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越相信什麼,越會發生什麼,這是真的

你是否也常常這樣:遇到了一個困難的任務,心裡咯噔一聲,想“我肯定做不到”,結果最後在真正失敗的時候,再告訴自己“沒關係,我本來就做不到”。

如果你感覺這段描述很像你,

那可要注意了,“越相信什麼,越發生什麼”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存在的。

在心理學中,這種人的自我暗示、先入為主的判斷對事件結果產生影響的現象,叫做“自證預言效應”,也被稱作“自我應驗預言”。我們有時候會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最初設下的預言成真,就像給自己下了魔咒一樣。

這種效應不僅對消極、負面的念頭成立,對正面、積極的想法也同樣有效。如果堅持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到某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其實是會提高我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那麼,為什麼我們越相信什麼,越會發生什麼呢?

實際上,事件之所以會朝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是因為人的觀念或期待會影響到行為,行為會影響結果,最終印證最初的想法。

比如,一個正在找工作的人,在收到面試邀請時認為自己能力不夠,不會被錄取,那麼他便更容易在面試中緊張、失誤,

果然表現不佳,沒有被錄取。

除了我們自己的預期會成真以外,別人對我們的期待,特別是自己喜歡、欽佩的人對我們的期待,也會成真。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向某所小學的教師彙報了他認為會在新學期中取得比較明顯進步的學生名單,在八個月後再次對這些制定的學生進行測驗,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確實有了明顯進步,教師也對他們有較高的評價。

事實上,這個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機給出的,並無任何依據。

在上述實驗中,由於老師有了“這些孩子有進步潛力”的觀念, 因而對他們更為關注或是更加賦予期待,學生在接收到這種“高期待”信號之後,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最終真的取得了學業上的進步。

可見,積極想法會帶來好的結果,但是消極、悲觀的信念則會讓我們表現更糟。我們在生活中能怎麼做來避免自己負面的預言成真呢?

1. “假裝自己能成功”

多用積極的語言給自己一些正面暗示,就算是面對艱巨的挑戰,也多對自己說一些激勵勇氣的話語,多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假裝自己能成功,直到真正獲得成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2.與人交往,避免先入為主

在與人相處時儘量避免先入為主,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放大別人的缺點,用全面、包容的眼光看待對方。

3.教育孩子,鼓勵為主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做的好的地方,

多幫助孩子看到他們自己的長處,在教育的過程中多表達對孩子的信心和鼓勵。

儘管自證預言效應在心理學實驗中取得了一定的證據,我們在生活也常常會見到與這個效應相悖的現象。比如,有時候人們在產生否定自己的想法後反而心有不甘,奮起直追,最終逆轉了最初的觀念。意識到該效應的局限性後,我們在生活中也只能適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