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08年奧運會,追尋不一樣的張藝謀(一)

8集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講述了張藝謀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8分鐘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長達4年所經歷的過程。創意之初方案一遍又一遍的否定,排練中道具製作遇到的種種問題,

開幕式當天所發生的各種意外,節目裡既有張藝謀與工作團隊的合作,也有因為意見不同而引發的矛盾衝突。本片視角獨特,著重表現人物在真實狀態下的個性特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張藝謀:開幕式只能成功 不能失敗。失敗的後果,我劇組的人開玩笑說,

基本上我就要流亡海外了,都罵死你了,真有人喝醉酒拿酒瓶子往你腦袋上錘。

張藝謀:有些是競標時就有的。比如地面的大螢幕,其實是我、王潮歌、樊躍這個團隊,還有斯皮爾伯格,開始就想出來的;像空中的29個大腳印。

比如跑道,一個人在“碗邊”(我們把鳥巢叫“碗邊”)橫向奔跑,

這個想法是陳維亞團隊競標時就有的亮點,但當時不是用在點火上,而是就這麼橫向奔跑。一開始扔了,後來又撿回來,又扔,又撿回來,反復了很多次,結果還是撿回來了。

張藝謀:整個兩三年,創意的反復性是很大的。

當時間不緊迫、沒有進入製作階段的時候,創意都是在天上飛的。每個人儘管都有一定的製作經驗,但還是海闊天空。那時候大家覺得好像舉國之力,就可以上天攬月,似乎什麼都可以做,但其實是不行的,它有個基本規律。

我自己的感覺是,海闊天空、匪夷所思的討論持續了將近一年,真的是老虎吃天。到真正開始往實處落的時候,所有討論就慢慢變成“不可能完成的就不要想了”,

也不要讓討論的氣氛向不能完成的方向走,去耽誤時間。創意的落實、實施最後成為最核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