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盒四川辣醬售1萬多美元 鄉愁哪是想解就能解

中國僑網4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聽說中國又有辣醬火到美國來啦,這次走紅的是這款貴上天的四川老醬。

(美國《僑報》)

叫它老醬,因為是出自1998年麥當勞為動畫電影《花木蘭》打造的麥樂雞四川辣醬,當時可是得到了萬千追捧,不過後來這款美味的醬就被雪藏了。

沉寂多年,這次把人勾回上世紀的翻紅可是借了動漫神番《瑞克和莫蒂》的力。

4月1日播出的第三季首集中,瑞克姥爺說幹掉銀河聯邦及其監獄都是為了品嘗四川辣醬,

他還向別人抱怨說,“哪怕再等個97年,我也一定要再次吃到四川風味的辣椒醬!”

(美國《僑報》)

這不,憑著動畫片在人們心中的至高地位,“1998 Sezchuan Sauce”也成了神物,各大社交平臺紛紛討論起來,在請願網站上,短短兩天就有14000多份網友簽名,要求重新推出這款蘸醬。

(美國《僑報》摘自網路截圖)

更有意思的是,不知道哪來的賣主扒拉出的四川辣醬本人,掛到拍賣網站上,最高時價格被炒到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萬元)。經過187次競拍後,以147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1500元)的價格成交。

厲害了我的醬!雖然是由麥當勞出品,並不是中國自產貨,

可“四川”的名頭那是響噹噹。什麼郫縣豆瓣、泡菜泡椒的,完全可以說遠銷海內外啊。

中國食物出口美國,價格當然要提高啦。北京的王致和大塊腐乳也激起了很多美國“吃貨”的興趣,售價超過17美元。但無奈味兒好勾人呀,再貴也要買!有網友點評,這種“醬”有一種“很刺激”的味道,“用來拌義大利面或者麵包可以得到良好的體驗。”此外還有人表示,自己會喝光王致和腐乳瓶子裡的每一滴“湯汁”。

想想你吃過的中國好料……離家的多少個饑餓夜晚,是衛龍辣條帶你消解了寂寞;朋友歡聚一堂,是橋頭火鍋底料幫你拉近了友誼;那些急匆匆趕報告的工作日,你敢說一袋袋激爽的老壇酸菜面不是精神寄託?

(美國《僑報》)

隨著華人、留學生們不遺餘力親身普及,

優秀的中國食物在美國那是極大地發光發亮,許多華人都瞅准了商機,煎餅果子、肉夾饃、重慶小面拔地而起,慰藉了食客的胃,傳播了中華的飲食文化,而且換算成美元的價格也讓老闆們賺得盆滿缽滿,絕對是一舉三得的事呀。

中國美味在美國大受歡迎,影響力大得連美國本土鄉親都要做一做賺一賺。在俄勒岡州波特蘭,有個把中國煎餅引進美國的先鋒艾麗莎(Alisa Grandy),經營著一家“Bing Mi!”煎餅。艾麗莎在到中國天津遊玩的時候吃了煎餅,回國後便嘗試自製改良煎餅。她家還有梅子醬甜味的呢,這樣的融入既保有了傳統煎餅的口感,又照顧了美國人的味覺習慣,真是中西飲食合璧的範本。

(美國《僑報》)

中國實實在在的五千年文明,也孕育了豐富深遠的美食文化,就連對再普通不過的食材的處理,都能恰到好處。

比如,中國做法的拍黃瓜登上美國人的餐桌後,很快便刷新了美國人的味蕾體驗。《紐約時報》對它的誇讚是:“凹凸的棱角以及粗糙的表面能快速地吸收調料味道,並能在數秒內和調料融為一體,比普通的黃瓜片入味多啦。”

(美國《僑報》摘自網路截圖)

中國美食吸引力如此大,最近幾年留學生大量回流中國,是不是也和捨不得家鄉五花八門的食物有關呢?

經營著一家“Bing Mi!”煎餅。艾麗莎在到中國天津遊玩的時候吃了煎餅,回國後便嘗試自製改良煎餅。她家還有梅子醬甜味的呢,這樣的融入既保有了傳統煎餅的口感,又照顧了美國人的味覺習慣,真是中西飲食合璧的範本。

(美國《僑報》)

中國實實在在的五千年文明,也孕育了豐富深遠的美食文化,就連對再普通不過的食材的處理,都能恰到好處。

比如,中國做法的拍黃瓜登上美國人的餐桌後,很快便刷新了美國人的味蕾體驗。《紐約時報》對它的誇讚是:“凹凸的棱角以及粗糙的表面能快速地吸收調料味道,並能在數秒內和調料融為一體,比普通的黃瓜片入味多啦。”

(美國《僑報》摘自網路截圖)

中國美食吸引力如此大,最近幾年留學生大量回流中國,是不是也和捨不得家鄉五花八門的食物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