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決環境問題,雄安新區能從大城市獲得哪些經驗?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徐晉濤認為,雄安新區基本上還是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比較容易實現決策者的意圖,解決好環保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新區建設可以從大城市的發展中吸取經驗。

白紙上作畫,才能治理好環保問題

雄安新區選址在白洋澱一圈有何益處?我認為這個地方人口密度比較小,而且經濟發展水準比較低。如果人口密度高和經濟發展水準高,那麼功能改變的難度就大。基本上還是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

比較容易實現決策者的意圖,相對來說比較好按照規劃來建設。

這和深圳很像,所以現在深圳社會管理比較先進,理念比較超前,這和深圳原來基礎比較薄弱有關,如果選擇在一個老城市,那麼很多事情就不好做,比如說環保。

沒有雄安這個新區,將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在環保方面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也會有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屬於零成本的改變。

利用這個機遇把北京市的功能改善一下,也是個好主意,也是雙贏。

北京的問題就是資源緊張,就要去其他地方找資源,要找成本最低的地方。雄安或許就是成本最低的地方,如果把保定市拿下來,保定也是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的城市,緩解不了北京的問題。這個地方,某種程度上就是把北京的壓力稀釋了。

新區建設可以獲得哪些經驗?

京津冀聯合發展戰略裡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採取統一的環保治理措施。京津冀聯合發展,治理環境最好只有一個決策主體,由一個班子進行資源配置,這幾個地方就不會出現 “面和心不和,開會的時候口號喊得響、回去之後該幹什麼幹什麼”的情況。

治理環境也可以有社會成本較低的辦法,

可以利用經濟手段比如通過收稅,根據企業造成的外部性收稅,跟企業大小沒關係。有些企業雖然小,但是有非常好的技術、管理和效率,不見得污染強度高。如果用的是行政一刀切的辦法,只要規模不夠大就被關,無形中加大了現在社會治理污染的成本。採用環境稅的話社會成本會低很多,也不會導致大量的小企業破產。

產業結構肯定也要調整,像深圳和浦東,新區的產業結構要輕型化,

要引進高技術,建了新區,政府允許什麼企業開業,不允許什麼企業開,在環保力度上肯定不一樣。

新區建設能否帶動京津冀?

北京和天津多多少少都有很多大城市病,新區建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城市規劃要做好。道路公交之類的要建設好,不要建成了城市再搞地鐵,這樣成本就高了,要吸取北京的經驗。一開始要在發展低碳公交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把地鐵都修好,成本就低得多。

同時,北京修了地鐵,但是沒地方停車,導致人們實際使用地鐵的意願降低。像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地鐵周邊都有很大的停車場,可以開車到地鐵邊,存在這裡,再坐地鐵去上班,這個實際上在北京原來的規劃中也有,只是沒有好好執行,建一個新區沒有理由不做好這件事。

吸取過去的環保教訓,在建設的時候有很多方面就可以做的更完善。環保不是靠一錘子買賣就能解決,單單把雄安建設好了,京津冀空氣污染不會得到實質性改善,但是,京津冀的環境都改善了,新區也就會得到改善。

不要建成了城市再搞地鐵,這樣成本就高了,要吸取北京的經驗。一開始要在發展低碳公交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把地鐵都修好,成本就低得多。

同時,北京修了地鐵,但是沒地方停車,導致人們實際使用地鐵的意願降低。像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地鐵周邊都有很大的停車場,可以開車到地鐵邊,存在這裡,再坐地鐵去上班,這個實際上在北京原來的規劃中也有,只是沒有好好執行,建一個新區沒有理由不做好這件事。

吸取過去的環保教訓,在建設的時候有很多方面就可以做的更完善。環保不是靠一錘子買賣就能解決,單單把雄安建設好了,京津冀空氣污染不會得到實質性改善,但是,京津冀的環境都改善了,新區也就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