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多次大規模人口流動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中華大地上有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都生息繁衍在各自不同的環境下,但是現在的這種面貌並不是固有的,它是經過了多次人口大遷移之後,逐漸形成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的六次人遷移。

所謂安土重遷,人們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本能的不願意遷移到別的地方生活,那為什麼中國歷史上還有那麼多次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呢?我分析無非是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一、政府主導遷移。因為這個原因遷移的,

應該說每個朝代都有過,最著名的應該是明朝的人口大流動,因為北方戰亂,很多北方人向南逃難,導致北方經濟蕭條,朱元璋命令百姓和士兵去北方開墾和守衛,打到平衡南北經濟的目的。再比如說順治年間,湖南、湖北、廣東和廣西人,往四川遷移,政府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鼓勵政策是促使遷移形成的巨大推動力。

二、躲避戰亂。歷史上,絕大多數人口遷移的最初原因,都是因為戰爭,因為不同朝代的更迭,都是在戰爭中完成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逃離家園,遷移到其他地方生活,代表就是前兩次人口大遷移,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和安史之亂。

三、自主遷移。比如唐朝中後期,逐漸由大批人到南洋謀生。

進入到現代社會,

交通便捷度的增加,更是加快了人口遷移的速度和頻率,中國的春運,就最能代表現代人口遷移的主要模式,陸海空全方位滲透,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這塊土地上,還會上演更加令人驚奇的人口遷移。