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甘肅籍科學家杜志恒:收穫頗豐 帶回40箱南極科考樣本

原標題:我國深冰芯鑽探突破800米大關

深冰芯鑽探突破800米

杜志恒在南極昆侖站留影本組圖片均由西部商報記者張文博供圖

中國甘肅網4月14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記者 張文博) 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歷時161天,總航程約3.5萬海裡,2017年4月11日256名中國科考隊員已載譽回國。我省參與此次南極科考的勇士——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杜志恒也於當日晚乘飛機回到蘭州。

昨日,記者在西北研究院採訪了剛剛歸來的杜志恒。

歷時161天

本次科考取得5項重大成果

據杜志恒介紹,此次南極科考歷時161天,總航程約3.5萬海裡。“雪龍號”順利完成“一船四站”環南極航行計畫,在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執行任務,在南大洋普裡茲灣、羅斯海、南極半島附近海域等區域進行海洋綜合考察。

本次南極科學考察取得了5項重大成果。分別為:羅斯海新建南極考察站選址順利完成;圓滿完成我國首個南極冰蓋機場選址、勘察。新增加21個長期監測點;“雪鷹601”固定翼飛機首次降落南極冰蓋最高點,這是南極航空史上,該類機型首次在該區域起降;“海洋六號”船首次參加南極科考;“雪龍”船到達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考船到達南極海域最南端的紀錄。
作為本次南極科考25名內陸昆侖隊成員之一的杜志恒,參與了南極Dome A深冰芯鑽取、中山站-Dome A斷面雪冰採樣與物質平衡監測、在斷面200公里、1100公里與1200km(Dome A)架設三套氣象站的情況、大氣臭氧儀資料更新採集、中山站地區大氣氣溶膠採集和環南大洋海水樣品採集方面的具體工作。杜志恒說:“我們昆侖隊本次科考工作亮點頗多,包括2016—2017年度在中國南極Dome A深冰芯取芯鑽探長度146.21米,
鑽進總深度達到800米;“雪鷹601”固定翼飛機成功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機場起降;首次使用自製研製的衛生艙、對垃圾嚴格分類,在環境治理與保護方面成果顯著,展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科學攻堅

深冰芯鑽探突破800米大關

採訪中,杜志恒向記者講起了深冰芯鑽探過程。據介紹,南極內陸深冰芯被稱為地球古氣候的“年輪”,可以在最短的深度內,

獲得最多的年份資訊。然而鑽取冰芯從淺到深,600米到800米是最難攻堅的一段複雜冰層,我國科學家從2009年開始在昆侖站進行深冰芯鑽探,一直在此領域不斷努力。昆侖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是公認的理想冰芯鑽取地。“深冰芯鑽取期間,我們內陸隊25個隊員零下30多攝氏度極端艱苦的野外環境下,加班加點工作,最終實現深冰芯鑽進深度146米,總進度突破800米大關。可獲取到了12萬年前氣候變化的資料,對於認知當前地球所處的氣候階段、推演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和增強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杜志恒自豪的說道。

冰穹A成功起降

“雪鷹601”創南極航空史“首次”

杜志恒告訴記者,“雪鷹601”是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固定翼飛機在南極考察,特別是內陸考察中發揮著快速運輸、應急救援等重要保障作用。此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德國、英國在南極擁有此種多功能固定翼飛機。本次考察中,“雪鷹601”執行任務115天,累計飛行距離超過11.5萬千米。更重要的是,“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冰穹A成功起降,實現了南極航空史上的“首次”。這架飛機對東南極30萬平方公里進行了地球物理調查,標誌著我國在南極航空遙感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收穫頗豐

帶回了40箱南極科考樣本

1986年出生於我省天水的杜志恒,2013年成為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自然地理學博士,目前在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南、北極雪冰環境記錄研究,師從我國冰凍圈學術帶頭人效存德研究員。“從事極地科考,我一直對南極大陸充滿了期待,但之前幾次都與南極擦肩,南極科考之行也算是圓了一直以來我心裡的南極夢,本次在南極我也是收穫豐碩,不僅參與了科考專案,同時還帶回來了40箱南極表層雪、雪坑、海水等研究樣本,將對日後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杜志恒總結道。

可獲取到了12萬年前氣候變化的資料,對於認知當前地球所處的氣候階段、推演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和增強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杜志恒自豪的說道。

冰穹A成功起降

“雪鷹601”創南極航空史“首次”

杜志恒告訴記者,“雪鷹601”是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固定翼飛機在南極考察,特別是內陸考察中發揮著快速運輸、應急救援等重要保障作用。此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德國、英國在南極擁有此種多功能固定翼飛機。本次考察中,“雪鷹601”執行任務115天,累計飛行距離超過11.5萬千米。更重要的是,“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冰穹A成功起降,實現了南極航空史上的“首次”。這架飛機對東南極30萬平方公里進行了地球物理調查,標誌著我國在南極航空遙感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收穫頗豐

帶回了40箱南極科考樣本

1986年出生於我省天水的杜志恒,2013年成為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自然地理學博士,目前在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南、北極雪冰環境記錄研究,師從我國冰凍圈學術帶頭人效存德研究員。“從事極地科考,我一直對南極大陸充滿了期待,但之前幾次都與南極擦肩,南極科考之行也算是圓了一直以來我心裡的南極夢,本次在南極我也是收穫豐碩,不僅參與了科考專案,同時還帶回來了40箱南極表層雪、雪坑、海水等研究樣本,將對日後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杜志恒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