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的一句遺言 造成日後趙匡胤“燭影斧聲”的慘劇

昭憲太后杜氏,名失考,宋宣祖趙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生母。

杜氏約在十五歲時,嫁給趙弘殷為妻。婚後共生五子二女:邕王趙光濟、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秦王趙廷美、夔王趙光贊、秦國大長公主和陳國長公主。杜氏治家嚴謹果毅,很有禮法,深受子女尊崇愛戴。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杜氏因趙匡胤擔任定國軍節度使,而受封為南陽郡太夫人。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大宋政權,

自己登基稱帝。有人跑來報告杜氏說:“老夫人大喜啊,點檢已經做了皇帝了。” 杜氏卻一臉平靜的回答說:“ 我兒一向胸懷大志,現在果然得嘗所願。”

黃袍加身

不久,趙匡胤封母親杜氏為皇太后,帶領文武百官在皇宮中拜賀太后,杜氏卻顯得不太高興。

身邊伺候的太監向她進言說:“俗語說母憑子貴。如今太后您的兒子貴為天子了,您還有什麼不高興的呢?” 杜太後面帶憂色地說:“我常聽人言一國之主非常操勞不易。做君王的置身億萬百姓之上,治理得當,就保住皇位;治理不當,就連個普通小百姓都做不成了。我正是擔心這一點啊。” 趙匡胤聽完,立即再拜倒在地說:“孩兒一定堇尊太后之命!”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後患重病,太祖趙匡胤親自服侍母親用藥,一日三餐進食都不離母親左右。五月初一日,太祖為祈禱母親病癒,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待到杜太后病情危急時,太祖召丞相趙普來一起聽取遺命。杜太后躺在病榻上問太祖道:“你知道你能取得天下的原因嗎?” 太祖悲泣不能回答。

太后又問了一次,太祖才哭著回答說:“朕之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 太后聞言說:“不對,只是由於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孩子主宰天下,群臣不服!如果周氏有年長德高的皇帝,天下怎麼會成為你的?!所以,你去世後一定要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天下太大,臣民眾多,如能立長者為君,才真是國家社稷的福氣!”宋太祖叩頭悲泣說:”不敢不聽您的教誨。” 杜氏又對丞相趙普說:“你一起記住我的話,
不可違背。” 說完就命趙普在床榻前寫下誓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把它藏在金匣裡,命令謹慎小心的宮人掌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金匱之盟”。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去世,終年六十歲,諡號明憲太后,葬于安陵,後改諡號為昭憲太后。

雖然杜太后草詔的理由是為了不重蹈周世宗傳位幼子丟失天下的覆轍,然而,人都是有私心的,趙匡胤也不例外。自己有一生有四個兒子,有長大成人的,也有早亡的,但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請願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當然明白哥哥的心思,一直懷恨在心。開寶九年十月的一個寒冷夜晚,太祖趙匡胤邀請弟弟趙光義飲酒把歡,當夜就發生了 “燭光斧影” 的千古疑案。

雖然杜太后草詔的理由是為了不重蹈周世宗傳位幼子丟失天下的覆轍,然而,人都是有私心的,趙匡胤也不例外。自己有一生有四個兒子,有長大成人的,也有早亡的,但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請願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當然明白哥哥的心思,一直懷恨在心。開寶九年十月的一個寒冷夜晚,太祖趙匡胤邀請弟弟趙光義飲酒把歡,當夜就發生了 “燭光斧影” 的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