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懿傳》裏的這首歌,為什麼很多人聽哭了?

最近《梅香如故》這首歌,反復聽完更是聽出了皇上和如懿之間“情到深處人易散”的悲涼。

 

 

 

弘曆和如懿這一路從青梅竹馬相知相許,到同心同德共度難關,再到後來的君心已變漸行漸遠,

如懿斷發為祭生死兩別。如此愛情,讓人唏噓和惋惜。

 

 

 

 

最後,如懿去世,乾隆獨自踏上了少時與如懿一起登高望遠過的城樓,回憶往昔,失聲痛哭。

 

他剪下自己的一縷白髮和如懿的斷發相纏,壓在青櫻紅荔的帕子底下,捧著盒子安詳離世。

 

 

 

 

最後的皇上,似乎沒有那麼“渣”了,但回想起來,落得如此悲情,也只能怨君心易變,不懂珍惜,不僅負了如懿,更讓自己抱憾餘生。

 

 

 

也許,

愛情最傷心之處就在於,人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想到曾經的承諾,總是在錯過了才想起過去的美好。最後,只能一人感懷回憶,暗自神傷。

 

那時的青纓弘曆多好啊。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那是屬於青纓和弘曆的牆頭馬上。

 

還是王爺的弘曆,一心想娶青纓為嫡福晉,不成,也要把專屬寵愛都留給她;

 

身為側福晉,不能與丈夫一同入相,兩人便默契地自各畫了對方小像,

裱起入畫;

 

太后刁難如懿,弘曆就派人偷偷看望禁足中的如懿,哪怕旁人傳達隻字片語,也能彼此安心;

 

後宮爭鬥從未停息,他小心翼翼護著如懿,總是說“有我在,你放心。”

 

 

 

第一次同下江南時,更是扮成民間夫妻,一同偷偷溜出行宮,無話不談、共遊西湖。

 

 

 

那時他們的愛情是熾烈而純粹的,他們無疑是彼此愛惜的。

 

在愛情中,最怕的就是他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變了,那份憐惜也在歲月中無聲消逝

 

如懿喜梅,她如梅花一樣傲骨,不屑與人鬥,也從不委屈求全,但她從來沒有變過,只是想著一生一世一雙人。

 

而成為帝王的弘曆卻變了,他變得更愛自己了,愛自己的權勢、愛自己的顏面,慢慢地也不再珍惜如懿。

 

如懿受害失子,在她最需要的丈夫的陪伴和安慰時,乾隆聽信欽天監的子虛烏有,懷疑如懿克子克夫而選擇遠離;

 

皇上癡迷寒香見,如懿聽到他說香見是自己的畢生所愛,

不禁難過:那自己和皇上的那些曾經,算什麼?

 

寒香見自願喝下太后賜的絕育湯,乾隆不由分說對如懿就是狠狠一巴掌;

皇上在江南雲舟夜夜笙歌,損毀清譽,如懿的直言勸諫,皇上認為是忤逆;

 

疑心深重的弘曆對如懿沒有絲毫信任,猜疑如懿與救命恩人淩雲徹有私,便對她百般羞辱;

 

此時的兩人已經漸行漸遠,如懿毅然選擇斷發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最後,如懿將這段愛情歸結為“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

 

 

 

最傷人的愛情,莫過如此,初時美好,最終離散。

 

悔不當初的弘曆,希望畫師重新修復好帝後畫像,畫師的話語卻讓皇上久久不能回神。

 

畫師郎世寧說,作畫當時皇上拉著皇后的手入相,皇后稱不合規矩,皇上卻說合情誼。

 

中國有一句古話是:畫比人長久,有時候,畫是最無用的,最美好的都在眼裏心裏。

 

就像《再見前任》中,人們總以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以為來日方長,卻一不小心提前散場。

 

孟雲最後扮成至尊寶,撕心裂肺的喊著:“林佳,我愛你。”也只能是徒增傷感,於事無補。

 

現實中,不乏有人失去後才知悔悟,才想挽留,妄圖和好如初。

 

大多數人聽《梅香如故》聽哭了,可能也是因為聽出了悔悟。與其說是明白了自己還愛著,不如說是在緬懷,緬懷過去,緬懷青春。

 

不要等失去了,才知後悔;

不要等到錯過了,才曉遺憾。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原地等待,也不是所有事都能再重來。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眼前人,不要失去時才想起要珍惜。

 

 

人們總以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以為來日方長,卻一不小心提前散場。

 

孟雲最後扮成至尊寶,撕心裂肺的喊著:“林佳,我愛你。”也只能是徒增傷感,於事無補。

 

現實中,不乏有人失去後才知悔悟,才想挽留,妄圖和好如初。

 

大多數人聽《梅香如故》聽哭了,可能也是因為聽出了悔悟。與其說是明白了自己還愛著,不如說是在緬懷,緬懷過去,緬懷青春。

 

不要等失去了,才知後悔;

不要等到錯過了,才曉遺憾。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原地等待,也不是所有事都能再重來。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眼前人,不要失去時才想起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