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庸:梁羽生指教過我,我欣然受教

梁羽生

書房菌按:

梁羽生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
仔細想想,年少時即讀他所著的《七劍下天山》和《江湖三女俠》,看翻拍成劇的《白髮魔女傳》,那時候關心的多是誰的武功最厲害,誰與誰最後在一起了之類,但現在想來,所得到的卻絕不止於此。在刀光劍影的江湖裡,有了家國興亡的情懷,在俠骨柔腸中,產生了是非去就的價值取向。

本文由書房記原創:shufangji2013

作者丨書房菌團隊

我們喜歡讀書,看小說,卻很少去在意作者的生平簡介,即使看了也會忘記。但是有這樣一種人,閱讀他的書時教人廢寢忘食,流覽他的生平軼事也是暢快恣意。

而這個人,你知道他是梁羽生,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原名叫陳文統;你知道梁羽生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可你不知道陳文統最愛的是國學。你最愛的是他的《白髮魔女傳》或《七劍下天山》,

而他最珍視的卻是《筆花六照》和《名聯觀止》。

為此我特地跑去圖書館借出了這兩本書,很厚,尤其是《名聯觀止》,巧的是與本書(《梁羽生軼事》)一樣,都是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的,對此我猜測廣西師大社的編輯中大概有不少梁迷,

不過後來我知道了梁羽生大師生前曾在廣西居住了21年之久。“金盆洗手”以後去了澳洲,所以廣西是他的故鄉呀。

大概直到“梁羽生與金庸的矛盾”爆發,才打開了人們對武俠大師梁羽生“真正”瞭解的視窗吧。

這事緣起于他應編輯(他的好友)要求在《金庸梁羽生合論》一文中批評金庸,惹出一身黑。別人問起,他調侃道他也沒料到會這樣,早知道就不會如此寫了。這場聲勢浩大的風波最後還是金庸站出來為老友辯護才得以平息。

不過他也確實一直耿耿于懷明明金庸是後輩,名氣卻大過他。但天國的他也許會看到,聽聞他的逝世,金庸流了許多淚,寫下致“梁羽生兄”的悼文:

痛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 大先輩

亦狂亦俠亦友 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

同年弟金庸敬挽

金庸說:如果他能親眼看到這幅挽聯,相信他一定會很高興。

而談起“梁羽生兄”的為人,金庸毫不吝嗇地誇讚他寬容的氣度和仁厚待人的作風是自己遠遠不及的,這是天生的好品德。他這一生遭人誤會的地方很多,也都只是哈哈一笑,並不在乎。大概這就是“俠之大者”之風度吧。

金庸還特意強調要公開寫出梁羽生指教過自己的事情,並且告訴所有人,“金庸欣然受教”。

本書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梁羽生軼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

第一部分《俠影軼事波瀾現》,是梁羽生先生的親人、鄰居、同學、鄉親、好友的回憶文章,共21篇,每篇篇幅都不長,可每一篇都挺催淚,也可能是我淚腺太發達,看著文中梁羽生先生與好友或親人的插圖,我都會淚目,且止也止不住。

第二部分《舊夢依稀記不真》,是梁羽生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筆名談及家鄉的文章20篇。同樣篇幅不長,但妙筆生花,教我最感興趣的是“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原來竟是“海枯石爛”的本尊,這一定得去。

第三部分應該是梁迷最感興趣的——《講武俠論》,記載了梁羽生先生在2001年底專程從澳洲前往香港浸會大學論劍談詩的軼事,是一次活動實錄,並且附有梁羽生先生1984年在新加坡的兩盤演講錄音《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從武俠小說到歷史小說》和1994年在悉尼作家節上的演講手稿《中國的武與俠》,對於武俠文學研究者來說,本書會是極其重要的材料文獻。

梁羽生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仔細想想,年少時即讀他所著的《七劍下天山》和《江湖三女俠》,看翻拍成劇的《萍蹤俠影》,呂四娘的劍法,潮音和尚的武功,年羹堯的險毒,以致馮瑛、馮琳、唐曉瀾,還有張丹峰和芸蕾的愛情等,那時我關心的多是誰的武功最厲害,誰與誰最後在一起了之類,但現在想來,所得到的卻絕不止於此。在刀光劍影的江湖裡,我有了家國興亡的情懷,在俠骨柔腸中,我產生了是非去就的價值取向。

當我終於知道這樣一代武俠大師梁羽生,生活裡竟是那樣不拘小節、不修邊幅,對他的離去竟更是難過。雖然已經時隔八年之久。

想他彌留之際對兒子念出《雨霖鈴》作別,是怎樣一種留戀與傷情。從此人世間的良辰美景,都將付諸滄海與桑田。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書房記公號ID:shufangji2013

梁羽生書苑叢書 梁羽生軼事 ¥29.6 購買

也都只是哈哈一笑,並不在乎。大概這就是“俠之大者”之風度吧。

金庸還特意強調要公開寫出梁羽生指教過自己的事情,並且告訴所有人,“金庸欣然受教”。

本書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梁羽生軼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

第一部分《俠影軼事波瀾現》,是梁羽生先生的親人、鄰居、同學、鄉親、好友的回憶文章,共21篇,每篇篇幅都不長,可每一篇都挺催淚,也可能是我淚腺太發達,看著文中梁羽生先生與好友或親人的插圖,我都會淚目,且止也止不住。

第二部分《舊夢依稀記不真》,是梁羽生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筆名談及家鄉的文章20篇。同樣篇幅不長,但妙筆生花,教我最感興趣的是“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原來竟是“海枯石爛”的本尊,這一定得去。

第三部分應該是梁迷最感興趣的——《講武俠論》,記載了梁羽生先生在2001年底專程從澳洲前往香港浸會大學論劍談詩的軼事,是一次活動實錄,並且附有梁羽生先生1984年在新加坡的兩盤演講錄音《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從武俠小說到歷史小說》和1994年在悉尼作家節上的演講手稿《中國的武與俠》,對於武俠文學研究者來說,本書會是極其重要的材料文獻。

梁羽生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仔細想想,年少時即讀他所著的《七劍下天山》和《江湖三女俠》,看翻拍成劇的《萍蹤俠影》,呂四娘的劍法,潮音和尚的武功,年羹堯的險毒,以致馮瑛、馮琳、唐曉瀾,還有張丹峰和芸蕾的愛情等,那時我關心的多是誰的武功最厲害,誰與誰最後在一起了之類,但現在想來,所得到的卻絕不止於此。在刀光劍影的江湖裡,我有了家國興亡的情懷,在俠骨柔腸中,我產生了是非去就的價值取向。

當我終於知道這樣一代武俠大師梁羽生,生活裡竟是那樣不拘小節、不修邊幅,對他的離去竟更是難過。雖然已經時隔八年之久。

想他彌留之際對兒子念出《雨霖鈴》作別,是怎樣一種留戀與傷情。從此人世間的良辰美景,都將付諸滄海與桑田。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書房記公號ID:shufangji2013

梁羽生書苑叢書 梁羽生軼事 ¥29.6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