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華三發佈《中國城市數位經濟指數白皮書》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和展望

4月8日~9日,新華三Navigate 2017領航者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李立博士在峰會中主持發佈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

4月8日~9日,新華三Navigate 2017領航者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

作為數字經濟及新IT領域前所未有的一次的領航者聚會,近8000名各界精英和IT專業人士在兩天時間裡,圍繞著“新IT,新經濟”主題,就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行業轉型實現數位化變革,推動經濟發展等諸多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 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立

以下是李立博士演講實錄:(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嘉賓確認,僅供參考,謝絕轉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其實我開場想講的一些東西,於總在結尾階段基本都講過了。其實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直接切入主題,我今天的主要任務是交作業,發佈《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

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在座各位一個解讀。一個是關於中國城市數位經濟指數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第二個方面,研究發現;最後,對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建議和展望。

首先第一點,今天的發佈是目前為止第一個針對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評估體系的。正像剛才於總提到的,我們的研究綜合了權威機構的規劃,權威機構的協力廠商資料。我們在建立這些指標體系的同時,

兼顧了它的客觀性,時效性。在評估的過程當中,不僅僅關注了當前僅有的幾項熱門技術,更結合了城市的目前發展狀況。這個方面在研究和評估當中,還是代表了客觀性、時效性和公正性。

在整個研究當中,我們主要關注了哪些核心的領域。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展示,分成了兩個維度的指標,一級維度的指標和二級維度的指標。在一級維度的指標當中,重點關注了所謂城市服務領域,

城市治理領域,包括城市的產業升級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當然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城市的資訊技術設施建設,從這幾個維度作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一個是在智慧民生的領域,比如說老百姓普遍關心的這些領域,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等這些領域,我們也給了非常高的關注度。另外,在城市治理的二級指標當中,在智慧治理方面。對於公共安全領域,
對於環境治理領域,對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我們也給予了極高的關注,這個就是我們在研究當中所關注的核心領域。

可能大家最關注的是這張圖,在評價整個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狀況的時候,我們選擇了40個城市,這是第一批。這40個城市當中,我們也考慮了若干的因素,包括這個城市的政治地位等。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雖然只選擇了40個城市,但是這40個城市覆蓋了85%的省會城市。第二個緯度,關於城市的規模。雖然只選擇了40個城市,但是覆蓋了全國30%的人口。另外,考慮到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在這個方面我們選擇的40個城市當中,基本上覆蓋了全國50%的GDP。同時也考慮到城市的區域輻射能力,40個城市當中基本上覆蓋了全部的區域中心。

(圖示)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右邊的優勢,非常關心我所在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處於哪個水準。根據評估體系的打分,0-60分範疇,我們把它歸納成了起步階段,這些城市在整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第二個層面,60-80分區間,歸納成發展階段。發展階段是什麼呢,其實大家看到在發展階段當中的城市是最多的,這個就代表了每一個城市在採用資訊化手段,數位化手段建設基礎設施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說怎麼樣和民生相融合,和治理相融合,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融合,這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工作。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在整個數位化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是走在了前列,這也就說明了今天的結果,可以看到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模式還是呈正比的。

北上廣深,包括成都,這些超過80分的城市當中,也還有許多功課要做。比如怎麼樣把規劃變成落地實施的樣本,同時提高運營效率,從運營當中抓到更多可利用的資源。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到底我所在的城市是處於什麼樣的數字經濟發展的水準。我覺得這個也是今天在座各位更關心的問題,關心了這個問題,可能會引出下一步,怎麼樣在城市當中利用資訊化的手段,數位化的手段,把這個城市數字經濟的水準提升一步。

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個研究發現,第一,很好的一個現象。數位化技術在民生和治理領域得到了廣泛嘗試,在政務,超過70%的專案都採用了數位化技術和手段。比如說在公共安全領域,也是差不多70%的項目都採用了數位化技術和數位化的手段。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第二個方面,在傳統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城市,他們非常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在這個領域當中,他們把整個數字經濟作為跨越式發展,或者彎道超車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貴陽,每年貴陽的大資料產業,大資料的各種會議,大資料的落地實施走到了全國的前列,也為貴陽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實際上也打下了今後彎道超車的伏筆,這是第二個發現。

下一個發現,在城市經濟結構轉型、民生改善,包括優化城市的治理方面,還是採用了很多的數位化技術,包括雲計算的技術,包括大資料的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的技術,包括物聯網的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的技術。在改善民生優化治理和產業融合方面,各個城市都有可喜的現象,他們採用了非常強有力的數位化技術。

和前面樂觀的發現相比,還有一個悲觀的發現。數位化技術目前還是停留在提升效率層面的東西比較多,比如說不管是民生還是治理,都是為了提高一個城市的效率。在城市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中,比如人口的膨脹、環境的污染、資源的短缺,等等這些方面觸及的還比較少。我相信在今後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隨著新技術,數位化技術的應用,這些領域也會逐漸被關注,拿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還有一個發現,今天在城市數位化建設當中,“重規劃、輕經營”,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當中的典型現象。比如我們對40個城市打分,在規劃層面平均分,40個城市是91.8分,非常非常的高。就說明了這些城市當中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完整的規劃。但是到落地實施方面,平均分只有67.8分,說明了規劃擺在那兒,但實施落地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同時運營也是一樣,運營成效,有的建完了,規劃完了,但還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所以運營打分也比較低。這個都是下一步我們在城市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大家必須關注的問題。

根據這幾個月的潛心研究,針對我們發現的問題給出幾點建議和展望。

第一個建議是在技術層面,其實今天城市的經濟,數位技術利用方面,還是手段比較單一。可能更多採用雲計算、大資料的技術。在城市數位化建設當中,還有很多技術可以採用。包括人工智慧技術,包括物聯網的技術,包括3D列印技術,等等,我們建議數位化的技術手段還需要多元化。

第二,在技術層面還是希望各個城市能夠以技術創新和服務能力強的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城市的數位化。同時更注重借鑒其它已有的案例來豐富自己。

這些在技術層面,在城市層面的話,我們更建議在整個數位化建設過程當中,各個城市要注重頂層設計,避免原來IT建設當中不斷的打補丁,還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同時做好差異化。各個城市要重視落地和運營成效,在經濟層面,新華三建議將數字經濟的指數作為衡量中國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最後,利用數位化技術的手段來説明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大致分享,同時下一步的工作,剛才於總也提到,我們會在2017年覆蓋超過100個城市的評估,在2018年完成300個城市的評估,這樣我們會形成整個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全貌。我相信經過新華三和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開創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謝謝。

第二個緯度,關於城市的規模。雖然只選擇了40個城市,但是覆蓋了全國30%的人口。另外,考慮到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在這個方面我們選擇的40個城市當中,基本上覆蓋了全國50%的GDP。同時也考慮到城市的區域輻射能力,40個城市當中基本上覆蓋了全部的區域中心。

(圖示)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右邊的優勢,非常關心我所在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處於哪個水準。根據評估體系的打分,0-60分範疇,我們把它歸納成了起步階段,這些城市在整個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第二個層面,60-80分區間,歸納成發展階段。發展階段是什麼呢,其實大家看到在發展階段當中的城市是最多的,這個就代表了每一個城市在採用資訊化手段,數位化手段建設基礎設施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說怎麼樣和民生相融合,和治理相融合,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融合,這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工作。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在整個數位化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是走在了前列,這也就說明了今天的結果,可以看到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模式還是呈正比的。

北上廣深,包括成都,這些超過80分的城市當中,也還有許多功課要做。比如怎麼樣把規劃變成落地實施的樣本,同時提高運營效率,從運營當中抓到更多可利用的資源。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到底我所在的城市是處於什麼樣的數字經濟發展的水準。我覺得這個也是今天在座各位更關心的問題,關心了這個問題,可能會引出下一步,怎麼樣在城市當中利用資訊化的手段,數位化的手段,把這個城市數字經濟的水準提升一步。

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個研究發現,第一,很好的一個現象。數位化技術在民生和治理領域得到了廣泛嘗試,在政務,超過70%的專案都採用了數位化技術和手段。比如說在公共安全領域,也是差不多70%的項目都採用了數位化技術和數位化的手段。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第二個方面,在傳統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城市,他們非常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在這個領域當中,他們把整個數字經濟作為跨越式發展,或者彎道超車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貴陽,每年貴陽的大資料產業,大資料的各種會議,大資料的落地實施走到了全國的前列,也為貴陽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實際上也打下了今後彎道超車的伏筆,這是第二個發現。

下一個發現,在城市經濟結構轉型、民生改善,包括優化城市的治理方面,還是採用了很多的數位化技術,包括雲計算的技術,包括大資料的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的技術,包括物聯網的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的技術。在改善民生優化治理和產業融合方面,各個城市都有可喜的現象,他們採用了非常強有力的數位化技術。

和前面樂觀的發現相比,還有一個悲觀的發現。數位化技術目前還是停留在提升效率層面的東西比較多,比如說不管是民生還是治理,都是為了提高一個城市的效率。在城市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中,比如人口的膨脹、環境的污染、資源的短缺,等等這些方面觸及的還比較少。我相信在今後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隨著新技術,數位化技術的應用,這些領域也會逐漸被關注,拿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還有一個發現,今天在城市數位化建設當中,“重規劃、輕經營”,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當中的典型現象。比如我們對40個城市打分,在規劃層面平均分,40個城市是91.8分,非常非常的高。就說明了這些城市當中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完整的規劃。但是到落地實施方面,平均分只有67.8分,說明了規劃擺在那兒,但實施落地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同時運營也是一樣,運營成效,有的建完了,規劃完了,但還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所以運營打分也比較低。這個都是下一步我們在城市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大家必須關注的問題。

根據這幾個月的潛心研究,針對我們發現的問題給出幾點建議和展望。

第一個建議是在技術層面,其實今天城市的經濟,數位技術利用方面,還是手段比較單一。可能更多採用雲計算、大資料的技術。在城市數位化建設當中,還有很多技術可以採用。包括人工智慧技術,包括物聯網的技術,包括3D列印技術,等等,我們建議數位化的技術手段還需要多元化。

第二,在技術層面還是希望各個城市能夠以技術創新和服務能力強的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城市的數位化。同時更注重借鑒其它已有的案例來豐富自己。

這些在技術層面,在城市層面的話,我們更建議在整個數位化建設過程當中,各個城市要注重頂層設計,避免原來IT建設當中不斷的打補丁,還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同時做好差異化。各個城市要重視落地和運營成效,在經濟層面,新華三建議將數字經濟的指數作為衡量中國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最後,利用數位化技術的手段來説明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大致分享,同時下一步的工作,剛才於總也提到,我們會在2017年覆蓋超過100個城市的評估,在2018年完成300個城市的評估,這樣我們會形成整個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全貌。我相信經過新華三和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開創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