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30人申請轉改首批文職人員

“今年學校給我院分配18名轉改文職人員指標,首批申請轉改達30人,包括8名系、室領導,10名正、副教授和2名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對象。”談起轉改文職人員工作,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政委徐曉林十分欣喜。

在全校第一個遞交轉改申請的該院物理系副主任彭剛說:“轉改文職不改初心,幹事創業當一如既往。”今年初,他指導學員奪得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金獎。

陽春三月,記者深入採訪獲知,該院這一喜人景象,既得益於院黨委對轉改文職人員政策的全面深入宣講和一系列拴心留人的有效舉措,更始於轉改物件獻身強軍興軍事業的篤定初心。

消除顧慮,

堅定轉改信心

“當初穿上軍裝,我英姿勃勃,別提有多神氣了。”該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員王寶磊,對第一次穿上軍裝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今年初,一道轉改文職人員的人生考題擺在他的面前。猶豫、彷徨、失落一齊湧上心頭:熱愛軍隊,甘當紅燭,卻難舍這身軍裝啊!

在轉改文職人員工作中,有王寶磊這樣想法的並非個別,“等等再說”“看看再作決定”,有人甚至做好了“向後轉”的準備。

該院黨委深入分析全院思想情況後認為,一些同志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主要是對轉改文職人員政策瞭解不深、理解不透,對轉改後的待遇、個人發展顧慮較多。旋即,一場政策解讀與答疑在全院展開,黨委“一班人”堅持先學一步、帶頭宣講,各級領導深入教學科研一線回應關切、解疑釋惑。學院政治工作處建起“不忘初心”微信群,從身份定位和工資待遇,醫療和住房保障,
職稱評審、職業發展和退休安置等方面,逐一進行政策解讀、分析對比,引導大家全面瞭解掌握相關政策,找准發展定位,明確轉改後的前進方向。

“把政策法規的大道理講清楚,將待遇保障的經濟賬算明白,消除認識誤區,增強職業榮譽感,讓大家改得放心。”學院政委徐曉林說,這項工作做深做實後,大家對轉改政策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消除了之前的一些顧慮,

不僅提高了轉改積極性,更堅定了為強軍事業繼續奮鬥的信念。

該院生物與化學系講師朱律韻是學校合成生物學方向的青年學術骨幹,指導學員連續4屆獲得國際遺傳工程機械大賽金獎。去年底,聽說自己崗位可能會改編為文職,一度產生了要走的念頭,一家地方企業得知後高薪招聘。當瞭解了轉改政策並進行兩者比較後,他決定留下來,主動遞交轉改申請。他在申請書上寫道:“這裡有幹事創業的舞臺,

轉改文職人員後能繼續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優勢,繼續在軍校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幸福。”

一視同仁,系列舉措暖心

軍事外語系副主任馬曉雷早已遞交申請並確定轉改文職人員,讓他感到驚喜的是,在今年職稱評審初評中,院黨委將其優先推薦參評正高職稱。

“堅持高標準,軍人與文職人員一視同仁。”該院政治工作處主任蔡學武說,針對軍隊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新情況,院黨委及時制訂出臺了一系列拴心留人的舉措。

今年,該院在申報出國訪學對象時,5名預選對象均是已遞交轉改申請的教員,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養物件王廣就是其中之一。王廣是學校首批從清華大學引進的博士畢業生,入伍短短幾年,他參與承擔了17項科研課題研究,發表論文34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在轉改文職人員過程中,王廣曾擔心身份變了,未來發展受限。學院出臺的一系列關心文職人員的舉措,讓他吃了“定心丸”,心無旁騖投身到科技創新事業中。院黨委認為王廣專業基礎扎實,創新潛力大,優先推薦他今年赴世界一流大學訪學。

該院轉改文職人員從馬曉雷和王廣的事例中,看到了院黨委對文職人員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堅守初心、投身強軍事業的熱情和幹勁。

排憂解難,幹事創業舒心

身份轉換是否會成為“局外人”?組織關愛是否會厚此薄彼?這是該院一些同志面臨轉改時產生的後顧之憂。對此,該院黨委在做好政策解讀的同時,主動為轉改文職人員辦實事,排憂解難,一如既往給予關心愛護,使他們後顧少憂。

該院數學系講師海昕是一名入伍22年的教學骨幹。幾年前,同為軍人的妻子為了照顧重病的孩子,毅然轉業到地方工作,以此支持丈夫繼續在部隊工作。在面臨轉改文職人員的人生十字路口,海昕十分糾結,既捨不得脫下穿了20多年的軍裝,又為不能照顧生病的孩子而深感愧疚,更擔心身份轉換後失去組織關愛,幹起工作少了些以前的激情。

學院和系領導瞭解海昕實際情況後,一邊找他談心交流,幫助其規劃未來事業發展,一邊與他愛人溝通,根據家庭實際困難,為其優先排課,特地避開一二節課,讓他早上有時間照顧生病的孩子。學院的這一舉動讓海昕十分感動。去年底,學院推薦海昕參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能手”比賽,並組織經驗豐富的專家對他進行指導幫助。海昕不負眾望,在這次比賽中一舉奪冠。

事業和家庭兩不誤,海昕幹勁十足:“轉改文職人員後,我仍是一名軍校教員,同樣能得到組織的關愛,照樣能在崗位上建功立業。”今年1月,海昕在愛人的支持下,主動提出轉改文職人員,振奮精神積極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據介紹,該院黨委和機關著眼保留骨幹人才、建強文職人員隊伍,對每一個轉改文職人員給出了職業定位,作出未來發展規劃,多方協調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一步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勁力量。生物與化學系副教授胡碧茹說:“雖然即將面臨身份轉換,但我們幹起工作來感到很舒心。”目前,該院首批上報的30名轉改文職人員初心不改,正以新的姿態意氣風發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

針對軍隊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新情況,院黨委及時制訂出臺了一系列拴心留人的舉措。

今年,該院在申報出國訪學對象時,5名預選對象均是已遞交轉改申請的教員,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養物件王廣就是其中之一。王廣是學校首批從清華大學引進的博士畢業生,入伍短短幾年,他參與承擔了17項科研課題研究,發表論文34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在轉改文職人員過程中,王廣曾擔心身份變了,未來發展受限。學院出臺的一系列關心文職人員的舉措,讓他吃了“定心丸”,心無旁騖投身到科技創新事業中。院黨委認為王廣專業基礎扎實,創新潛力大,優先推薦他今年赴世界一流大學訪學。

該院轉改文職人員從馬曉雷和王廣的事例中,看到了院黨委對文職人員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堅守初心、投身強軍事業的熱情和幹勁。

排憂解難,幹事創業舒心

身份轉換是否會成為“局外人”?組織關愛是否會厚此薄彼?這是該院一些同志面臨轉改時產生的後顧之憂。對此,該院黨委在做好政策解讀的同時,主動為轉改文職人員辦實事,排憂解難,一如既往給予關心愛護,使他們後顧少憂。

該院數學系講師海昕是一名入伍22年的教學骨幹。幾年前,同為軍人的妻子為了照顧重病的孩子,毅然轉業到地方工作,以此支持丈夫繼續在部隊工作。在面臨轉改文職人員的人生十字路口,海昕十分糾結,既捨不得脫下穿了20多年的軍裝,又為不能照顧生病的孩子而深感愧疚,更擔心身份轉換後失去組織關愛,幹起工作少了些以前的激情。

學院和系領導瞭解海昕實際情況後,一邊找他談心交流,幫助其規劃未來事業發展,一邊與他愛人溝通,根據家庭實際困難,為其優先排課,特地避開一二節課,讓他早上有時間照顧生病的孩子。學院的這一舉動讓海昕十分感動。去年底,學院推薦海昕參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能手”比賽,並組織經驗豐富的專家對他進行指導幫助。海昕不負眾望,在這次比賽中一舉奪冠。

事業和家庭兩不誤,海昕幹勁十足:“轉改文職人員後,我仍是一名軍校教員,同樣能得到組織的關愛,照樣能在崗位上建功立業。”今年1月,海昕在愛人的支持下,主動提出轉改文職人員,振奮精神積極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據介紹,該院黨委和機關著眼保留骨幹人才、建強文職人員隊伍,對每一個轉改文職人員給出了職業定位,作出未來發展規劃,多方協調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一步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勁力量。生物與化學系副教授胡碧茹說:“雖然即將面臨身份轉換,但我們幹起工作來感到很舒心。”目前,該院首批上報的30名轉改文職人員初心不改,正以新的姿態意氣風發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