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公孫勝為何會兩度離開梁山

公孫勝是梁山好漢中第一個用實際行動反對宋江的好漢。

在《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中,有一個人應該說是最特別的,他不但謀略無人能比,而且法術高明,既助晁蓋劫得生辰綱,最終助晁蓋等人上得梁山並且助晁蓋成為梁山之主,後來宋江來到梁山之後,他執意離開梁山,然而,在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時,在戴宗、李逵百般相請之下又回到梁山,助宋江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在宋江率領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之後,又助宋江取得討伐遼軍、征田虎、平王慶等一系列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

然而,在梁山好漢征剿方臘之際,他卻再度辭別宋江等梁山好漢,致使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在征剿方臘的戰役中犧牲了70名兄弟,而且所有梁山人馬是“十損其八”。這個人就是公孫勝。

公孫勝在《水滸傳》中本是一名雲遊天下的道士,但他並不是六根清淨只求學道的道士,他希望有所作為,所以,在劫生辰綱時,

他是主動找到晁蓋,晁蓋正是在他的慫恿之下才下定決心去劫生辰綱的。可他為何要兩度離開梁山,而且最終與梁山再無瓜葛呢?其實,大家仔細看看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時機,都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宋江。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那是在宋江來到梁山並成為梁山實際上的第二領導人之際,而公孫勝第二次離開梁山,那是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征討王慶之後。公孫勝為何會在這兩個時候離開梁山好漢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孫勝看穿了宋江,
不願意與宋江為伍。

從公孫勝主動請晁蓋劫生辰綱來看,公孫勝心目中最欣賞的首領應該就是晁蓋這樣的人,而且他也認定晁蓋是能夠帶領他們打下一片屬於自己天地的英雄,實現公孫勝心中的理想,因為道教在古代一直有統治中國的野心。然而,在宋江來到梁山之後,宋江迅速成為了梁山好漢的核心,

他意識到晁蓋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岌岌可危,不久就會被宋江取代,所以,他既對晁蓋信任宋江感到失望,不想看到晁蓋最終被宋江取代甚至被宋江謀害的結局,又對宋江的自私和野心感到失望,因為宋江剛上梁山,就要把親人接到梁山上來享福,可梁山正在興起之際,需要大家的同心協力,如果你宋江到梁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親人跟著享福,那其他好漢同樣有親人啊,
如果大家都和你宋江一樣接親人到梁山來享福,那梁山不會成為敬老院嗎?更何況,受到威脅的親人不止你宋江一個,哪個好漢的親人在家鄉不受到威脅?如此下去,那梁山將來怎麼發展?更何況,此時的李逵同樣也提出了要將老娘接上梁山來享福,所以,他意識到將來如果宋江真取代晁蓋,那跟著宋江很難實現心中的理想。所以,他執意離開梁山,他離開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那就是回家照看老母,讓人無法反對,其實,他也是在告訴宋江,你如果真孝,就回家去孝,別在這裡假仁假義。所以,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那是看透了宋江的假仁假義,以公濟私,鄙視與這樣的人同行。

那麼,公孫勝後來又會再度出山來到梁山呢?其實,當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之後,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出山,一方面是吳用的主意,這可是當初共劫生辰綱的兄弟,這也說明兄弟有難,應該保護;另一方面公孫勝真沒有出山的意思,那是戴宗和李逵逼得太緊,幾度用威脅其老母和師傅的方法逼他出山;三方面師傅羅真人也意識到公孫勝有此一劫,要求他出山;四方面是公孫勝聽到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正幹得風聲水起,影響日益壯大,公孫勝心底要幹大事業的想法又再度燃起,認為當初也許對宋江的想法是否有錯。所以,公孫勝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再度出山,來到梁山。但師傅羅真人讓他回梁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遇汴而還”。

那麼,公孫勝為何在梁山好漢在宋江率領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之後,連續取得討伐遼軍、征田虎、伏王慶的勝利之後又執意離開他們呢?其實,公孫勝離開宋江之心早已有之,在征討遼國之後,公孫勝就想離開宋江,在宋江拜訪公孫勝師傅羅真人之際,羅真人讓公孫勝隨宋江“去幹大功”,並且請求宋江在“奏凱還京”之時放公孫勝歸山。意思其實很明顯了,抵禦侵略者,我道教人士義不容辭,公孫勝你必須跟隨宋江,但如果為了升官發財,那請宋江不要再為難公孫勝了,讓他回來。這充分說明公孫勝是堅決反對招安的,意識到跟隨宋江再度犯錯。

所以,公孫勝在征田虎、伏王慶之後,越來越意識到梁山好漢這樣對付同行沒有前途,只不過成為朝廷穩定統治的劊子手,與當初助晁蓋的願望越來越遠,而且同樣意識到,這樣下去終將會只有死路一條,因為朝廷不將他們消滅不會甘休,所以,看到梁山好漢在伏王慶之後,梁山好漢來到首都汴州旁邊都不被允許進京城,公孫勝徹底失望了,而且正好符合師傅當初所說的“遇汴而還”和“奏凱還京”的前提條件,在這個時候,公孫勝向宋江堅決的要求歸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其實,就是對宋江徹底的失望,這個時候宋江包括吳用也沒有任何理由再度要脅公孫勝,到了他們分道揚鑣的時候,根本原因當然是人生志向不同所致。

也正是因為在公孫勝的影響和帶頭之下,開啟了梁山好漢紛紛離開宋江的閘門,在征剿方臘僥倖倖存之後,阮小七離開宋江去捕魚,魯智深、武松不願意再繼續跟隨宋江,尤其是武松連名字也不願意與宋江寫在一起,燕青寧願流浪也執意遠行,林沖以生病為由不再跟隨,而穆春、朱富以看視病人為由從此遠離,李俊、童威、童猛更是以生病為由執意遠離宋江,柴進也回到老家,即使後來有一批為官者除曾經為官者外也紛紛辭官歸隱,如杜興、李應、顧大嫂、鄒潤、蔡慶、蔣敬等。

他離開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那就是回家照看老母,讓人無法反對,其實,他也是在告訴宋江,你如果真孝,就回家去孝,別在這裡假仁假義。所以,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那是看透了宋江的假仁假義,以公濟私,鄙視與這樣的人同行。

那麼,公孫勝後來又會再度出山來到梁山呢?其實,當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之後,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出山,一方面是吳用的主意,這可是當初共劫生辰綱的兄弟,這也說明兄弟有難,應該保護;另一方面公孫勝真沒有出山的意思,那是戴宗和李逵逼得太緊,幾度用威脅其老母和師傅的方法逼他出山;三方面師傅羅真人也意識到公孫勝有此一劫,要求他出山;四方面是公孫勝聽到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正幹得風聲水起,影響日益壯大,公孫勝心底要幹大事業的想法又再度燃起,認為當初也許對宋江的想法是否有錯。所以,公孫勝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再度出山,來到梁山。但師傅羅真人讓他回梁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遇汴而還”。

那麼,公孫勝為何在梁山好漢在宋江率領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之後,連續取得討伐遼軍、征田虎、伏王慶的勝利之後又執意離開他們呢?其實,公孫勝離開宋江之心早已有之,在征討遼國之後,公孫勝就想離開宋江,在宋江拜訪公孫勝師傅羅真人之際,羅真人讓公孫勝隨宋江“去幹大功”,並且請求宋江在“奏凱還京”之時放公孫勝歸山。意思其實很明顯了,抵禦侵略者,我道教人士義不容辭,公孫勝你必須跟隨宋江,但如果為了升官發財,那請宋江不要再為難公孫勝了,讓他回來。這充分說明公孫勝是堅決反對招安的,意識到跟隨宋江再度犯錯。

所以,公孫勝在征田虎、伏王慶之後,越來越意識到梁山好漢這樣對付同行沒有前途,只不過成為朝廷穩定統治的劊子手,與當初助晁蓋的願望越來越遠,而且同樣意識到,這樣下去終將會只有死路一條,因為朝廷不將他們消滅不會甘休,所以,看到梁山好漢在伏王慶之後,梁山好漢來到首都汴州旁邊都不被允許進京城,公孫勝徹底失望了,而且正好符合師傅當初所說的“遇汴而還”和“奏凱還京”的前提條件,在這個時候,公孫勝向宋江堅決的要求歸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其實,就是對宋江徹底的失望,這個時候宋江包括吳用也沒有任何理由再度要脅公孫勝,到了他們分道揚鑣的時候,根本原因當然是人生志向不同所致。

也正是因為在公孫勝的影響和帶頭之下,開啟了梁山好漢紛紛離開宋江的閘門,在征剿方臘僥倖倖存之後,阮小七離開宋江去捕魚,魯智深、武松不願意再繼續跟隨宋江,尤其是武松連名字也不願意與宋江寫在一起,燕青寧願流浪也執意遠行,林沖以生病為由不再跟隨,而穆春、朱富以看視病人為由從此遠離,李俊、童威、童猛更是以生病為由執意遠離宋江,柴進也回到老家,即使後來有一批為官者除曾經為官者外也紛紛辭官歸隱,如杜興、李應、顧大嫂、鄒潤、蔡慶、蔣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