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才是真正的契約精神!(值得深思)

文/張雅微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原創

近年來,中國商界存在一種普遍性的思維:“違約又如何,我賠償得起!”“規則又怎樣,我拿錢擺平!”

在這種思想作祟的商業環境中,很多生意上的合作變得脆弱不堪,

前腳剛剛簽訂了合同,後腳就開始毀約,將之前建立的種種信任、尊重、合作頃刻間撕成碎片,化為烏有。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說的便是那一類毀約之人,自以為是,絲毫沒有半點契約精神。

歷經商海沉浮的王石也曾感歎:“中國人最缺乏契約精神;契約精神是什麼?就是簽了合同有沒有執行,就是我們的企業家群體有沒有講規則的意識。”

回望過去,那些被人銘記的是永不凋謝的契約精神,而那些毀約者也註定要遭受人們的唾棄。

遵守契約,你獲得的將不只是尊重

有句話說:“世界上的鈔票都在美國人腰包裡,而美國人的錢都在猶太人口袋裡。

”猶太民族的經商才能有目共睹,尤其在控制金融方面更是所向披靡。據美國福布斯雜誌2012年美國富豪榜顯示,前40名富豪中有21位都是猶太人。

也許你會說,中國人的聰明不輸猶太人,但是這個民族最特別之處不僅是擁有智慧的頭腦,更擁有一種遵守契約的精神,而這一點在很多國家卻是缺失的。

《塔木德》是猶太人的聖經,書中說:“遵守契約,尊重契約,你獲得的將不只是尊重。

”猶太民族將這句話融進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因此,猶太人的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和猶太人訂約,可以得到毋庸置疑地執行保證。

美孚石油公司向餐具經銷商猶太人喬費爾訂購了3萬把餐刀和叉子,交貨日期為9月1號,地點是芝加哥。喬費爾立即請廠商為他趕制,

但是由於廠商的操作失誤而一直不能按期交貨,喬費爾對此感到很生氣,多次打電話催問,但對方卻滿不在意地說:“就算是遲點兒又有什麼關係,至於這麼著急嘛!”

喬費爾作為猶太人,是高度重視契約精神的,所以當餐具最終出來的時候,他決定空運這批刀叉,於是,他將3萬把刀叉裝上飛機,9月1日,順利抵達交貨地點芝加哥。

然而,因為廠商的這次失誤,

喬費爾為這個訂單多支付了6萬美元,而空運的貨物僅僅是3萬把刀叉罷了。他的同行也大為驚訝:“你瘋了麼?多花6萬美元就為了3萬把破餐具?”但是,喬費爾卻嚴肅地回答:“我們猶太人就是這樣,做生意,必須按照合同及時按期交貨,哪怕是因為其他人的原因給你造成了損失,你也沒有理由違約。”

此後,商界都知道了這位做生意特別看重合同的生意人,雖然之前損失了6萬美元,但是接下來的好口碑給他帶來了大量訂單,實現了利潤上的飛躍,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有一種契約叫“把信帶給加西亞”

契約精神在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商業品格,從最原始的簽字畫押,到現在社會的電子印鑒,契約精神無不是商業秩序最基本的“壓艙石”。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一諾千金”,說的就是即便是口頭承諾,沒有書面合同,也具有契約屬性,契約的精髓就是誠信,就是信任對方,一切的契約都是以此為前提,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建立的無形的信任紐帶,契約精神才得以流傳,我們的社會也會更趨穩定。

契約精神更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其中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把信帶給加西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以便聯合起來打擊西班牙政府軍。

加西亞隱藏在古巴叢林的山裡,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與他取得聯繫,而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獲得他的合作。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對總統麥金利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

令人感動的是麥金利總統把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時,羅文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怎麼去找呀?” 他只是憑藉自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做人信條,用一種恪守信義的契約精神準備排除萬難。

羅文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布制的袋子裡,封好,吊在胸口,劃著一艘小船,在四天后的一個夜裡在古巴上了岸,消逝于叢林中,接著在三個星期之後,從古巴島的那一邊出來,又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把那封信交到了加西亞手上。

當一個人違背契約精神,他就會失去他人的幫助,淪為孤家寡人;當一家企業拋棄契約精神,它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註定走下坡路;當一個國家背棄契約精神,她就會成為一座荒涼的“孤島”,無人問津。

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他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了一首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正是背棄契約精神的最終結局。

但是接下來的好口碑給他帶來了大量訂單,實現了利潤上的飛躍,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有一種契約叫“把信帶給加西亞”

契約精神在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商業品格,從最原始的簽字畫押,到現在社會的電子印鑒,契約精神無不是商業秩序最基本的“壓艙石”。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一諾千金”,說的就是即便是口頭承諾,沒有書面合同,也具有契約屬性,契約的精髓就是誠信,就是信任對方,一切的契約都是以此為前提,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建立的無形的信任紐帶,契約精神才得以流傳,我們的社會也會更趨穩定。

契約精神更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其中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把信帶給加西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以便聯合起來打擊西班牙政府軍。

加西亞隱藏在古巴叢林的山裡,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與他取得聯繫,而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獲得他的合作。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對總統麥金利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

令人感動的是麥金利總統把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時,羅文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怎麼去找呀?” 他只是憑藉自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做人信條,用一種恪守信義的契約精神準備排除萬難。

羅文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布制的袋子裡,封好,吊在胸口,劃著一艘小船,在四天后的一個夜裡在古巴上了岸,消逝于叢林中,接著在三個星期之後,從古巴島的那一邊出來,又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把那封信交到了加西亞手上。

當一個人違背契約精神,他就會失去他人的幫助,淪為孤家寡人;當一家企業拋棄契約精神,它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註定走下坡路;當一個國家背棄契約精神,她就會成為一座荒涼的“孤島”,無人問津。

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他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了一首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正是背棄契約精神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