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黔西南這個小村寨!600年前朱元璋派兵駐守,如今依然很美

在中國西南之南,素有山水冊頁,幸福亨通的吉祥之地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隱藏著一個特殊的屯堡山寨和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今天,興義之窗小編就帶你走進這個頗具民族魅力的布依村寨,

感受不一樣的美。

從興義驅車前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可到達小編要說的這個村寨——陂(po)鼐(nai)古寨。其位於威旁村西北部,地處冊亨、安龍兩縣交界處,國土面積2.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著明代遷入的王、李兩姓600餘人。600多年前,王李兩姓雖都是明朝漢族之後,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如今的陂鼐布依族人口已占總人口的97%,漢族為3%,共18人。這種漢族少數民族化的現象,

充分體現了各民族之間極強的包容性、團結性和共進性。而布依語“陂”即為水井,“鼐”則指的是板栗樹,意為兩姓人在一棵板栗樹和水井的見證下共同生息繁衍。

走進古寨,在嚮導的帶領下,從玉季橋而過,兩岸涓涓流水,左邊的稻子茁壯成長,右邊的冬青樹下一群鴨子正在嬉戲,一派田園風光映入眼簾。而更讓小編感興趣的還是這裡存留下來的歷史古跡和一個個頗具神韻的自然景觀。

玉季橋

陂鼐古橋,緣何稱“玉季橋”?相傳由此橋北可上古興義府(今安龍縣城),南可下古冊亨州同城(今冊亨縣冊陽村),是商賈必經之橋,它見證著王、李二姓物阜年豐、人丁興旺的歷史。陂鼐王、李二姓氏商議,決定給石拱橋取一個內含王、李二姓,

又寄寓著陂鼐物阜年豐、人丁興旺的橋名。於是在王字右下腳上巧加“、”為“玉”字(即珍珠寶玉),“李”字頭上加“丿”為“季”字(即四季發財)合為“季玉”二字,玉季橋由此名傳至今。

鴛鴦樹

生長在古井邊上的野板栗樹和硬殼朗樹“同根”“同幹”、形同“連體”,故稱“連體樹”又叫“鴛鴦樹”,雖歷經近千年的風雨和滄桑,至今依然枝繁葉茂,風趣宜人,“陂鼐”布依古寨也因這棵野板栗古樹和它根下的那口養育了若干代人的古井而得名。

姻緣樹——象徵愛情,幾百年來矢志不渝地為王李寨兒女帶來祝福和吉祥,但它本身並不是一棵,而是兩棵不同品種的百年老樹。由於同根而生,相依而長,又如同恩愛的百老夫妻,葉貌相似等原因,如非仔細觀察,一般人很難發現它們是兩棵品種不同老樹相依而成,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將他們稱之為一棵樹了。

陰陽樹

是當地稀有的物種,方圓幾萬里唯一棵,當地人取名“陰陽果樹”,源於樹上結的果實,果子長勢奇特,成熟的果子外殼似牛心狀,殼質堅硬,果色呈半紅半白,紅白分明,紅為陽,白為陰,故稱“陰陽果”,而且紅白相交處呈“S”形,極像陰陽太極的圖案。秋季是果子成熟的季節,相傳果子不但可以治婦科病,而且治痢疾有特別的功效,人犯痢疾有紅痢和白痢之分,紅果專治紅痢、白果專治白痢,因其神奇的功效,故被人們稱為“神樹”,“陰陽果”被人們視為珍寶。

古驛道

舊時的陂鼐,是明代漢軍駐屯之地,而陂鼐古驛道則是古時官府傳遞公文、兵馬調動和商賈過往的重要驛道,往來熱鬧非凡,驛道全程用青石板鋪墊而成,久經不衰,其商賈繁華景象,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才逐漸蕭條。

石牆

陂鼐古寨,古老的院牆迂回曲折,牆內是樓中樓加庭院,牆外是牆連牆,牆內巷道似迷宮,房門多道,有“三道朝門九道閂”戒備森嚴之勢,無論是房屋牆體還是圍牆牆體,都是由打鑿得不甚規則的青石砌成,牆體不用石灰灌漿凝固,全靠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砌而成的“乾打壘”牆壁,支墊平整,幾百年來伴隨滄桑日月,風雨侵蝕卻依然堅固,牆體上長滿了青苔和芨芨草,足以見證古牆演繹的歷史痕跡。

鄉愁館

在文化廣場的舞臺後面就是極具布依族特色的“衣、食、住、俗”四個鄉愁館,館內主要以展示布依人民日常勞作、婚喪嫁娶及生活起居所用的勞動和日用品為主。

磨盤

陂鼐古寨最初有八十八戶人家,他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開墾田地,造福後人,如今為了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特在此建立了八十八個磨盤,每一個磨盤代表一戶人家,讓子孫後代把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下去。

出來遊玩,除了想看到一些美景外,也會希望買到一點當地特色分享給家人朋友,陂鼐古寨正致力打造一個電子商務體驗店,不久的將來就能在這裡購買到農戶飼養的土雞、綠殼雞蛋、本地山羊、努比亞種羊、自製臘肉香腸、自製茶籽油、最具特色的是大力娃娃魚、冗貝天然泥鰍、觀音村的黃蟲、秧凡的斑鳩、冗渡竹鼠等當地美味了。

當地農家菜

如果是早上去遊玩了陂鼐古寨,那麼下午就可以去大寨和羊博園了,兩地相距並不遠。大寨村原名秧弄,在布依語中即美麗幸福的意思, 是貴州50個最具魅力村寨之一。全村共轄11個村民組,共2107人,少數民族占89.2%。這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生態良好,猶如天然大氧吧。年平均氣溫15.2℃,氣候宜人,是人們避暑觀光的好去處。

相傳在明朝末年時候,大寨的祖先就已遷入此地,當時是分別居住在九個不同的自然村寨,故又稱之為“秧弄九寨”,即今天的“冗桑”“江見”“打浪”“中寨”“大寨”“堡上”“冷田壩”“頂效”“石碰”等九個寨子的合稱。這裡的村民全是布依族,由於經濟及地理條件等原因,“秧弄”文化受到漢化的影響程度比較小,所以保存得比較完整,如“三月三”祭山、“七月半”過小年等節日習慣。每逢過年過節,村民依然保留跳轉場舞,玩舞獅,推雞頭,唱山歌,舂糍粑,吃五色糯米飯,染紅雞蛋,穿新衣服,走婆家等民族風俗。其中,以“三月三”、轉場舞、舞獅、推雞頭、唱山歌等最為聞名。

弄秧錦繡坊

錦繡坊占地408.2平方米,總投資207.67萬元,分上下層兩層,上層生產加工,下層銷售展示。坊內可集中展示布依服飾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工藝製作流程,遊客不僅可以在裡面參觀,感受大寨村濃郁的布依民族文化,還可以量身定制適合自己身材特點的布依服飾,一舉多得。

布依族刺繡,布依語稱“綃哇”,是流傳於貴州省布依族地區一種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布依族刺繡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在歷史的衍進中,冊亨布依族婦女在他們的服裝、布鞋、圍腰、頭帕、手帕、挎包、背帶、帳簾、門簾、枕套、枕巾等服飾及家居生活用品上一針一線繡著精美的布依繡,表達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直世代傳承流傳至今。

羊博園

“羊博園”位於冊亨縣大寨村,是由貴州海銘巍生態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傾力打造集羊種擴繁場、技術培訓中心、飼料加工廠、羊文化展覽館、草地建設、商品羊養殖、鄉村旅遊設施等為一體的“羊博園”項目。

該園占地100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存欄10000只能繁母羊、年繁育10000只以上良種肉羊繁育場。“羊博園”核心園區種植精品葡萄、精品桃子及特色瓜果等,通過統一優選品種、栽培施肥施藥、對外掛牌包裝銷售的“肉羊養殖→有機肥料→特色水果”生態產業體系,形成無公害綠色早熟果蔬品牌。

陰陽樹

是當地稀有的物種,方圓幾萬里唯一棵,當地人取名“陰陽果樹”,源於樹上結的果實,果子長勢奇特,成熟的果子外殼似牛心狀,殼質堅硬,果色呈半紅半白,紅白分明,紅為陽,白為陰,故稱“陰陽果”,而且紅白相交處呈“S”形,極像陰陽太極的圖案。秋季是果子成熟的季節,相傳果子不但可以治婦科病,而且治痢疾有特別的功效,人犯痢疾有紅痢和白痢之分,紅果專治紅痢、白果專治白痢,因其神奇的功效,故被人們稱為“神樹”,“陰陽果”被人們視為珍寶。

古驛道

舊時的陂鼐,是明代漢軍駐屯之地,而陂鼐古驛道則是古時官府傳遞公文、兵馬調動和商賈過往的重要驛道,往來熱鬧非凡,驛道全程用青石板鋪墊而成,久經不衰,其商賈繁華景象,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才逐漸蕭條。

石牆

陂鼐古寨,古老的院牆迂回曲折,牆內是樓中樓加庭院,牆外是牆連牆,牆內巷道似迷宮,房門多道,有“三道朝門九道閂”戒備森嚴之勢,無論是房屋牆體還是圍牆牆體,都是由打鑿得不甚規則的青石砌成,牆體不用石灰灌漿凝固,全靠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砌而成的“乾打壘”牆壁,支墊平整,幾百年來伴隨滄桑日月,風雨侵蝕卻依然堅固,牆體上長滿了青苔和芨芨草,足以見證古牆演繹的歷史痕跡。

鄉愁館

在文化廣場的舞臺後面就是極具布依族特色的“衣、食、住、俗”四個鄉愁館,館內主要以展示布依人民日常勞作、婚喪嫁娶及生活起居所用的勞動和日用品為主。

磨盤

陂鼐古寨最初有八十八戶人家,他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開墾田地,造福後人,如今為了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特在此建立了八十八個磨盤,每一個磨盤代表一戶人家,讓子孫後代把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下去。

出來遊玩,除了想看到一些美景外,也會希望買到一點當地特色分享給家人朋友,陂鼐古寨正致力打造一個電子商務體驗店,不久的將來就能在這裡購買到農戶飼養的土雞、綠殼雞蛋、本地山羊、努比亞種羊、自製臘肉香腸、自製茶籽油、最具特色的是大力娃娃魚、冗貝天然泥鰍、觀音村的黃蟲、秧凡的斑鳩、冗渡竹鼠等當地美味了。

當地農家菜

如果是早上去遊玩了陂鼐古寨,那麼下午就可以去大寨和羊博園了,兩地相距並不遠。大寨村原名秧弄,在布依語中即美麗幸福的意思, 是貴州50個最具魅力村寨之一。全村共轄11個村民組,共2107人,少數民族占89.2%。這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生態良好,猶如天然大氧吧。年平均氣溫15.2℃,氣候宜人,是人們避暑觀光的好去處。

相傳在明朝末年時候,大寨的祖先就已遷入此地,當時是分別居住在九個不同的自然村寨,故又稱之為“秧弄九寨”,即今天的“冗桑”“江見”“打浪”“中寨”“大寨”“堡上”“冷田壩”“頂效”“石碰”等九個寨子的合稱。這裡的村民全是布依族,由於經濟及地理條件等原因,“秧弄”文化受到漢化的影響程度比較小,所以保存得比較完整,如“三月三”祭山、“七月半”過小年等節日習慣。每逢過年過節,村民依然保留跳轉場舞,玩舞獅,推雞頭,唱山歌,舂糍粑,吃五色糯米飯,染紅雞蛋,穿新衣服,走婆家等民族風俗。其中,以“三月三”、轉場舞、舞獅、推雞頭、唱山歌等最為聞名。

弄秧錦繡坊

錦繡坊占地408.2平方米,總投資207.67萬元,分上下層兩層,上層生產加工,下層銷售展示。坊內可集中展示布依服飾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工藝製作流程,遊客不僅可以在裡面參觀,感受大寨村濃郁的布依民族文化,還可以量身定制適合自己身材特點的布依服飾,一舉多得。

布依族刺繡,布依語稱“綃哇”,是流傳於貴州省布依族地區一種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布依族刺繡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在歷史的衍進中,冊亨布依族婦女在他們的服裝、布鞋、圍腰、頭帕、手帕、挎包、背帶、帳簾、門簾、枕套、枕巾等服飾及家居生活用品上一針一線繡著精美的布依繡,表達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直世代傳承流傳至今。

羊博園

“羊博園”位於冊亨縣大寨村,是由貴州海銘巍生態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傾力打造集羊種擴繁場、技術培訓中心、飼料加工廠、羊文化展覽館、草地建設、商品羊養殖、鄉村旅遊設施等為一體的“羊博園”項目。

該園占地100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存欄10000只能繁母羊、年繁育10000只以上良種肉羊繁育場。“羊博園”核心園區種植精品葡萄、精品桃子及特色瓜果等,通過統一優選品種、栽培施肥施藥、對外掛牌包裝銷售的“肉羊養殖→有機肥料→特色水果”生態產業體系,形成無公害綠色早熟果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