義。

合書之際,我才真正試圖和作者(劉梅香的外孫女)站在一起,

揣度她為了呈現那些故事,在細微處所做的努力。很顯然,書中所述故事均取材于外婆的真實的經歷,可未見得所耗費的心力就少於一般。

畢竟,故事是斷斷續續聽來的,如何選材佈局,如何安排詳略,如何適當結合史實,如何讓情節和人物看起來前後沒有衝突、嚴絲合縫,這些都是必須要考量的。

說起來,我一向在讀書心得上是不肯用力的,

總是依著自己的心思胡亂揣度;細究之下,其實並不曉得是否與寫作者合意。這次自然也不例外,諸位姑且當作漫談吧:

首先,行文中作者盡力做到了完整展示時代風貌,這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對外婆生平事蹟的梳理。

人物在不同背景下的心態不同,行為自然也會因之發生變化,年齡、經歷、讀過的書、看過的景看似微不足道,卻在時代洪流的催化下成就了那些鮮活的生命和具體可感的史實。

劉梅香和她的同學們,似滄海一粟,卻切切實實地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書寫了一段屬於屬於他們的青梅往事。

其次,文本內容上從新舊穿插,到新舊相逢,不僅夾敘夾議,還將倒敘插敘相結合,甚至為求結構一致,就連頁碼也配合情節特意做了大小寫的區分,既用心,又妙極。

雖然慣常的時間概念被作者打破,按需切割,閱讀中也需跟隨作者不斷跳進跳出,

但好在行文間場景轉換自然,節奏把握恰到好處,再加上語言純樸清新,讀來並不會覺得累。

再次,本書的推薦者之一是饒平如,讓人多少能嗅到一些“清新淳樸”的意味。

儘管平如先生並非文學大家,出書的數量也有限,但那本依據他和老伴兒情感經歷畫成的《平如美棠》足夠深入人心,從為文之道窺推文之勢,如此願意用心書寫的至情至性之人,推薦的文章想必定是有品質保證的,我想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此書情感積澱之厚重。

印象中,這書的簡介中確有些看似閃閃發光的東西,“2015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以及其他媒介評出的優秀作品和入圍作品都在這類的榮譽之列。然而,實用主義“爆文”橫行的今天,這類有情懷的書的命運幾乎是可以想見的,多半只能偏居一隅,等待路過者駐足圍觀,甚或淺淺瞥過。蒼涼得很,卻也極為熨帖,凡常滋味大概就是如此吧?

默默然間,沒頭沒腦地想起幾句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暮春時節,一面在舊時令中寥落,一面又嚮往炎炎夏日的濃烈,糾結中生出的閒情也好、閒愁也罷,可能都是恰逢其時的一份心緒,如同這書的主題“在動盪中相聚又離別,等待太平時的歡聚”,一切不過是常態,是平凡生命中的點滴而已。

這些年,斷斷續續讀書寫字,尚無建樹卻心性如初,零零落落有所感的所謂經驗,恐怕不能用來與人交流、供人參考,至多不過是騙騙小孩子,或者是供自己賞完品鑒也就罷了。就像這一次卒讀《梅子青時》之後,慢慢體會到:最難書寫是平常。

書中的情節看似與你我經歷迥異,拋開時代的賦予的意義,不過都是那些日常的點滴。如同水和空氣,描摹形狀氣味有些難度,但那些場景卻與每一日的生活融合得恰如其分,亦苦亦甜,亦酸亦澀,分寸拿捏得剛剛好。

這次第,若飲一杯新釀的梅子酒,甜柔濃烈,口口合心,當真與這情勢和色彩呼應得緊:要強了一輩子的外婆,一場病後精力大不如前,若不是兒女們精心安排了與老同學的相聚,恐怕此生的軌跡中途多半是孤獨的,唯其有這一次略有遺憾(老同學有些神志不清)的重逢,才讓這“青梅”於酸澀中透出一點甜,也才不負那許多年的青春。

此刻,終於明白:所謂“梅子青時”,既是外婆一個人的青春,更是一群人的青春,一個時代的記憶,于人類歷史長河卻談不上濃墨重彩,甚至可以說——不過尋常而已……

我想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此書情感積澱之厚重。

印象中,這書的簡介中確有些看似閃閃發光的東西,“2015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以及其他媒介評出的優秀作品和入圍作品都在這類的榮譽之列。然而,實用主義“爆文”橫行的今天,這類有情懷的書的命運幾乎是可以想見的,多半只能偏居一隅,等待路過者駐足圍觀,甚或淺淺瞥過。蒼涼得很,卻也極為熨帖,凡常滋味大概就是如此吧?

默默然間,沒頭沒腦地想起幾句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暮春時節,一面在舊時令中寥落,一面又嚮往炎炎夏日的濃烈,糾結中生出的閒情也好、閒愁也罷,可能都是恰逢其時的一份心緒,如同這書的主題“在動盪中相聚又離別,等待太平時的歡聚”,一切不過是常態,是平凡生命中的點滴而已。

這些年,斷斷續續讀書寫字,尚無建樹卻心性如初,零零落落有所感的所謂經驗,恐怕不能用來與人交流、供人參考,至多不過是騙騙小孩子,或者是供自己賞完品鑒也就罷了。就像這一次卒讀《梅子青時》之後,慢慢體會到:最難書寫是平常。

書中的情節看似與你我經歷迥異,拋開時代的賦予的意義,不過都是那些日常的點滴。如同水和空氣,描摹形狀氣味有些難度,但那些場景卻與每一日的生活融合得恰如其分,亦苦亦甜,亦酸亦澀,分寸拿捏得剛剛好。

這次第,若飲一杯新釀的梅子酒,甜柔濃烈,口口合心,當真與這情勢和色彩呼應得緊:要強了一輩子的外婆,一場病後精力大不如前,若不是兒女們精心安排了與老同學的相聚,恐怕此生的軌跡中途多半是孤獨的,唯其有這一次略有遺憾(老同學有些神志不清)的重逢,才讓這“青梅”於酸澀中透出一點甜,也才不負那許多年的青春。

此刻,終於明白:所謂“梅子青時”,既是外婆一個人的青春,更是一群人的青春,一個時代的記憶,于人類歷史長河卻談不上濃墨重彩,甚至可以說——不過尋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