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級36小時、5件重磅大事來襲!金融市場或掀驚濤駭浪

接下來36個小時裡將有以下5件大事發生:

1、美聯儲幾乎100%會宣佈加息;

2、美國債務上限於3月15日到期,若未能達成新的協議,政府將無法進一步向市場借貸;

3、荷蘭大選,歐洲最危險的人可能上臺;

4、日本央行及英國央行公佈利率決議;

5、TPP將于智利召開會議,中國被邀入局。

這些可能影響引發市場震盪的風險事件將會在未來36小時輪番登臺。《華爾街日報》稍早援引分析師稱,一旦有什麼消息讓人失望,市場走勢可能急速轉向。

1、美聯儲3月幾乎100%加息

全球經濟增長迎來春天,美國經濟也表現強勁,當前美聯儲面臨的問題,並非3月是否加息,而是未來加息的步伐將如何前進。

決定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兩大經濟指標-就業和通脹-目前都已達到政策目標。耶倫3月3日表示,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大致平衡。

分析指出,若美聯儲上調經濟增長預期,投資者可能預期其加快升息節奏。路透援引安盛投資管理的分析師團隊稱,若美聯儲本周大幅調高經濟增長預估,投資者可能上調對美國升息次數的預估,比目前預計的2017年升息三次還要多。

但也有觀點指出美聯儲未來加息步伐將會放緩,

滙豐控股的全球經濟分析師James Pomeroy對路透表示,雖然美聯儲明顯將在3月加息,就業資料也表明經濟狀況還不錯,但作為唯一一家升息的央行,越往後美聯儲單打獨鬥會越難。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美元快速加息,將帶來全球熱錢回流美國,為了對沖貶值預期,主要國家的央行都會收緊貨幣政策,以避免貨幣大幅貶值。所以,貨幣政策收緊、財政政策擴張是共同的趨勢。

2、美國債務上限到期,奧巴馬的“炸彈”終於要爆了?

對特朗普來說,3月15日的重點或許不在美聯儲。這一天,還有一件事情將會影響到他的1萬億美元基建計畫能否順利實施,從而影響他的政績。

3月15日,美國暫停債務上限的期限將會結束,美國再次面臨逼近債務上限而無法發債的困境。一旦特朗普政府不能大幅舉債,特朗普此前所承諾的減稅、基建等刺激政策將會“化為泡影”。

截至北京時間3月11日下午2:30,在距離債務上限到期還剩4天的時間內,美國財政部的現金餘額急降至約590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債務總額距離20萬億美元的上限只有590億美元!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總債務和美國GDP之比已經高到121%。要知道,2011年義大利債務危機時,其債務和GDP之比剛好是120%。

丹斯克銀行(Danske)週三撰文表示,3月15日美國債務上限法案將到期,

由於市場廣泛預計美聯儲3月加息,若未來數月未達成任何債務上限協議,美聯儲或推遲下次加息節點。今年將繼續加息,美元流動性將收緊,因此就利率水準和貨幣互換基差XCCY而言,或令美元更加昂貴。

《人民日報》此前報導稱,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將面臨促進經濟發展的繁重任務。目前看來,其主要措施是大力減稅,刺激投資和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特朗普是想走前總統雷根的路,但雷根上任之前只面對不到1萬億美元的債務,而特朗普要面對的是近20萬億美元的國債。大規模減稅無疑將大幅減少美國政府的稅收收入,並進一步加劇財政赤字。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測算,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4年裡,美國國債將猛增10萬億美元,到2020年底累計國債將高達30萬億美元。這將給美國政府和經濟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甚至可能會引發空前的債務危機。

3、日英央行料按兵不動

在消費者支出疲軟的背景之下,分析師普遍預期,日本央行週四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路透報導稱,儘管日本央行官員對經濟復蘇前景的信心增強,但消費者價格更令人擔憂,這意味著由於消費者支出疲軟,企業仍對提價持謹慎態度,“市場開始預期日本央行提早加息將是錯誤的。”

下圖為USDJPY走勢圖,來自可以一鍵取消虧損交易、止損止盈都沒有滑點的易信外匯交易平臺!

與日本相似,踏上退歐之路的英國也致力於讓經濟回歸常態。考慮到首相May計畫在3月底之前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再加上近期公佈的資料也支援英國央行當前立場,如一季度稍早跡象暗示英國經濟增長或低於去年四季度,分析師多認為,英央行在本月可能按兵不動,且在脫歐談判期間央行政策也可能保持不變。

4、荷蘭大選,右翼民粹主義者Geert Wilders上臺概率低

3月15日將舉行荷蘭大選,開啟2017年歐洲大選的序幕。根據英國退歐和美國大選的“前車之鑒”,荷蘭大選中處於領先的民粹主義政黨(PVV)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Geert Wilders領導的PVV主張強硬抵抗伊斯蘭教,並主張退歐,將“關閉與歐盟的邊境、把交給歐盟的會費收回到人民手中,並承諾一旦當選後將舉行退歐公投”,因此Wilders也被稱為“荷蘭特朗普”。

當前民調顯示,自由黨的支援率仍落後於勁敵主流政黨自由民主黨(VVD),但仍在選舉中佔據優勢,此前自由黨的支持率更多次超過自由民主黨。

不過,在歐洲頂級智庫Open Europe研究員Pieter Cleppe看來,即便Wilders當選,因政策存在分歧,也鮮有政黨願與其結盟。目前來看,僅有50PLUS這一黨派尚未反對與自由黨結盟,但這兩個黨派共同獲得多數選票的可能性不大。

無論如何,荷蘭首相Mark Rutte的第一要務是保證所屬的自由民主黨比Wilders領導的自由党更大。從歷史經驗來看,最大政黨在結盟會談中將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因而能夠避免與自由黨的會談。

但實際上,因為荷蘭大選的制度安排和高度分裂的政治版圖,即便PVV在所有政黨中的選民支持率最高,荷蘭未來的方向最終只能由聯合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決定。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支持率最高的PVV最後可能無緣聯合政府。

此外,荷蘭產生新政府的形式不會在大選日一錘定音。由於需要組成聯合政府,中間將涉及諸多妥協和討價還價,下屆政府產生的時間可能要晚於法國大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荷蘭大選開啟了歐洲大選之年是個偽命題,真正的第一炮實際將由法國打響。

最後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荷蘭的經濟增速高於德國,失業率已經回到經濟危機之前的水準,工資增長也非常健康。經濟基本面也根本不支持民粹主義政黨獲得政權。作為一個出口占GDP近90%的國家,荷蘭若讓主張封閉政策的PVV執政,無異於經濟自殺。用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來解釋PVV為何“得勢”的原因:這是一場20%邊緣人最後的掙扎。

下圖為EURUSD走勢圖,來自可以一鍵取消虧損交易、止損止盈都沒有滑點的易信外匯交易平臺!

5、中國入主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原始發起國的智利,此前向中國發出邀請,邀請中國參加3月15日在智利舉行的、美國宣佈退出之後的TPP首次部長級會議。受邀的還有韓國,中韓將作為觀察員國參與這次會議。

TPP最早是新加坡、紐西蘭和智利發起的,當時是2002年。2009年之後,美國加入,將其納入“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有遏制中國的含義。2015年10月,12個發起國達成了基本協定;2016年2月,完成了協定簽署。接下來就等著各國議會批准了。但美國首先發生了變化,大選之後上臺的特朗普對TPP恨之入骨,就職後馬上宣佈退出。

新興經濟體希望繼續推進全球化,日本、新加坡這種國內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的國家也希望繼續推進全球化,中東國家以及智利、秘魯、巴西、南非,甚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些發達的資源大國,也希望通過全球化多賣點東西。

既然美國退出,那麼中國毫無疑問就是最合適的旗手。因為中國經濟總量大,貿易額高,對國際市場的資源比較依賴。如果中國加入TPP,或者把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修成正果,中國都將成為事實上的“全球化新領袖”。這就是在“去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化新趨勢”。

但是國家總理李克強今日在發佈會上對此表示:

關於區域的自由貿易安排,涉及中國的,有條件的,我們持開放態度,願意去進行推動。我們不會越俎代庖,不會超越區域去做不應是中國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今日前瞻:Fed決議、荷蘭大選前美元上漲;握好方向盤, “3·15超級日”即將掀起風暴!》

作者:WEEX團隊·馬文君

但雷根上任之前只面對不到1萬億美元的債務,而特朗普要面對的是近20萬億美元的國債。大規模減稅無疑將大幅減少美國政府的稅收收入,並進一步加劇財政赤字。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測算,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4年裡,美國國債將猛增10萬億美元,到2020年底累計國債將高達30萬億美元。這將給美國政府和經濟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甚至可能會引發空前的債務危機。

3、日英央行料按兵不動

在消費者支出疲軟的背景之下,分析師普遍預期,日本央行週四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路透報導稱,儘管日本央行官員對經濟復蘇前景的信心增強,但消費者價格更令人擔憂,這意味著由於消費者支出疲軟,企業仍對提價持謹慎態度,“市場開始預期日本央行提早加息將是錯誤的。”

下圖為USDJPY走勢圖,來自可以一鍵取消虧損交易、止損止盈都沒有滑點的易信外匯交易平臺!

與日本相似,踏上退歐之路的英國也致力於讓經濟回歸常態。考慮到首相May計畫在3月底之前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再加上近期公佈的資料也支援英國央行當前立場,如一季度稍早跡象暗示英國經濟增長或低於去年四季度,分析師多認為,英央行在本月可能按兵不動,且在脫歐談判期間央行政策也可能保持不變。

4、荷蘭大選,右翼民粹主義者Geert Wilders上臺概率低

3月15日將舉行荷蘭大選,開啟2017年歐洲大選的序幕。根據英國退歐和美國大選的“前車之鑒”,荷蘭大選中處於領先的民粹主義政黨(PVV)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Geert Wilders領導的PVV主張強硬抵抗伊斯蘭教,並主張退歐,將“關閉與歐盟的邊境、把交給歐盟的會費收回到人民手中,並承諾一旦當選後將舉行退歐公投”,因此Wilders也被稱為“荷蘭特朗普”。

當前民調顯示,自由黨的支援率仍落後於勁敵主流政黨自由民主黨(VVD),但仍在選舉中佔據優勢,此前自由黨的支持率更多次超過自由民主黨。

不過,在歐洲頂級智庫Open Europe研究員Pieter Cleppe看來,即便Wilders當選,因政策存在分歧,也鮮有政黨願與其結盟。目前來看,僅有50PLUS這一黨派尚未反對與自由黨結盟,但這兩個黨派共同獲得多數選票的可能性不大。

無論如何,荷蘭首相Mark Rutte的第一要務是保證所屬的自由民主黨比Wilders領導的自由党更大。從歷史經驗來看,最大政黨在結盟會談中將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因而能夠避免與自由黨的會談。

但實際上,因為荷蘭大選的制度安排和高度分裂的政治版圖,即便PVV在所有政黨中的選民支持率最高,荷蘭未來的方向最終只能由聯合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決定。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支持率最高的PVV最後可能無緣聯合政府。

此外,荷蘭產生新政府的形式不會在大選日一錘定音。由於需要組成聯合政府,中間將涉及諸多妥協和討價還價,下屆政府產生的時間可能要晚於法國大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荷蘭大選開啟了歐洲大選之年是個偽命題,真正的第一炮實際將由法國打響。

最後從經濟基本面來看,荷蘭的經濟增速高於德國,失業率已經回到經濟危機之前的水準,工資增長也非常健康。經濟基本面也根本不支持民粹主義政黨獲得政權。作為一個出口占GDP近90%的國家,荷蘭若讓主張封閉政策的PVV執政,無異於經濟自殺。用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來解釋PVV為何“得勢”的原因:這是一場20%邊緣人最後的掙扎。

下圖為EURUSD走勢圖,來自可以一鍵取消虧損交易、止損止盈都沒有滑點的易信外匯交易平臺!

5、中國入主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原始發起國的智利,此前向中國發出邀請,邀請中國參加3月15日在智利舉行的、美國宣佈退出之後的TPP首次部長級會議。受邀的還有韓國,中韓將作為觀察員國參與這次會議。

TPP最早是新加坡、紐西蘭和智利發起的,當時是2002年。2009年之後,美國加入,將其納入“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有遏制中國的含義。2015年10月,12個發起國達成了基本協定;2016年2月,完成了協定簽署。接下來就等著各國議會批准了。但美國首先發生了變化,大選之後上臺的特朗普對TPP恨之入骨,就職後馬上宣佈退出。

新興經濟體希望繼續推進全球化,日本、新加坡這種國內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的國家也希望繼續推進全球化,中東國家以及智利、秘魯、巴西、南非,甚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些發達的資源大國,也希望通過全球化多賣點東西。

既然美國退出,那麼中國毫無疑問就是最合適的旗手。因為中國經濟總量大,貿易額高,對國際市場的資源比較依賴。如果中國加入TPP,或者把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修成正果,中國都將成為事實上的“全球化新領袖”。這就是在“去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化新趨勢”。

但是國家總理李克強今日在發佈會上對此表示:

關於區域的自由貿易安排,涉及中國的,有條件的,我們持開放態度,願意去進行推動。我們不會越俎代庖,不會超越區域去做不應是中國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今日前瞻:Fed決議、荷蘭大選前美元上漲;握好方向盤, “3·15超級日”即將掀起風暴!》

作者:WEEX團隊·馬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